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筆下無聲曲自出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張曉寧 字號:【

  在信息時代的技術沖擊下,現(xiàn)在的我們,早已沒了期盼和閱讀鴻雁傳書時的情感共鳴,筆距離我們越來越遠,書法更是遙不可及。噴薄而出的不假思索堆砌而成的方塊字令我們的心緒也更加煩亂。在碼字時代,有時我們也需要靜一靜,取出久違的文房四寶,輕輕研墨,寫下心情,寫下故事,寫下傳承。

  體會漢字書寫之美

  我國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東西漢之交的揚雄曾這樣說:“書、心畫也。”意思是說書法是人的心理描繪,是表達和抒發(fā)作者情感心緒變化的。“字如其人”,意謂人與字,字與人,二而一,一而二,如魚水相融,見字如見人。

  “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我國的書法藝術興始于漢字的產生階段。商至西漢時期,各種書法體相繼出現(xiàn),燕書、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六種字體在數(shù)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定型,書法藝術開始了有序發(fā)展。

  秦始皇統(tǒng)一國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統(tǒng)一全國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東漢時期出現(xiàn)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揚雄。晉代書法流美妍媚,風流瀟灑,反映了士大夫階級的清閑雅逸。據說,東晉的名臣王導特別喜愛鐘繇、衛(wèi)瓘這兩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鐘繇的書帖《宣示表》弄到手,當做鎮(zhèn)宅之寶。當時正處于兩晉交替時期,社會動蕩不安,王導在逃難的時候扔下了金銀財寶,卻把《宣示表》縫在自己的衣帶中渡過長江。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書法法度嚴謹、氣魄雄偉,表現(xiàn)出封建鼎盛時期國力富強的氣派和勇于開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宋朝書法尚意,這就是要墀書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兩個層次外,還需具有“學識”即“書卷氣”,北宋四大書法家最為有名,即蘇、黃、米、蔡四家。蘇是蘇軾,即蘇東坡;黃是黃庭堅;米是米芾;蔡是蔡襄。這四大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晉帖行書遺風。這正是在“國家

  多難而文運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滿現(xiàn)實的個性書法,以書達意,表達一種心境。

  元、明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停滯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書法上則是崇尚摹古,平庸無奇。清代書法開創(chuàng)了碑學,尤其是碑學書法家借古開今的精神和表現(xiàn)個性的書法創(chuàng)作,使得書壇顯得十分活躍,流派紛呈,一派興盛局面。

  追尋三千年書法發(fā)展的軌跡,我們清晰地看到它與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同步,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因此,漢字書法為漢族文化的獨特表現(xiàn)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泥土中生發(fā)的書法情

  近年來,日益富庶的生活點燃了農村書法愛好者的激情。在北京市密云縣巨各莊村蔡家洼村,第五屆北京美麗鄉(xiāng)村書法藝術展上,來自京郊10 個區(qū)縣的書法愛好者,在現(xiàn)場展出了由他們創(chuàng)作的165 幅作品,他們在筆墨中尋求真善美,展現(xiàn)京郊大地的時代風貌。書法的研習不受年齡限制,學習費用少,臨帖資源豐富,可以說是最有群眾基礎的一門傳統(tǒng)藝術,因此造就了許多鄉(xiāng)村書法家,其中不乏具有書法絕活的農民藝術家。山東濟寧兗州興隆莊農民魏華會用拳頭寫書法;安徽繁昌農民書法愛好者徐華清精于真、草、隸、篆等雙手同書、三筆同寫、正反鏡面書法等創(chuàng)作;江西省萍鄉(xiāng)市蓮花縣南嶺鄉(xiāng)長埠村農民周恢發(fā),苦練60 年,練就各種書法“絕技”,能倒寫、反寫、蒙眼書寫、雙手或雙腳同時書寫,最不可思議的是,他可以雙手各提一支筆,同時口中再銜一支筆,三筆飽蘸濃墨于紙上揮毫,一心多用,須臾書成。

