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渡鎮十五渡,過一座小石橋,就能看到平峪村。如今,靠著村里的“田園超市”采摘和水上漂流等休閑娛樂項目,平峪村的人氣旺了,村里130多戶村民經營起民俗院、農家樂,生意做得格外紅火,守著家門口,村民掙錢的門路更多了,這兜里的錢包也是一天更比一天鼓。
田園超市成了村民上班的“單位”
在平峪村的田園超市里,幾十名游客在林間挑選新鮮瓜果蔬菜,過足了采摘癮。這里種植著7000棵蘋果、3000棵櫻桃和20畝葡萄,還利用林下種了黃瓜、南瓜、茄子、辣椒等各種蔬菜。“春摘櫻桃、夏采葡萄、秋嘗蘋果、冬收柿子??我們這里新鮮的瓜果蔬菜吸引了不少城里來的游客,這段時間平日里就有數百人,雙休日能達到一、兩千人。”在村支部書記晉有文看來,農業與旅游相結合的模式,也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20元門票可進園自由采摘,去年,園區的總收入達到了50多萬元。”
蔬果種植、婚慶廣場、民俗旅游??幾年前,這些事物對于平峪村民們都還是陌生的字眼。晉有文回憶說, 2009年以前,平峪村還是另外一番光景。村民在自家土地上種些玉米、小麥,靠天吃飯、自給自足,農閑時紛紛外出打工,年收入不足萬元。為了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村兩委開會,要讓平峪村富起來,要讓老百姓錢包鼓起來。村里將160戶村民手中的500畝土地流轉回來,由村集體統一經營管理。晉有文和班子成員挨家挨戶去做工作,逐步把村民手里的土地流轉回來,建起了田園超市,不僅實現村民增收致富,還解決了村民就業問題。
流轉回來的500畝土地按等級制定土地承包流轉費標準,小菜園每畝地1450元一年;可自流灌溉的每畝地1200元一年;梯田每畝地900元一年。流轉回來的土地因地制宜,由村里出資200萬元,修建園區、硬化道路和平整土地,種起了收益高的果樹,還在林下種蔬菜、養雞,打造成了集旅游觀光、休閑購物于一體的田園超市。
村民晉顯明告訴記者,他原先有2畝7分地,為了滿足全家人的口糧,只是小面積種了一些玉米、小麥,并不指望靠賣糧食賺錢。村里土地流轉后,他省心省力,每年還能領到2400元的土地流轉金。
村民得到的實惠不光有土地流轉金,這500畝土地每年賺的錢,除去土地成本、種植成本、人工費、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費等各項費用,盈利的錢就用于給村民們發米、面、油等福利。前年,采摘園盈利后,全村村民人人都領到了500元的福利金。“現在正是忙的時候,我們村副書記在這兒天天盯著,幫著干活。村干部就得和百姓們打成一捆。”晉有文說。
村里有了田園超市,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現在,晉顯明不在外打工了,他成了采摘田園超市里的一名工人,負責每天在園內澆水、松土、裝盒和稱重等日常管理。“以前,在木廠給人打工,加工一根木棍才1角錢。也當過瓦匠、扛水泥、修理工、保安,一天只掙二三十元,每天搭農用車到30公里外的地方打工,吃苦倒不怕,就怕找不到活兒。”晉顯明說:“現在好了,老了老了有了‘單位’了。在田園超市里上班后,每天從早上7點到下午6點,不出村就能打工賺錢,中午還有3個小時的午休,還可以回家哄哄我那個小孫子。”他算了一筆賬,每月工資2100元,每年土地流轉費2400元,加上各種福利,他的年收入能達到3萬元。
水上漂流讓村集體年收入數百萬
除了田園超市,平峪村在2011年建設了水上漂流項目,到目前為止,已經吸納了村里30余名村民就業,同時,還有不少村民在漂流門口做起了小買賣。
中午12點多,村主任蔡豐滿開著一輛裝滿漂流船的“三蹦子”,從下游回到起點。從車上下來,他幫著幾個工作人員把漂流船抬下來,整齊地碼放好,隨后抹了抹脖子上的汗水,趿拉著沾滿黃泥的兩只布鞋,回了賣票的屋里,拿起桌子上一個裝滿水的大罐頭瓶,“咕咚、咕咚”喝起水。
村主任開“三蹦子”、扛漂流船?旁邊賣票的小姑娘看著愣住的記者,笑著說:“沒見過這樣的村主任吧?我們村兒書記也經常在這邊幫忙,趕上忙的時候,還光著腿在河道里幫著推堵在一起的漂流船呢!現在村里所有的官兒們都和大家一塊兒干活兒,從沒拿自己當領導,村里人都信得過他們。”
