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飛虎隊,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二戰期間援華抗日的美國志愿航空隊。然而,在京郊的蔬菜大棚里,也活躍著一支飛虎隊,這個全國首支蔬菜病蟲專業化防治服務隊中,大多是農業院校畢業的80后高才生,他們用自己的所知所學,傳播著先進的病蟲害防治理念,守護著首都“菜籃子”的安全。
有夢想:組建
幾乎所有男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鄭翔也不例外。正因如此,“飛虎隊”成立之初選取名字時,身為隊長的他,力排眾議,從眾多候選名字中,敲定了這個讓人浮想聯翩的名字——蔬菜病蟲防治“飛虎隊”,成為全國第一支蔬菜病蟲專業防治服務隊。
“取名‘飛虎隊’,一方面是表達對英雄的崇拜之情,另一方面是懷著一個美好的期許,希望我們的隊伍能有實力幫農民快速解決病蟲害治理、預防的難題。”鄭翔說,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的他,最初的夢想是畢業后能坐進實驗室,研究農業新技術。可在與京郊農民面對面接觸交流后,他發現由于年齡偏大,不少農民的蔬菜病蟲害防治理念還相對陳舊,部分農民更是依賴使用化學藥劑解決蔬菜病蟲害,一些先進理念、綠色防控技術難以落實到田間地頭兒。通過查閱資料,他了解到在國外,農民大多是雇傭專業公司、協會組織進行病蟲害統防統治,不僅降低了農戶的勞動量,也取得了更有效的防治效果。鄭翔琢磨著:“我們為什么不能成立一支專業從事病蟲防治的隊伍?”
前年,在市植保站的支持下,鄭翔和10多位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組建了自己的“飛虎隊”。市植保站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通過他們指導相關企業、基地和農民合作社,具體實施蔬菜病蟲專業化綠色防控。飛虎隊則依托植保體系在職和退休知名專家指導,聘用具備植保專業背景的研究生、本科生,定期調查、監測京郊菜田的病蟲動態,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在病蟲發生前全面預防,發生后科學防控。
解疑難:緊急關頭除病害
別看“飛虎隊”的隊員大多是80后的年輕人,可他們的本事真不小,很多種了半輩子蔬菜的菜農鬧不懂、解決不了的疑難急癥,他們基本能做到藥到病除。
前不久,大興區禮賢鎮段家務村菜農老孫家的溫室番茄生了一種奇怪的蟲害,短短幾天時間,番茄葉子都變成了黑色,果實上也沾滿了黑乎乎的分泌物,眼看著這一棚番茄即將“全軍覆沒”,情急之下的老孫跑到農資商店,買回了一堆瓶瓶罐罐的農藥,錢沒少花,藥也打了,可效果并不明顯。
無奈之下,老孫找到了“飛虎隊”來幫忙。鄭翔清楚地記得,他走進番茄溫室時,感覺小蟲子多得直撞臉。經過認真查看,“飛虎隊”隊員判定這是生了煙粉虱。“煙粉虱是一種世界性害蟲, 別看煙粉虱體長不到1毫米,但它引起的危害卻不容輕視,特別是對番茄、黃瓜、辣椒等蔬菜的危害逐年加重。”鄭翔說,由于從蟲卵發育到成蟲的速度快,而且世代重疊,一旦發生極其難治。他們加入殺卵劑,根據不同蟲齡噴施了不同的藥劑,經過2次行動,終于讓害蟲“繳械投降”。
當老孫以為治蟲行動已經結束時,鄭翔和隊友們卻沒著急走,而是要求到其他溫室去看看。老孫的另外3棟溫室里種著黃瓜和辣椒,這一看不要緊,果然如同他們預想的那樣,這里也已有了煙粉虱“入侵者”,只是剛剛開始,不易被察覺。因為有了及時有效的“治療”,這3棟溫室的蔬菜總算幸免于難。
