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野 圖/曾國全
洼里鄉曾經位于北京城中軸線延長線的北端,是一個四周高中間低的盆地,由于地勢低洼廣種水稻而聞名,曾被譽為“千畝水稻第一田”。如今,走過北京奧運村,我們看到的是“鳥巢”“水立方”“奧林匹克公園”,那里早已不見曾經的洼里鄉的影子。一個叫楊德祿的洼里人,為了將這段已經消逝的村莊記憶保存下來,在昌平的土地上親手創建了如今的洼里博物·鄉居樓。鄉居樓總體分為兩大區域,一個是就餐和住宿區,另一個是休閑游樂區,兩個區域之間有一座小石橋相連。
這里有特色的農家菜、鄉村農具展、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鄉村游樂場、兒童樂園、小動物園、采摘、垂釣……人們在這里感受到了久違的鄉村味道。
2006 年,在昌平區文明辦的扶持下,楊德祿開始在鄉居樓內籌建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前后共投入資金300 余萬元,占地1200 平方米。經過兩年的規劃建設,陳列室于2008年7 月18 日開館。
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外表看起來似蒙古包,這是因為它原來所處的地勢為盆地,而那里最有名的是一座清朝年間的公主墳,因此建造者特意將陳列室的外觀修建成蒙古包狀。走入陳列室,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洼里行政區版圖雕塑壁畫,如一頭銅牛,象征著洼里人舍去家園,支持奧運的奉獻精神。穿行在陳列室九曲回腸的展廳里,仿佛在穿越洼里歷史的時光隧道。陳列室分為12 個展廳,以洼里的歷史沿革為中心,展現了洼里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風貌,每一塊展區都有一個突出的展品讓人過目不忘。比如在介紹“文革”時期的展區,設計者特別扎就了一個身著紅衛兵制服的稻草人,既形象又有趣;再比如在介紹改革開放之前的洼里鄉村民居洼里的展區,就搭建了一座仿造當年的起居室,其中的土炕、炕桌、針線笸籮、箱柜等陳設與當年別無兩樣,讓人忍不住想體驗一把當年的鄉村生活。洼里的歷史文化故事配合著多種表現手法,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有播放歷史紀錄片的影視廳,有可翻動的大型故事書,有木質打谷機、大花轎、織布機、紡線車等大型老物件,還有墻面上展現的洼里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珍貴老照片……這些豐富的展示手法立體再現了當年洼里人民的生活場景和洼里的歷史風貌。
有心人統計過,這里展出的各類古老鄉村農具大約有500 多件,而這些農具很多就來自當年的洼里。除此之外,這里展出的鄉村老照片大約也有1000多幅。
開館至今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接待游客數十萬人次。從耄耋老人到學齡孩童,從國內游客到外國友人,從政府官員到平民百姓,都對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表示了由衷的贊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