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隱于深山腹地的原始文明,多年以來,美在斯,情在斯,人生于此,人老于此, 保留著數以百年的生存狀態,仿佛以另一類的文明形式、另一種生存的方式,與山外面的紛繁世界相對而立地抗衡著。感謝發展,它以人類握手時相互認識的方式,使禾木走出了與世隔絕的狀態,也讓現代文明在驚訝之間,包容和接納了圖瓦文化的清透和活力。
初入禾木
遠遠望去,這個叫禾木的村莊平靜地坐落在一條寬敞的山谷里,一條細長而彎曲的河流,沿著山根伸展而去。河流就似一條柔軟而潔白的哈達,守護著這片承載著孩子們夢想的童話世界。
正是傍晚時分, 走下山坡, 進入村子,唯一的道路上,都是牲畜的蹄印,仿佛沒有人跡。
村里牧民杰肯的小兒子是我們認識的第一個村民。見到他時,他戴著一頂“空軍”式帽子,穿著厚厚的衣服,背著一個薄薄的書包,帶著一條小黃狗,站在路邊撒尿,一條漂亮的弧線與他的身材幾乎等高。跟著杰肯的兒子,我們一行人就住進了杰肯的家里。杰肯是一個厚道的哈薩克族人,在一番寒暄之后我們被請到炕上的餐桌邊,看起來面積不小的木桌上竟然被擺得滿滿當當的:有從山外買來的干果,有他妻子烤制的各種點心,有泛著金黃色的牛奶酥油,有當地自產的黑色野果漿,有烤成俄羅斯列巴式的面包,還有當地牧民自己放養的高加索黑蜂蜜。阿爾泰山的深處,能夠在一個偏遠的牧民家里,嘗到這各式各樣的新鮮食品的確讓人感動。
喝著滾熱噴香的奶茶,杰肯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告訴我們:“雖然村子里的哈薩克族人比圖瓦人少,但是我們都很團結,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相互幫忙。”碗里的奶酒透明見底,奶味的暗暗清香,一絲絲地浸入肺腑之中,使人能在奶香之中,品嘗干草的氣息、感受陽光的氣味。
圖瓦人的盛大節日
禾木位于新疆北部,靠近蒙古、俄羅斯邊境,是中國蒙古族圖瓦人最集中的棲息地,他們在漫長的歲月中,保留著自己民族相對原初的文化生活狀態,保留著對宗教習俗的虔誠,也保留了他們對民族節日所獨有的那份熱情與執著。生活在這里的圖瓦人有三個比較大的節日,分別是鄒魯節、春節和敖包節。
冬季過的第一個節日就是鄒魯節,又名“入冬節”“點燈節”, 是帶有濃郁宗教特色的節日,時間固定在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關于這個節日的來歷有許多說法,流傳到現在的主要傳說是:當年西藏宗教領袖宗喀巴圓寂前夕,他的兩名弟子被明朝的皇室迎往中原的京都,為朱元璋之妻馬皇后誦經超度。這天夜晚,其中一名弟子忽夢見宗喀巴的衣帽懸立,衣冠內未見容顏,心知有異。眾僧俗追憶這位活佛的生平功績,于宗喀巴圓寂之日前一天,點燃酥油燈作為對宗喀巴的紀念。隨后,這個節日就被永遠地保留和傳承了下來,成為所有信仰藏傳佛教的主要紀念日。信仰藏傳佛教的圖瓦人把這個紀念日固定了下來,并且一直保持至今。對于這個節日的起源,如果按時間推算,從明朝初期到現在,約有近700 多年的歷史了。
我曾和原鄉黨委書記李春光一起過過這個節日。還記得那天我們幾個人去的那家男主人叫巴特別克,他看似相貌平平,但卻有一手好技藝。他是圖瓦老藝人葉爾德什的女婿,能用圖瓦人傳統的樂器“蘇爾”演奏很多曲子,有本民族傳統的,有哈薩克族人的,也有現代漢族人的。不過,他吹奏的最好的仍舊是圖瓦人本民族的曲目。他的另一手藝是能夠熟練制作“蘇爾”樂器,這種技能是一般人不具備的。
去他家過節時天色已暗,巴特別克家的院子里也堆起幾大堆雪,雪堆上點燃了幾個碗。從習俗上,圖瓦人的鄒魯節只過一天,全家人不論人數多少,只點燃一個很大的酥油燈,但是燈芯卻要按家里的所有在世人數制作,基本上是每人一根燈芯。現在,許多圖瓦人的家庭使用盛滿清油的碗,一根根燈芯在碗里點燃后,就擺放在自己家院子的門前,讓這些大豆大小的燈光閃閃爍爍、搖搖晃晃,一直亮到第二天黎明。當碗里的油用盡后,才算過完了這個節日。
在鄒魯節之后, 就是春節了。春節是圖瓦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除夕之夜,對圖瓦人來說非常重要。合家老小在夜色降臨時,排成一排,虔誠焚香,點燃酥油燈,由家中的年長者先行祭拜先祖成吉思汗,然后按照輩分和年齡,分別向成吉思汗的畫像跪地叩三個頭以示敬意。
