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賞花經濟剪彩京津冀特色游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特約記者/溫來生

  芳菲四月,春意盎然。京郊大地一片色彩斑斕,觸目所及處處皆 “花海”。從春寒料峭的二月,到陽光明媚的五月。平谷桃花節、杏花節;大興梨花節、世界月季大會;順義鮮花港郁金香文化節……京郊全面開啟“花城”模式,花事節慶一個連著一個。“賞花旅游”的說法亦應運而生。京郊花信不斷,游人紛至沓來。在這個花一樣的春天里,不容小覷的“賞花經濟”恣意怒放,“剪彩”京津冀特色鄉村游,開啟了“農業+”都市型農游新模式。

  游客:“花”心尋歡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踏青賞花的傳統。從“采菊東籬下”之隱逸到“黛玉葬花”之凄美,從“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賞花,貫穿古今,傳為雅事。如今,對久居城市的市民來說,賞花游是個放松身心、親近自然的極好時機。“山花遍野開得空氣都甜甜的,攜妻帶子在這‘世外桃源’里踏青賞花,簡直太愜意了!”昨天,來自京城的穆明先生一家徜徉在懷柔區紅螺寺杜鵑花海中,不時拿出手機、DV,擺出各種姿勢在花前合影留念。花開花落花有期,花開時游人蜂擁而至,把鄉間小道堵得水泄不通。五一期間,家住芷江侗族自治縣艾頭坪鄉的陸美鳳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張車隊的照片,并配文“艾頭坪又堵成這樣了……”雖然還是挪到了目的地,見到了粉紅色的花海,但那一路堵車的過程似乎更印象深刻。春花開,游客來。為什么很多游客不遠百里去賞花?從上海專程“飛的”到京郊平谷區賞桃花的馬文忠先生給出了最佳答案:“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把很多人困在了鋼筋水泥的大樓中,霧霾空氣污染又讓很多人不得不呆在家里,如今春花爛漫,“蟄伏”許久的人們終于能夠在花海中釋放天性,放松心情。”目前,懷柔區杏、梨等林果面積40 萬畝,加之漫山遍野的各種野花,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為了方便越來越多出游賞花的游客,今春懷柔區推出水長城、百公里滿鄉大道等多條精品賞花路線,杜鵑、桃花、杏花、梨花等各種花節成為春游“主打”,賞花經濟越做規模越大、名氣越大,綜合收入相當可觀。“芳草拾翠暮忘歸”。據統計,4月以來,共有超百萬游客涌向懷柔,在花海的簇擁下賞春游園,其間,更吸引了大批的攝影愛好者前來尋找靈感。歸途中,仍有人依依不舍:“真想定居在這‘世外桃源’,好好享受幸福生活!”

  農民:“花”招賺錢

  鄉間的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吸引一批又一批賞花游客,也催生了賞花經濟。餐飲住宿、土特產銷售、水果采摘……一個個商機被挖掘出來,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賺錢。“我在這兒等著你回來,等著你回來看那桃花開……”懷柔區九渡河鎮黃坎村農民劉福生的慧生采摘園,歌曲《桃花朵朵開》成了今春最流行的歌曲。老劉一邊哼著小曲,一邊麻利地收拾著廚房。“看花只是陪襯,城里人更喜歡在我這百畝花海中聊天、垂釣、燒烤,餓了就喊‘老劉上菜’。4 月以來,每天來果園賞花的游客多得不得了,已經進賬幾萬元了!”出門俱是看花人。入春以來的每個周末,房山區賈河村黨支部書記賈成都忙得腳不沾地兒。“從停車場到梨花節廣場那條不到千米的馬路被擠得水泄不通,簡直就是人擠人,讓習慣了安靜的村民也體會一下城里人潮涌動的感覺。”賈書記一邊指著停滿車的馬路,一邊喜笑顏開的介紹,到了中午飯點,村里的民俗戶忙得連軸轉,一桌吃完趕緊撤下讓下一桌吃,普通的農家飯硬是吃成了流水席,就這樣也滿足不了如此多游客的需求。周邊村子的大飯店也全面加入對賞花人群的旅游消費爭奪戰中,個個爆滿。“以花為媒,與當地特色結合起來,豐富完善土特農產等旅游產品,‘賞花經濟’才能發揮更大能量。” 賈河村年產300 多萬公斤梨,幾毛錢一斤。現在,借著梨花節的人氣,這京白梨的身價也跟著漲上去了,采摘價今年能達到5 到8 元一斤,而且蘿卜、花生、紅薯等土特產也都跟著火了。之前,村里好多人在城里開出租、打零工,現在可以守著家門口的梨花賺錢,經營農家樂。去年僅梨花節這15 天一家民俗戶僅餐飲的毛利就在7.5 萬元左右,這還不算住宿、土特產等其他收入。房山區賈河村是“北京市最美的鄉村”之一,從去年開始重視梨花文化節的宣傳,實現了今年的爆發式增長。

  不只是賈河村,北京的許多鄉村都在構建觀賞類花田,打造自家景色。密云區遙橋峪在古堡邊上栽種白菊,延慶區下灣村在百米畫廊打造向日葵景點,門頭溝在林下栽種了5000 畝萬壽菊,還有大興區龐各莊的梨花、平谷區22 萬畝桃花、門頭溝妙峰山的玫瑰谷等各種主題賞花游。今年又有一批新的賞花點公布,加入到賞花經濟大潮中來。