“飛虎隊”員的本事也不是與生俱來,用他們的話說,是在一次次挑戰中積累的。起初,他們也曾因為辨識不出蟲害而整夜失眠,因為擔心自己開出的“藥方”不靈而坐臥不安。在一次次實戰中,在一次次培訓后,隊員們的戰斗值不斷提升,現在,菜粉蝶、棉鈴蟲、野蝸牛??即使小到1毫米的害蟲也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一準兒手到擒來;黃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茄子綿疫病??但凡瞧見打蔫的葉子,他們就能正確判斷病因。
有絕招:治蟲不用化學藥
“飛虎隊”隊員們不僅眼光獨到,開出的治蟲“藥方”也與眾不同,常常沒有任何化學藥劑,盡是像芥末、天然菌類這樣的平常之物。用他們的話說,“一物降一物”,這些看似尋常的東西,其實是大自然賜予的殺蟲良藥。
不過,起初他們的這些看似“另類”的做法,并沒有得到大伙的信任,總有人會用懷疑的語氣驚嘆:“芥末也能殺蟲?”于是,“飛虎隊”隊員們決定打造一塊“樣板田”,讓大伙看到綠色防控技術的實效。他們在密云縣太師屯鎮城子村租下了150畝菜田,專門種植人們公認難防蟲害的韭菜。
走進這塊“樣板田”,處處都是小發明、新亮點。溫室的門口,掛著一塊看似普通的防蟲門簾,細一看才發現門簾四周縫上了幾塊吸鐵石,把門簾牢牢地吸在鐵制門框上,比一般的防蟲門簾效果更好。一進門是一臺自動感應的大功率電風扇,可以把“漏網之魚”吹出溫室。溫室里,不僅裝有韭菜專用誘殺燈,還請來了寄生線蟲幫忙殺滅韭蛆。“飛虎隊”隊員們從蔬菜無病蟲育苗、產前消毒預防、產中科學防控到產后殘體無害化處理,進行了全程綠色防控。在一項項綠控技術的保護下,溫室里的韭菜充滿了勃勃生機。
“由于我國蔬菜品種多,茬口復雜,病蟲有2000多種,常發病蟲300多種,每年必須防治病蟲也有50至70種。”鄭翔說,病蟲害一旦發生,不管怎么治,也不如提前做足預防措施,避免病蟲害發生好。通過不斷地調查,他們掌握了北京蔬菜病蟲害的病狀、發病特點、害蟲的為害特性、昆蟲的識別特征、發生特點及防治適期,并試驗、篩選出了多種高效、低毒的防治藥劑。成立至今,已服務了京郊20多家蔬菜種植基地、合作社的5000多畝菜田。
難自醫:人才流失招聘難
別看他們的治蟲技術越練越強,可對于“飛虎隊”自身遭遇的“病癥”卻一直束手無策。由于人員緊缺,這兩天,隊長鄭翔又在中華英才、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等招聘網站上廣發納賢帖。
“‘飛虎隊’的工作太辛苦,收入又不高,咱也不能總讓人靠理想、信念養家糊口呀。”對于隊里的人員流失,鄭翔嘆了口氣表示理解。雖然隊員們學歷都不低,干的又都是“技術+體力”的活兒,可平均月收入卻只有4000元。
隊里最小的90后隊員劉艷飛剛加入“飛虎隊”不久,當初選擇來這里,就是看中了這里先進的植保技術、高深的裝置設備和綠色防控理念,在他看來,雖然收入低一些,可是能學到真本事,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因此,雖然皮膚曬得黝黑,進棚消毒一干就是大半天,三餐經常沒個準點兒,可他仍然堅持著。看著早晚出來禍害番茄的棉鈴蟲被消滅得一干二凈,不吃完青椒不撒口的煙青蟲也沒能逃出手掌心兒,一個星期就能導致蔬菜拉秧的晚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他收獲了強烈的成就感。然而,這些都抵不過現實生活的擠壓。眼下,面臨結婚組建小家庭的生活壓力,小伙子也開始猶豫,自己到底還要不要堅持,到底還能堅持多久。
在鄭翔的心中有個美好的愿景,如果政府能把對農業的物資補貼,改為購買全程技術服務,那他們施展拳腳的天地會更廣,人員流失的現象也會得到緩解。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