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健
不打農藥、施有機肥、靠生物技術防病蟲……高成本培育出的精品菜卻賣不出價,這在京郊不鮮見。今年,北京市農業局在本市250 多家優質農業企業推廣應用“農場云”,將農場生產經營信息全部納入云平臺,并對接100余家大中型采購商。收獲時間、預估產量、銷售信息在產銷雙方實時傳遞,好菜好果賣出了好價錢。
入冬后,正是京郊大棚蔬菜下架上市的日子,眼看新一茬西葫蘆、尖椒就要下架,萬永健卻整天在大棚里轉悠,還擺弄著手機輸入著什么。萬永健是通州區漷縣鎮陽光滿園合作社的銷售員,往年每到蔬菜上市就是他最急的時候,到處找客戶,跑銷路,忙得焦頭爛額,“銷路找不好,菜就得爛地里。”
昨天,筆者來到種植基地,接過老萬的手機,經他一解釋才知道,原來,最近合作社剛剛用上了“農場云”,尋銷路不用再跑斷腿、磨破嘴,只要把每個棚的生產信息、植物長勢通過手機APP 錄入到“農場云”平臺,系統可以科學計算每個月各種蔬菜產量、成熟上市期,這些信息會實時傳遞給100 多家大中型采購商。電腦登錄到“農場云”平臺的操作界面,陽光滿園種植基地50 畝地15 個大棚里蔬菜的生長周期、收獲時間、預估產量都清楚顯示在表格中。左側一欄,列著西葫蘆、小冬瓜、櫻桃蘿卜,右側是每個月的排產、外采、缺口數量。長期以來,農民的習慣都是等菜種出來再賣。采購商不知道農民地里都產啥、產多少,農民也不知道市場的需求、行情。針對這種情況,市農業局聯合有關技術公司,開發了農場云智能管理系統,實現了雙方信息的實時傳遞。
根據預估產量,采購商在果蔬產出前就可以預訂。京郊農業一大特點是,產量小,大采購商的需求一個園區經常難以滿足。如今,250 家農場種植信息在云平臺上形成“優品地圖”,采購商可以按照品種選擇貨源,提前下單。
農民則可以根據生產目標、需求和茬口等進行排產。一旦出現供需缺口,農民可以立即調整生產方案,以銷定產。“農場云”平臺的線下團隊,也會積極幫助農民尋找買家對接,保證供需平衡,讓精品菜賣出好價錢。當下有農場已經把明年的菜都賣出去了。今年昌平有農場蘋果滯銷,云平臺線下團隊幫農場對接好了明年的銷售渠道。
云”上不光能科學排產、銷售,還幫過去京郊不知名的精品菜打出了品牌。萬永健告訴記者,自己基地產的菜雖說沒有經過國家有機認證,可都是精耕細作、綠色生產。腐熟黃豆漚的肥、青蒿加紅糖發酵成的除蟲劑……這些種植過程都沒法跟客戶一一展示,最后高成本的菜也只能賣個大路菜的價。
如今,通過云平臺上的“綠色履歷”,展示精耕細作的生產過程,就成了精品菜最好的價碼。打開手機APP“神農寶”,棚內尖椒的細節都記錄在內。“11 月5 日,尖椒開始坐果,棚內吊掛二氧化碳發生劑,可使秧苗健壯少病,增產;11月22 日,連續雨雪天氣,為棚內補光;11 月29 日,尖椒充施有機肥……”每條成長記錄還都配了三張圖片進行細節展示。
這些記錄會同步到“ 農場云”的平臺上。“那里可有一百多家大采購商的眼睛盯著吶,”萬永健說,在“農場云”的“優品地圖”上,農場位置,大棚數量,每株苗從定植、緩苗到澆水、施肥、授粉、采收的全過程都在上面形象呈現。采購商在地圖上尋找中意的貨源。只要是真正的優質菜,就不愁沒有慧眼識貨。綠色履歷還會被做成二維碼,貼在蔬菜包裝上,每棵菜都找得到精確的生產地點,甚至可以開放參觀,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目前,“農場云”已經聚集了本市250 多家農業企業和100 余家采購商。“ 農場云”線下團隊奔走于京郊,還在尋找更多優質農場加入,采購商也會擴展。隨著產銷資源的對接,生產情況實時傳遞給消費者,久而久之,建立起雙方信任,真正實現京郊農產品的優質優價。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