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海淀區將具有區域符號意義的鄉土植物品種研發與示范應用,恢復適地適栽的傳統優勢鄉土品種,優選鄉土花卉品種圍繞山水林田湖示范展示,為北京建設和諧宜居之都提供生態保障。
四季景觀道 道道有新意
走進位于海淀區上莊鎮八家村的海淀組培室農業科技園內,各種常見不常見的花草樹木排列組合在一起,錯落有致,顏色美麗,讓人賞心悅目。春季景觀道通過植物的配植,實現百花盛開、爭奇斗艷的景觀效果;夏季景觀道通過植物的配植,實現夏季郁郁蔥蔥、五彩繽紛的景觀效果;秋季景觀道以秋季開花植物和觀葉(果)植物為主,通過植物的配植,實現秋季疊翠流金、姹紫嫣紅的景觀效果;冬季景觀道以冬季常綠植物和觀賞性強的植物為主,通過植物的配植,實現冬季常綠的景觀效果。除春夏秋冬四條景觀道外,這里還建成了圍欄景觀帶,通過開花植物與觀葉植物的配植,實現色彩靚麗的環園景觀帶。
這里栽培應用鄉土植物119個種、160多個品種,主要作為科技成果展示,以營造植物群落為主線,建成具有自然性、文化性、科普性和可持續性的現代農業園區。而在位于旱河路上的四季青綠色果品園主要為采摘、觀光休閑,全部種植鄉土花卉,采取規則式與自然式種植相結合的形式,實現色彩豐富的田園式生態景觀效果。鄉土植物的種植,在栽培形式上,根據園區不同定位特點選擇不同的栽培應用形式,以期達到更好的效果。
鄉土植物有特色 生態美化效果明顯
鄉土植物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自生繁衍能力強、耐寒耐熱、耐旱節水、栽培管理粗放和綠化效果顯著等優良特性,在植物群落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近幾年,海淀區組培室通過系統梳理鄉土植物種類,建立鄉土植物品種資源庫,做好繁殖、栽培和應用技術研究,不斷優選擴大特色鄉土植物品種的栽培示范應用面積,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生態景觀農業。
如今,鄉土植物在溫泉南山、翠湖濕地公園和上莊生態林蘑菇園等園區進行示范種植,生態美化效果明顯。在規劃設計上,結合園區現狀特點,按照簡潔大方、回歸鄉土的理念,全部應用鄉土植物,反映海淀悠久的歷史文化;在品種選擇上,重點應用抗逆性強、觀賞性好的鄉土植物。如冬季常綠植物白扦、云杉、粗榧和衛矛等;地被覆蓋效果好的植物蛇莓、連錢草、紫花地丁和扶芳藤等;彩葉植物金葉復葉槭、金葉錦帶、紫葉錦帶、金葉連翹、藍葉忍冬、金葉榆、紅葉白臘、金葉白臘和紫葉稠李等。開花時間長的植物四季玫瑰、日光菊、六座大山荊芥、虎眼金光菊和柳穿魚等,最新優選出的植物白花荊條和紅花山桃草等。
海淀鄉土植物 曾裝扮北京奧運會
當年奧運會籌備期間,正當各區都在投入大量資金,引種國外新優植物品種時,海淀組培室卻針對北京夏季高溫高濕的氣候特點,重點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花卉。早在2003年,海淀區組培室便開始為籌備奧運花卉進行新優品種選育、促成栽培技術、配植應用和抗熱性機理方面的研究,重點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產品,立足鄉土花卉的栽培研究。
多年來,作為北京市市花的月季和菊花在盛夏遭遇尷尬:月季夏季開花少,且景觀效果差,菊花夏季開花品種也很少。而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舉辦時正值夏季,溫度高,濕度大,如果栽種傳統的月季、菊花展示效果必定不理想。海淀組培室,通過品種選育和雜交育種,并且在栽培技術上下功夫,才有了北京奧運會前的成果——多個系列夏菊品種和夏季盛花的“月08”號藤本月季。除此之外,海淀區組培室在2007年距離北京奧運會召開倒計時一年之計,優選出適合北京地區種植、耐高溫高濕、形態各異和色彩豐富的優質花卉77個種、220個品種。經過艱苦的努力,不僅為奧運用花獻上了豐碩的成果,也為后奧運時代扮靚海淀生態環境做出了突出貢獻。
今后,海淀區將繼續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推進鄉土植物在農業園區的應用,提高農業園區景觀建設水平和生態環境效益,努力將海淀生態環境打造成一張“金名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