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巧支書”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文/趙語涵 岳岳 圖 音音

  他有一雙巧手,幫鄉鄰修理電器農具,分文不取;他更有一顆巧心,時有靈感,創造發明,惠及鄉鄰。作為村干部,他治村也講究“巧勁兒”:“凡事兒不跟老百姓頂著來,要學會從他們的角度想問題。”他是北京市密云區大城子鎮楊各莊村支書楊明月,是百姓眼里干實事、愛幫人的“巧”支書。

  巧心

  黝黑皮膚,瘦長臉,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跟很多外表看起來“粗枝大葉”的村干部不同,楊明月給人的感覺頗有幾分文氣。“書記是個愛動腦子的人。”說起這個村支書,村民時常夸他“腦子好使”。而楊明月對此總是略帶靦腆地一笑:“沒啥,就是愛瞎琢磨。”

  琢磨啥?“我就喜歡琢磨一些跟村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物件,搞點簡單實用的小發明,方便村民生活。”楊明月告訴筆者,他年輕時在鎮里辦的五金廠里干過鉗工、電工,后來廠子倒閉了,自己又開了個維修電器和農具的小店鋪,因此手藝活一直沒擱下。這些年,喜歡動腦子的老楊自己搗鼓了不少小發明,有取暖效果好的電爐子,有省力的登山小推車,還有輕便省事兒的“耕地車”……別看這些小發明科技含量不算高,可用起來卻相當實用。“耕地車”是老楊的一個得意之作。這項小發明如今已經接到了五六百份訂單,除了銷往密云山區各鎮,甚至還賣到了大興。

  說起這個發明,楊明月說,發明的起因是因為山區農民上山耕地很辛苦。“我們村背靠錐峰山,村民的田地都是零散地分布在山間。傳統用于耕地的鐵犁,非常笨重,背上山很累。而且鐵犁操作起來,需要兩個人共同完成,一個人在前面拉犁,另一個人在后面把住方向。如今村里的青壯年男子往往外出務工,剩下留守婦女在村里,山上的地沒法耕作。”怎么能想個辦法讓村民耕地更省力呢?楊明月想起了自己此前發明的登山小推車。“我家山上有果樹,以前采收都是背著大筐上山,特別累。后來我拿廢舊自行車改造出一個登山小推車,收果子的時候推著車上山,省力多了。”由此及彼,楊明月想,能不能把鐵犁也跟自行車結合起來,達到省力效果呢?有了初步設想,楊明月開始在自家的小鋪里忙活起來。他把從外面收回來的廢舊自行車拆解改造,然后跟耕地的農具相結合。“想著挺容易,但是實踐中還是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改造后用著不夠輕便,或者方向掌握不好,又或者干活兒需要貓著腰……”每每改造完一遍,老楊總要興沖沖地上山試驗一番,一旦發現了問題,再繼續修改。“搗鼓了大半年,用了十多輛廢舊自行車,終于做出了既輕便省力,又可以一個人操作的‘耕地車’。”楊明月得意地介紹起來,“ 用

  ‘耕地車’耕地,只需要一個人扶著車把,推動小車,小車底部的農具就可以翻土耕地了。”眼瞅著老楊的新發明很實用,村民們紛紛找到他定做。“村民覺得好用,我心里就高興。”老楊不計成本,免費給很多村民制作了“耕地車”。隨著村民的使用,楊明月又不斷完善“耕地車”設計,給它添加了鋤草功能的,換上鋤草工具就可以輕便地除草了。”

  巧手

  “車底部用于耕地的農具是可以替換愛動腦、愛動手,楊明月的維修小鋪十里八鄉都出名。2006 年,他被村民推選為村主任,而后又被任命為村支書,管理村務牽扯了很大精力,但老楊不愿結束小鋪。閑暇時候,他總還是喜歡動手修點什么。村民也都認他的手藝,維修電器、農具時常找上門來。于是,老楊收了個徒弟,簡單的維修交給徒弟去做,復雜點的,自己上陣。“這門手藝學了不少年了,在不耽誤村里工作的前提下,我還是不想把它擱下。”走進楊明月的維修小鋪,里面堆放著很多村民送過來維修的電視、電冰箱等。小鋪的墻上還掛著很多手工活需要的工具,“有些工具,我用了好多年了。”說這話時,老楊不再像是個村干部,就像是個普普通通的手藝人。在楊各莊村,人人都知道村支書是個維修好手,因此來找他維修電器、農具的人很多。幫村里百姓維修電器,楊明月常常分文不取。“做村干部的,就是要給百姓服務,真沒法要錢。”老楊一臉認真。不僅不收錢,楊明月還提供上門服務,或者送貨服務。“村里有不少留守老人,家里電器壞了不會修,也搬不動。他們招呼一聲,我就上門給修。有的在家里修不了,我就給搬回小鋪,修好了再送過去。”就這樣修著修著,楊明月跟村民的距離越來越近。“他沒有一點官架子,就是給我們服務的熱心人。”村民孫秀平說。

  巧治村

  有巧手、有巧心,楊明月治村更有巧方法。“其實也不是一上來就會使‘巧勁兒’。”他坦言自己最初當村主任時,也是個愣頭青,“急進”、“蠻干”。“那會兒為了搞好村莊環境,村民的違建一律拆除,半點情面不講。雖說這么做沒錯,可沒跟村民好好溝通,很多村民心里罵我。”楊明月苦笑。結果,村里得了市級生態文明村稱號,但老楊的人緣口碑卻一落千丈。一屆村主任任滿后,他主動退出了選舉。“干工作得罪了不少人,我就干脆回維修小鋪繼續做手藝活去了。”離任后,村里環境出現了反彈,垃圾、違建又多了起來,生態村變成了后進村。這時,一些村民又覺得還是楊明月“干實事”,于是,老楊又一次被推舉為村主任。這一次,楊明月說自己干事兒不再那么強硬了,“我開始從村民角度考慮問題,用‘巧勁兒’干事兒。”再次上任,整治環境迫在眉睫。

  整治從村委會門口的文化廣場開始。“那時候,廣場上堆放的都是柴草、玉米棒子、建筑垃圾等。擱在以前,我就直接讓人給清走了。可摔過一次跟頭,我長了記性,不能再這么蠻干了。”楊明月開始挨家挨戶地給村民做思想工作,并且了解他們的想法。“通過走訪,我發現村民也有自己的難處。因為柴草、玉米沒地方放,所以才堆在廣場。”于是,楊明月找出一塊閑置地,引導村民將柴草、玉米整齊地堆放在那里。文化廣場清理出來后,楊明月在廣場上安裝了籃球筐、乒乓球案子等健身設施。“現在,大家每天都來這里打球、跳廣場舞,個個都很自覺地維護廣場的環境。因為這是大家文化活動的場所。”就這樣,環境整治的成果保持了下來。巧辦法治村,巧心思幫人,楊明月越來越得人心。如今已是書記、主任“一身兼”的他,在村里做工作,都會想著用巧辦法。“其實村民很可愛,你為他們多想想,他們也會很支持你的工作。”在楊明月的帶領下,楊各莊村又從后進村重回先進村行列。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