十五渡漂流位于東湖港風景區旁,全長約2.5公里左右,入水處較平緩,出水處水流相對較急,落差較大。是拒馬河上唯一一處公立漂流,屬平峪村集體建設所有。
那一年能給村里賺多少錢?記者提出了疑問。放下罐頭瓶,蔡豐滿說:“我們對外的門票價格是80元每人,這一年到頭,賺個二、三百萬總是有的。最多的時候是14年,一年的收入是400多萬,都歸村集體所有。”
好家伙,記者著實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一個僅有700多戶村民的小山村,僅一個漂流的旅游項目就能給村里帶來如此大的利潤。村書記晉有文說:“那時候,從十渡到十八渡全都沒有漂流,好多投資商找過我們說想建個漂流。我和村里的干部們研究了一下,商定要村集體出資建設這個旅游項目,當時大家滿腦子都是要讓村子富起來,不能讓別人把錢賺走。現在想想,那時候的決定絕對是正確的,如果找了投資商,現在這錢早就進了人家的腰包了,我們村民連個‘子兒’都看不見嘍!”
如今的平峪水上漂流,周六日客流量能達到4000余人,平時也有千余人來體驗“水花四濺”的感覺。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今年三月初,平峪村還對漂流的水渠進行了修整改造,2000米的漂流渠中增加了一些連續的小坡度,水流也加大了,造就了多處激流,游客更能在娛樂中尋找到“濕身”的刺激。同時,村里還出資建設了停車場、人行道和車道,大大的方便了游客。
“我們要把水上游樂項目做出特色,游客多了,人聚財聚,村里的100多家農家樂也就會興旺起來,村民除了在漂流門口擺擺攤,還能在家里就賺錢。”晉有文一邊笑著一邊說。“賺了錢,我們就要把錢用到正地方。以后還要上一些新項目,吸引更多的游客來這里旅游度假,讓游客吃在平峪、住在平峪和玩在平峪。也能讓我們村更多的村民在家就業、賺錢和分紅!”
做老百姓信得過的好官
今年是村委會換屆選舉年。5月16日,對于十渡鎮平峪村村長蔡豐滿來說,是一個并不陌生的日子,今年62歲的蔡豐滿是這個村歷任了四屆的村主任,而今天將是他經歷的第五次選舉——村委會換屆選舉。每次經歷這樣的選舉、看著村民們把選票投入票箱時,他都覺得這是老百姓對自己和班子工作的一次評價。“那時候,心情是很復雜的,總覺得自己還有好多事兒沒有為老百姓做。貧困戶的房子修建進度要再去看一看,要趕在雨季前讓他們搬進新房子;漂流的場地上能不能建個棚子,夏季別讓游客曬中暑;老晉家的小子在家呆了1年了,不能讓他這么混下去,得幫襯著找找工作??”蔡豐滿念叨著。
平峪村每位村民都在選票上認真地寫下了村干部的名字,把填好的選票投入到票箱。晉有文說:“老百姓心里有桿秤,為老百姓著想的村干部,他們一定會選。”
正如晉書記所說,經過計票,蔡豐滿再一次高票當選為村主任,而除了一個新上任的村委委員,其余的三個村干部也一樣高票連任。
晉有文緊握著蔡豐滿的手,激動地對他說:“老蔡,咱們老哥兒幾個還能搭檔再給村里干幾年,得做老百姓信得過的好官兒,多給咱村兒干點兒好事兒,讓村里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富起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句話在平峪村得到了充分的印證。十渡鎮平峪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產業轉型,因村制宜,選準致富產業和發展項目,成功探索出一條“土地流轉集體建設,組織村民就業,資產集體經營村民分紅”的“新三起來”之路。和平峪村告別時,記者戀戀不舍。那青山、那綠水,和那些質樸的村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偉人曾說: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案。平峪村,已然在白紙上畫出了最新最美的圖案。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