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記憶中的耕牛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任如 字號:【

那是一頭高大健壯的母牛,每年春天驚蟄節一過,到了春耕的季節,它就是個“當墑”的角色。一犋耕牛由三頭牛組成。分為當墑、配墑和拉桿。當墑的牛要走“墑溝”,保證地壟是直的,當墑的牛必須體質好,聰明、有靈性。

常言道:當墑的牛兒先受苦。人們喜愛這頭母牛,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菊花。我初中畢業剛回到家鄉時,就知道這頭牛,它就在耕種家鄉的土地中,扮演這個角色。后來我去學耕地,對這頭牛的印象更深了。它和它的伙伴們,在耕耘家鄉的土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而現在,毋庸置疑,牠們早已遠離這個世界了。

我的家鄉,地處半山區,地塊零散,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寬窄不同。有圓形,三角形,葫蘆形??總之,什么形狀的都有。特別不好耕。只有耕地高手加上訓練有素的牛,才能耕這種地塊。

我剛學耕地那陣兒,笨手笨腳的,犁杖扶不穩,趕鞭更甭提,指揮(吆喝)牛有一套專用語言,左拐是“略回(音huai)”右拐是“大回(音huai)”一切都得從頭學起。看那老把式耕地,兩個手指頭就把犁杖扶穩了,輕松自如,鞭子一甩,三頭牛邁開四蹄,行走在廣闊的原野上,天上飄著白云,樹上鳥兒鳴唱,清脆的鞭聲在山谷中回響,肥沃的土地散發著泥土的清香。好一幅感人的春耕圖啊!

可那犁杖到了我手里,左右搖擺,耕不著地。牛兒也好像故意和我作對,你越扶不穩,牠走得越快,牲畜也欺負生手!老把式向我傳授扶犁要領,說:“扶犁不要使勁往下按,你往下按,犁尖就翹起來了,翹起來了,就耕不著地了,牛感覺拉著輕松了,就知道你是個新手,就往前跑,越跑你越扶不住,就是這么個道理。牛是有靈性的動物,尤其‘菊花’,靈哪!通人性。”還說;“大牲畜長是‘立眼',看人特別高大,所以它們聽人的管束,要不它們力氣那么大,人還管得了它們么?”聽了老把式的話,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各行有各行的奧妙啊!

明白了道理,還要去實踐,逐漸掌握了耕地的一些技巧。

在耕完地后,要用“蓋”把耕過的地耙平。蓋,是一種用大拇指粗的酸棗樹枝條編成,三面木框,長約四到五尺,寬有三尺左右,重有百八十斤吧,人站在上邊,由三頭牛拉著耙地。人站在蓋上邊,隨著牛的步子左右搖晃,這活只要一個人就行了,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膽量。初學的人在上邊站不穩,要拽著牛尾巴,才不至于掉下來。有一次,我站在上面“蓋地”,一不小心掉了下來,眼看著沉重的“蓋”,就要從我身邊拉過去,后果不堪設想!就在這時,當墑的“菊花”,好像知道了后邊發生的事,突然站住了,要怎么說牠有靈性呢?另外兩頭牛也跟著站住了,這真是“心有靈犀”嗎?不管怎么說,我是躲過一劫!事后,還真有點后怕呀。

牛雖然那么有靈性,作為畜類,它們受到許多不公平的待遇,吃的是草,干的是重活。有一次,“菊花”身懷有孕,快要臨產了,可能受飼養員記錯了產期,人們又把它從牛圈里趕了出來,它一聲不吭,挪動著笨重的身軀,慢慢地走向自己的套位,這情景讓我十分感嘆:這是一頭任勞任怨的老黃牛啊!就在耕地當中,產前的痛苦,使它不由自主的臥在地上,“菊花”分娩了!一頭黃色的小牛犢來到了世上。小牛犢渾身濕漉漉的,一位老把式趕緊把套卸了,把臍帶剪斷,“菊花”用長舌頭舔著孩子身上的黏液,沒幾分鐘工夫,小牛犢竟然顫顫悠悠地站了起來,走到媽媽的肚皮底下找奶頭。我心里尋思,難道上蒼造就了“牛”這種動物,就是心甘情愿供人驅使的嗎?

相傳在很久以前,人類尚處于刀耕火種階段,每日吃兩頓飯,整天為填飽肚皮而奔忙,根本沒時間梳頭,總是蓬頭垢面??

那一日,君臨三界的玉皇大帝突生憐憫之心,苦思冥想計上心頭,派天牛下到人間宣布一道旨意,叫人類每天吃一頓飯,梳三遍頭。偏偏老牛粗心大意,把“一遍喉三遍頭”的口諭誤傳為“三遍喉一遍頭”(頭,指梳頭;喉,指吃飯)這樣平白無故地讓人多吃兩頓飯,因此糧食更不夠吃,生活負擔更沉重,一時間,人類大罵玉帝。玉帝聞報,勃然大怒,要把天牛打入十八層地獄,讓他永世不得翻身。文武百官紛紛替老牛求情,玉帝最后決定從輕發落,罰天牛下凡聽從人類役使,幫人類犁田耕作,將功補過。老牛死活不肯,于是玉帝喝令天兵天將把它推下凡間,結果老牛的上牙被磕斷,至今牛的上唇也沒長出牙來。就這么降臨到人間了。可是,牛牢騷滿腹怎么也不甘心幫人類耕作,先入為主地說;“我和你們人類一樣,有耳朵有嘴巴、有鼻子、有眼,憑什么受你們役使?這樣吧,咱比比誰的毛多,毛少的來供養毛多的。”可比來比去分不出高下,主人公急中生智,順手抓來一個毛筆頭塞進鼻孔,抓把野草夾在胳肢窩,這樣,牛沒有鼻毛和腋毛,只得幫人類耕作了。

傳說歸傳說,牛的任勞任怨的精神是可貴的,值得人類學習,并把它歸結“老黃牛”精神。

在鄉村,放牛是養牛的重要環節,一般由老人或小孩干這個活。在春耕大忙期間,牛耕地耗費大量體力,除加些精飼料之外,常靠放夜牛來補充體力。常言說“馬不吃夜草不肥”,牛也如此。老莊稼把式比年輕人更愛惜牛,到夏天,專門為準備了驅蚊的工具,有時干脆用竹扇為牛扇趕蚊子。進入暑期,天熱了,就把牛趕到青草茂密的,涼快的高山上“蹲坡”避暑。一去就是一兩個月,到秋涼時,牛兒下山,個個養得膘肥體壯,準備秋耕大干一場。秋耕,是增加糧食產量的重要措施,頂上一茬糞。有句話說得好:你有萬擔糧,我有秋耕地,充分說明了秋耕的重要性。

樸實的鄉下人,把牛看作一項重要財產,有很深的感情,給每個“牛“們都起了好聽的名字,青壯年的犍子牛,就把英雄好漢的名字賦予它,如:白袍、竇爾敦、曹操;長相熊的,就叫判官、小鬼兒;青年母牛就起個靚麗的名字,像文中所說的“菊花”,還有妞兒,英兒、小花等等,在耕地當中,呼喚著牠們的名字,詼諧風趣,有娛樂性,戲劇性,春天的原野上,灑下一片開心和爽朗的笑聲??

現在,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用牛耕地已成為歷史,這些牛們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可它們陪伴著人類度過了幾千年的農耕歲月,為了農業的進化默默地做出了那么多的貢獻,即使時光流逝,但關于牛的記憶,卻會永遠鐫刻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

它是一種永遠不會泯滅的人類的記憶。

責任編輯:白夢迪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