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孝親,讓心一直暖著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記者 解雯 字號:【

  中國文化自古極為重視孝道,所謂“百善孝為先”。“孝”字在《說文解字》中有:“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字寫的就是老人與子女的關系。今年10 月,北京市首次評選出10 名“孝星榜樣”;而延慶縣的慈母川村也在同期舉辦了首屆孝親節,并設立了本村的慈孝日……這一系列推孝行、崇孝道的活動表明了人們呼喚傳統孝道文化的重建,呼喚一個“立愛自親始”的社會的回歸。

  時間是一條平緩而悠長的暗河,在不知不覺中日復一日地向前流淌,一去不復返。我們每一個人都如同落入這河流中的一片樹葉,只能隨波逐流,從出生到少年,從中年到老年,如果幸運的話你會經歷這所有的階段,但誰也不能說年老也算是一種幸運。如果說孩子最大的愿望是長大成人,那么老人最大的愿望恐怕就是重回年少,這個假設中最大的悲傷就是,孩子終究會實現愿望,而老去之人卻永遠無法返老還童。人類對衰老有一種天生的恐懼,正因如此,人們最熱衷于幻想的恰恰也是時光倒流。前段時間一部韓國電影受到許多人的喜愛,講述的是一位70 多歲的老奶奶突然變成了20 多歲的花季女子的奇幻故事。電影中的許多橋段都讓人捧腹,然而歡笑背后卻是對社會問題的深度剖析,雖然是“返老還童”的魔幻題材,卻聚焦在老年生活的真實一面:日漸衰弱的身體伴隨著孤獨的老年生活,與兒子一家的各種矛盾,不能自主的晚年生活等等,其中充滿了無奈和酸楚,這也反映了當今中國許多老年人生活的現狀。據統計,2014 年年末,我國60 歲及以上人口數為2.12 億人,占總人口比重近兩成,其中,65 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38 億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面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我們這個社會是否能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體面地走向人生的盡頭呢?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從古到今,大部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直接與子女的關心程度成正比,也就是同子女是否孝順有關。在古代農耕社會,沒有“社保”,沒有退休金,人老了干不動了,就徹底沒有收入來源。因而在那時,養兒防老是受到社會普遍認同的觀念。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孝道在古代中國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養老問題呢?實際上,孝不僅僅是子女與父母之間的反哺關系。從“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到“慎終追遠”,孝代表著對生命的珍重、對死亡的敬畏,它是愛的傳承,它是社會和諧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潤滑劑。

  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孝經》作為支撐核心的理論基礎,被后世歷朝歷代所尊崇。《孝經》中就有這么一句話:“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也,然后能事其親。”其中心思想就是要將父母放于心上,以誠敬之心做好“生、養、死、葬”中的每一件事。民間有句俗話“養而不愛如養豬,愛而不敬如養狗”,放到這里,話糙理不糙,仔細琢磨的確如此。如果不是懷著一顆愛敬之心去侍奉父母長輩,那與飼養動物又有什么區別呢?

  即便在古代重視孝德的環境中,不孝之子也是屢見不鮮,為了保護老年人的權益,古代刑法中對不孝行為做出了極其嚴苛的規定,如果兒子對父母不孝, 父母報官可以對兒子處以極刑。《唐律·名例》中規定了不孝罪,包括檢舉告發祖父母、父母犯罪行為的;罵祖父母、父母的;祖父母、父母生存期間自己另立戶口、私攢錢財的;對祖父母、父母不盡最大能力奉養,使其得不到生活滿足的;父母喪事期間自己娶妻或出嫁的,父母喪事期間聽音樂、看戲的等十種情況,都屬于不孝的犯罪行為,都要受到嚴厲的懲罰。犯了不孝之罪,不論身份貴賤一律問罪。

  重典懲治畢竟為下策,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因而,古人極其看重孝德教育。除了領航之作《孝經》之外,《禮記》《家禮》《弟子規》《女四書》《列女傳》《女誡》《二十四孝》等等作為大眾孝德教育的“基礎教材”更是廣為流傳。宋以后,家庭孝德教育演變成為有體系的家規家法,尤其在貴族達官家族中備受重視。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一生著有兩部大作,一部是眾所周知的巨著《資治通鑒》,另一部就是被歷代推崇為家教范本的《家范》,而在司馬光自己看來,《家范》比《資治通鑒》更重要,也就是先齊家然后治國。當時確實有很多人都這樣認為,如《漢書·薛宣傳》中載有“雖有公職事,家亦望私恩意”,官員在依法休假時,應“歸對妻子,設酒肴,請鄰里,壹笑相樂”,即回家陪伴妻子兒女,與鄰里加強溝通交流。

  “吏所以治民也,能盡其治則民賴之”。與之相比,今天的孝德教育則顯得相當薄弱。一方面許多子女對于

  不孝概念的界限相當模糊,另一方面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嚴重倒置,一些父母甘心情愿地為子女當牛做馬,而子女也理所當然地照單全收,造就了許多畸形的家庭關系,埋下了許多社會問題的隱患。當然,在時代發展的今天,簡單的“生搬硬套”傳統孝規孝禮已經不能解決現實的“新問題”。孝文化需推陳出新,才能“源遠流長”,才能以孝傳人,以孝育人。北京市延慶縣大莊科鄉慈母川村是一個傳承了悠久慈孝歷史的村莊。今年9 月底,這里舉辦了一場“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共建共享美麗鄉村”為主題的慈孝文化活動。把每月農歷初九定為慈母川村“慈孝日”,每年重陽節定為慈母川村“孝親節”。通過宣傳輔導講座和模范家庭的示范教育,讓慈孝文化“入心入禮”。“慈孝日”當天,村中的老人齊聚一堂,在村中的慈孝廣場包餃子、嘮家常,不僅為鄉村提供健康有益、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同時以“家風家訓、鄉情鄉愁”為聚焦點,開展各種主題特色活動,吸引廣大市民走進村莊,讓更多的人通過身體力行的方式孝行天下。

  如今,像慈母川這樣重視孝德教育,敬老愛老的村莊越來越多。河北省邢臺威縣孫家寨村為全村無人照顧的空巢老人,送上一日三餐,并為全村 65 歲以上的老人每月準備兩次集體大餐,近三年來,進而延伸到農忙時節為孫家寨全村老少供應免費午餐。

  近年來,全國各地開展了一系列以孝德建設為突破口的實踐活動,有的地方將孝道寫進創建考核“ 孝道紅黑榜”亮出道德牌;有的地方將孝道寫進村規民約,開辦德孝講堂喚起百姓心中善念;有的地方利用“孝親”

  主題文化墻傳遞溫情;還有的地方讓孝道走進校園課堂,傳統美德培育“孝心孩子”……這一系列的活動造福的是生活其中的百姓。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車盤村村委會換屆選舉中,一位大娘電話叫回了在外打工的兒子媳婦,大娘說:“俺們就投現任書記村長的票,他們德行好,知道孝順老人。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就是他們辦的,天天讓我吃好吃飽!”

  孝善本一脈,孝道走得通, 善道才能毫厘不差,尊重老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未來。要在全社會實現尊老愛老就必須架構起孝德文化教育的保障體系,在此之下,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夕陽夢”才有可能實現,父母們那顆為了兒女幾乎快要操碎的心才有可能永葆溫潤如初。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