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區舊縣鎮盆窯村制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是名副其實的陶藝之鄉。據說,當年有一對山西夫婦逃難到了這里,發現黏土特別好,而夫妻倆恰巧有制陶的手藝,于是就留在這里做泥陶,盆窯也因此得名。
從前,盆窯的陶制品一直圍繞著低端生活用品進行,如花盆、瓦片等。2006年,盆窯村請來景德鎮制瓷大師、邯鄲磁州窯傳人和中央美院的教授們到村里給村民講課,傳授造型、上釉和刻花等制陶技藝。之后,村里成立了公司,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對全村的制陶產業進行管理。如今,這里也生產出了精致的工藝陶瓷,梅瓶、尊瓶、荷口瓶、一壺春瓶、雙耳龍瓶??在大師們的指導下,盆窯村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產品,如以黑陶和黑白刻為主的、各種造型的工藝花瓶,小的幾十元,貴的七八千,甚至上萬元。現在,盆窯村一年生產工藝瓷器4000件左右。
走入位于獨山腳下的盆窯村陶藝產業園,一眼看到一圈白墻藍頂的平房圍起的四合院,碧綠的草坪上,點綴著生動的陶藝制品,盆窯村鄉情村史陳列室便坐落其中。
2014年,在延慶縣文明辦及舊縣鎮黨委政府幫助下,舊縣鎮盆窯村建成了以陶藝為主題的鄉情村史陳列室,面積為100平方米。陳列室展示了見證盆窯村歷史的一些老物件,如較原始的農耕器具、制陶工具以及生活用品等,觀賞者可以從中了解到盆窯村從原始農耕、手工制陶時期到現在利用現代化機械耕種、制陶和生活的演變。
村民多年來以燒制瓦盆、貓頭、滴水、云瓦和筒瓦等古建筑材料為主,傳統的制陶工具尚存,90歲的老藝人還健在,他能把陶藝的整個發展脈絡描述得非常清晰。同時,村里按照制作工藝、工具、產品實物脈絡等擺放和設計陳列室,使參觀者一目了然。
陳列室以陶藝發展手工粗制階段、觀賞工藝品階段、黑陶工藝階段和特色產業階段為脈絡進行了展示。從最初的手工粗制階段生產的瓦盆、貓頭、滴水等古建筑材料,到觀賞工藝品階段生產的黑白刻插花瓶、雙龍頸瓶和牡丹連紋吉祥瓶等做工精細的作品,緊接著是黑陶作品展示,最后是特色作品展示。
特色黑陶產品將盆窯的歷史背景、獨山陶藝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起來,在陶藝中加入了延慶特有的元素符號,將“媯”、“shuar”、 長城文化、舊縣鎮牡丹花、野鴨湖以及古崖居等地方特色融入陶藝作品中。同時開發設計文具(筆筒等)、餐具、擺件等(融入長城、紅葉等元素);結合鎮域產業發展把牡丹花在作品中體現,雍容華貴、高端大氣;另外還創作了生動形象的泥塑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為整個陳列室增添了靈氣和生機,使參觀者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