  除此之外,中國各地還誕生了許多帶著濃郁墨香的“書法村”。走進河南省永城市茴村鎮(zhèn)茴村,翰墨濃香迎面撲來,一副副對聯(lián)映入眼簾:農商為養(yǎng)生,筆墨以娛情;耕田有閑醉書法,推敲詩聯(lián)偶栽花;文人相重莫相輕,愛晚亭前楓葉紅……茴村人擅長書法,村民們一手拿鋤頭,一手執(zhí)筆,因此有了“書法村”的美譽。一個普通的豫東平原農村里,村民拿起毛筆就能把字兒寫得像模像樣,怎么都覺得這里的農民不像農民,更像藝術家,生活得更有品位。茴村是一個5000 多人口的村子,然而這里竟有1000 多名“書法家”,占全村人口的五分之一還要多。據說,茴村人喜歡書法的風氣是由一個名叫鄭效治的人帶動起來的。茴村人鄭效治出生于1919 年,他自幼喜歡書法,擅長隸書和小楷,并最終成為一代書法名師。由他撰寫的漢高祖劉邦斬蛇碑、彭雪楓將軍碑、魯雨亭烈士碑等石刻碑在當?shù)叵碛惺⒆u。之后,在鄭效治的帶動下,茴村村寫書法的人越來越多。

  古稀之年的黃昌宗老人文化水平不高,靠種田、賣饃為生。受鄭效治先生熏陶,閑暇時他就要拿起毛筆練上一會兒。如今,黃昌宗已是河南省農民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其實,在茴村,如黃昌宗一樣的農民書法愛好者還很多,近年來,茴村出了7 位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18 位河南省農民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26 位商丘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茴村書法產生著發(fā)散效應,據

  了解,其書法產業(yè)逐步形成,“書法村”的老老少少通過手中之筆“寫”出更加美好的新農村。

  傳承延續(xù)書法夢

  書法誕生于文字產生之始,歷經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繁榮,到了今天,已經成為一門精深至極的藝術門類,但同許多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一樣,在時代的沖擊下,書法藝術的傳承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然而,值得欣喜的是,自2015年秋季起,書法教育全面進入我國中小學課堂。在北京市順義區(qū)木林中心小學,書法藝術已然成了這里的新名片。走進燕山腳下的這所小學,濃濃書卷氣猶如一幅經典的山水畫慢慢展開:“種木成林,快快樂樂寫漢字”、“翰墨修身、書道育人”的理念,讓這里的每一個學生,墻壁上的每一個漢字都散發(fā)著特有的魅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因材施教的書法課程、專家的指導和建議、日常的課程普及、特色的活動帶動……點點滴滴,造就不凡,翰墨修身,打造成了順義區(qū)獨特的翰墨書香校園。重慶市璧山區(qū)河邊小學先后被評為重慶市首批“藝術特色學校”、“書法藝術教育示范基地”等。璧山區(qū)河邊小學雖然只是一所鄉(xiāng)村小學,卻有長達9 年的書法特色教育。學校以“翰墨勵志,書寫人生”為辦學理念,以“寫好每一筆”為校訓,將書法教育納入課程,融入課間活動,形成獨具一格的書法韻律操;營造書法文化學習氛圍、舉辦書法藝術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yōu)質教育。敬覽古人書法真跡,大都是在情感的驅使下執(zhí)筆書寫成文的:當激情如烈馬時,揮毫如握韁,則墨韻天成;當事急如著火,提筆如提水時,則匆忙疾書,飛白如飛練;當心如止水,邊吟邊書時,則墨如春雨潤草木,光澤熠熠彌暗香……正是這些發(fā)自肺腑的意和情傳遞著書者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也洋溢著書法最純真的美。因此,書法以情意滋養(yǎng),載以文道,這也是傳統(tǒng)書法之本,更是今人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主要源流。

  秉著這樣的夢想,相信書法定會全面歸來,翰墨也會在神州大地歷久彌香!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