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鐸 圖/卜向東
(八)
《明·萬歷懷柔縣志》載:“懷柔城北二十里,古燕城地。”現在的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范各莊村就當屬古燕城。相傳遼代蕭太后常來這里避暑賞花,并建造了許多賞花臺和行宮。因蕭太后乳名肖燕燕,后人便把此處行宮泛稱燕城。
借著雁棲湖生態發展示范區建設、迎接APEC 會議召開的東風,2014 年,燕城得以在范各莊村重現。步行街道似的村落還原古燕城原汁原味城鄉生活的記憶,其鄉情村史陳列室則記載著世代村民與村莊共同發展、成長的每一時刻。“這是老土炕,還有個火盆。這都是過去用的老物件啊……”游客們在觀看完范各莊村燕城水街街景后,又來到該村新建的“雁棲鎮范各莊村鄉情村史陳列室”。走進陳列室,映入眼簾的是排列有序的老物件和分別歸檔的陳列室,由榮譽室、電影播放室、范各莊村史、民俗陳列室、起居室五部分組成。在民俗陳列室內擺放著八仙桌、竹殼暖壺、簸箕、風箱等老物件,看到這些就讓人有種回歸故里的感覺;起居室里的農家土炕、花簍子、老鏡子等物件,讓那些上了年紀的人看到了兒時生活的溫暖;榮譽室記載了該村在社會維穩、經濟發展、黨員服務、支持示范區建設等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在村史里記錄了范各莊村歷屆村干部的任職情況、步行街改造情況和該村美麗風景圖片展。陳列室外的轆轤水井則吸引了孩子們,在大人的幫助下,他們從水井里提上來一汪清水,那叫一個興奮歡快。范各莊村鄉情村史陳列室位于懷柔區雁棲鎮范各莊村北,關公廟后,為租用村民宅基地,建筑面積267 平方米,建有生活陳列室、生產陳列室、起居室、村史、民俗陳列室、電影放映廳、簡介廳等展廳。通過文字、圖片和實物展示相結合的方式,帶人重溫歷史。一進門是簡介廳,主要展示雁棲鎮簡介及雁棲鎮鎮域規劃圖和旅游規劃圖。在村史廳中,展示范各莊村歷屆村黨支部書記名錄及范各莊村改造前后的變化對照,鼓風機、膽瓶、酒簍、木質車轱轆、雞毛撣子、盤秤等老物件一一映入眼簾。生活及生產陳列室內,則是鄉愁最濃的部分,大八仙桌、暖壺、笸籮、酒壇、桿秤、織布機、紡車、馬鞍子、犁杖、鋸、笸籮、茶盤、板柜、鍘刀、籠子、煞爬、鎬、斗與每個年代息息相關的老物件,雖然只是在陳列室中展示,但是對于曾經使用過、并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就是一種對往昔歲月的回憶。這些物件大多是由村民無償捐贈,很多村民閑暇時會來到這里,看著這些帶有歲月痕跡和故事情節的老物件,成為追憶往昔的一種渠道。
在電影放映廳中,一排排長椅列席而坐,馬燈、鐘表、酒簍、斗、升、魚簍等這些老物件的擺放,和一些年代電影海報的掛放,讓現在出入五星級影院、只看3D 和IMAX 電影的現代人,無法想象舊時電影院是如此的質樸又有著濃濃的文藝情懷。
由于該陳列室位于燕城古街,與燕城古街美景遙相呼應,得到廣大游客的喜愛,高峰時每天可接待游客300 余人。同時,投資5000 余萬元建成的燕城古街本身,就是一個室外陳列室,這里有舊石條、碾子、石磨、馬車等實物展覽,與范各莊村鄉情村史陳列室互為補充與完善。這里不僅僅是農耕農具、老物件的展室,也是教育的一片熱土,讓年輕的一代親身體驗老一輩人的生活用品,感受現代生活的愉悅。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