在鄉下時,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退休干部布云老人的家里,這是一位在當地非常受人尊敬的長者。連續三個春節,我都帶著外地的攝影朋友們在老人家度過。幾乎每次都一樣,在完成莊重的祭祀儀式后,老人開始主持民族傳統的慶賀儀式——砸骨頭。這很有寓意,一是為了辟邪,一砸之下,能夠把過去一年的壞事情全部驅趕走、清理干凈;二是預示主人的一家全部成員,經過這樣的儀式,都會變得身體健康、不再生病。
圖瓦人過春節要過十五天。其中,還需要得到村里喇嘛的祝福,喇嘛即是神的意愿。大年初一清晨,布云老人同全村人一起去固定的地點祭祀,祭祀回家后就是拜年相互祝福。圖瓦族婦女很賢惠,從早忙到晚,過年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只有初三是婦女們放假的日子,這一天所有的婦女打扮得漂漂亮亮走出家門,相互拜年。坐在雪橇上的女孩子們、騎在馬背上的小媳婦們和與男人們開玩笑的婦女們,蹲著、坐著、站著、倚著,有說有笑,吃著肉、喝著酒、說著話、唱著歌和逗著趣,一個個面色桃紅,美麗嬌俏。
孩子們是節日里最大的受惠者。恰逢放假期間,女孩子穿著新衣服,男孩子放著鞭炮,不停地在村子里穿梭往來,這樣的氣氛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過完的那一天。
然后, 全村人以堅定的韌性,等待著又一年春天的到來,等待著敖包節的到來。
圖瓦人的精氣神
在后來的幾天里,我們通過杰肯認識了村里許多圖瓦人,也認識了居住在河對面的曲開老人一家。
由于年齡、經歷等緣故,再加上老漢特有的標準圖瓦人的長相和慈祥的面孔,讓住在禾木河對岸的曲開老漢成了“名人”。2008 年,曲開成為鄉政府選定的圖瓦形象代言人。
自從鄉里選定他當了圖瓦人的代言人后,事情突然多了起來,生活也充實了,每年光是到山外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就有很多次。近年來,他多次到過布爾津、阿勒泰、到過福海和烏魯木齊等地方,當起了旅游的形象代言人。
為了擴大圖瓦人的知名度,冬天村里常常舉辦各種類型的活動。賽馬是圖瓦人十分喜愛的一項傳統的體育娛樂活動。隨處可見的平整厚實的雪地是賽馬最好的場地,即便是再多的馬匹奔馳和踩踏,仍然能保障人畜的安全。參加賽馬的騎手大多是十幾歲的男孩,也有一些成年男人,有時候也有一些對男人們不服氣的婦女,每到這個時候,場面里最引人的主角就不是比賽的獲勝者,而是比賽中打馬向前的婦女們。
冬季摔跤,是村子里常開展的活動。每逢婚禮、周年祭祀或重大的宗教活動時,都會選擇在寬闊的場地上進行摔跤活動。圖瓦人對摔跤非常重視,除了體力強健外,更重要的是在比賽中獲勝的男孩兒,往往都是年輕姑娘的追求對象。因此,比賽對男孩兒來說都非常重要,也讓他們在角力中顯得興奮和認真。
雪地射箭比賽更是與眾不同。在規定的距離內,將一定數量的皮制綰具一字排開,用自制的弓箭將這些皮具用力射開,直到射完為止。參加比賽的雙方隊伍,以最后射中的皮制綰具數量多少來決定勝負。因此,比賽過程中,每當自己一方的隊員射中時,都會贏得“啦啦隊”的大聲喝彩。
滑雪比賽是冬天圖瓦人的一項重要比賽項目。有輕裝、重裝比賽兩種,輕裝是用自制的滑雪板和滑竿配合在雪地上進行比賽,重裝比賽就讓選手在腰部捆綁上繩索,在雪地上拖著一包東西不停地滑行,看誰最先到達終點即為獲勝者。
重裝比賽比較適合于圖瓦人的打獵生活,因為打獵者往往要在條件惡劣的原始森林里生活數天、十多天,為應對環境的變化,就需要帶上一定的勞動工具、衣物和食品,而且回來時要攜帶上沉重的獵物,因此,這項比賽具有一定的實用性。
地處邊境的圖瓦小山村,遠離現代文明,生活上難免寂寞。然而,又是獨具特色的節日和富有民族傳統文化的比賽活動,讓山里牧民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起來。隨著時代的進步,村莊變得與世界也近了起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