  北京市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朱莉介紹,賞花構成的景觀農田收益比起單純種植糧食要高很多,草花花卉一產的產出收益一般在600至1000 元,景觀門票的收益占大頭,以長溝沿村為例,那兒有2000 畝花田,四、五月份屬于上茬種的是油菜,八九月份的下茬種的是向日葵,僅這兩茬花去年一年吸引的游客就在10萬人左右,門票的收入高達100 萬元。無獨有偶。自從桃花節開幕, 平谷區王辛莊鎮東杏園村桃農楊樹林可忙壞了、樂壞了。他們村及周邊有萬畝桃園, 已連續多年舉辦桃花節,每年桃花節開幕前他的電話就成了熱線, 咨詢線路的, 預訂民俗戶的, 一天到晚不消停。桃花節開幕前三天,村里涌入近5 萬游客, 堵車特別嚴重,幾公里的路面上全是車。“今年這屆桃花節, 游客就比去年增長一半。” 楊樹林說, 這大大超出了他們的預料。同樣火爆起來的還有懷柔區幽谷神潭風景區, 這里有萬畝杏樹, 每年4 月是景區舉辦杏花節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10天。“ 今年杏花節期間, 游客量達到了12 萬人次,平均一天超萬人。”幽谷神潭景區副總經理李福生介紹,今年杏花節的游客量比去年增加了2 萬人次,除了京城游客外, 還有河北、天津等周邊省市的游客, 甚至江蘇、山西等省外游客。到了中午飯點, 景區內的小吃攤忙得熱火朝天, 村里的飯店、民俗戶更是火爆。即使這樣也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 鎮上的飯店也跟著火了起來。做好“賞花經濟”,賦予文化內涵是項重要的內容。花只是媒介,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從農家樂到現在的賞花游,“農業+ 旅游”的新路越走越寬。農業生產過程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旅游項目,也是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延慶四海鎮屬于經營比較成熟的賞花處,雖然不收門票,但賞花吸引來的游客給民俗戶帶來的收益卻不容小覷, 延慶千家店百里畫廊的1000畝向日葵旅游收益在2700 多萬元。城里人到鄉村賞花,是“雙贏”格局。對城市人來說,賞花游能夠滿足戶外休閑、風俗旅游、放松娛樂等需求;對農村人來說,“賞花經濟”能夠增加收入,也能讓他們意識到,農業除了生產農產品以外,還有獨特的生態價值和景觀價值。的確, 賞花旅游帶來的經濟收益是實實在在的, 而“賞花經濟”的潛力也是巨大的。一個地方發展起了觀光農業“賞花經濟”, 就會吸引大量游客涌入, 該地的餐飲業、交通運輸、酒店住宿等無形之中都會跟著發展起來。

  政府:“花”生產業

  “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當蘇軾醉酒寫下這首《賞花歸去》連環詩的時候,可能沒有想到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賞花已經不再是“去馬如飛”,而是作為一種休閑產業帶動一方經濟發展。花兒搭臺、經濟唱戲。除去梨花、桃花等喬木類花果樹,目前北京郊區還有約18 萬畝景觀農田,多以草花觀賞為主,主要分布在延慶、房山、密云、門頭溝等山區。從2010 年開始,景觀農田基本上以每年10% 的速度

  在增長。觀賞區域的數目在2013 年是110 個觀賞點,目前觀光點增加至帶動增收高達2.85 億元。120 個左右去年接待游客710 萬人,“平谷桃花節的賞花游起步較早,它將其優美的自然生態和厚重的文化內涵結合在了一起,因此產生了‘農業+’、‘旅游+’等多業態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效果。”平谷區農委負責人介紹,美麗的花兒四處都有,游客為什么要選擇你?這就需要以花為媒介,帶動和發掘當地的文化產品,展示當地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彰顯地方文化個性。而平谷不僅將桃花從傳統的農作物種植上升到觀光農業來培育,還將桃花與當地新農村文化緊密結合,形成京郊獨有的桃花“樂谷”景觀。

  “平谷桃花游之所以一天可以待幾萬游客,花只是一種媒介,游客更多的是被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所吸

  引。“平谷區農委負責人介紹,同樣是賞花,心靈手巧的平谷區農民都在進行著創新和嘗試,或優化種植布局,或豐富休閑業態,或增加度假功能,或創意開展活動,努力實現春夏秋冬四季精彩。他們把桃花制作成桃花香包和香袋、桃花皂等特色旅游產品進行銷售,不僅如此,還在每年桃花盛開之際舉辦桃花音樂節,圍繞桃花做文章,還建造了“桃花源”驛站,提供草坪婚禮場地,舉辦花卉種植、戶外拓展等親子活動,產業鏈一下得以拉長。隨著產業鏈的延伸,不僅可以吸引并留住更多的賞花游客,只要人氣旺了,“賞花經濟”也就有了基礎。“賞花經濟不是一次性買賣,而是一年一度周而復始的過程。以花為媒,實現農業與鄉村游交互開發,形成了獨特的賞花經濟,而且還牽動了‘吃住行游購娛’服務設施的提升。”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花卉產業處付麗表示,“賞花經濟”的潛力巨大,主要由門票收入、花卉衍生產品、住宿、餐飲、土特產消費等部分構成。比如妙峰山的玫瑰園,既有賞花門票錢,又有玫瑰精油等系列產品出售,還可以進行摘花等花事體驗。有些賞花景區甚至都不收門票,就是在餐飲、土特產銷售、停車場服務等方面獲得收入。在賞花季以外,各個景區也要注意持續經營,像桃花、梨花,在賞花季過后還有采摘季,而通州花仙子萬花園這樣的主要是籽種經濟,玫瑰、牡丹等則用于加工精油等高附加值產品。

  賞花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更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正是由于這樣的產業鏈延伸,使得景觀農成為北京農業向都市型現代農業轉型的發展重點,不僅果農打起“花”主意,許多民俗戶也架起“花”功夫,和旅行社聯手推出桃花游、梨花游等活動,讓賞花經濟“剪彩”京津冀特色鄉村游!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