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評選了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個地方,莫干山排名第18位。CNN將這里稱為:除了長城之外,15個你必須要去的中國特色地方之一。短短幾年,莫干山成為中國旅游熱中之熱,而每一個望著山的人,都覺得這個山不過如此,不夠高,植被不夠豐富,還不如我家鄉的山水,但當他們走入其中,看著一個個看似隨意,又處處匠心的項目之時,先前的想法早已土崩瓦解。
莫干山里的“試驗田”
十幾年前,和許多資源優秀的鄉村一樣,莫干山散落的鄉村依然守著青山綠水不知何去何從。這里有莫干山風景名勝區,但景區屬于浙江省,當地享受不到任何門票收益;而工業發展方面,該地作為湖州水源保護地,所有產生污染的畜牧業、加工業都被清退。整個鄉村,除了小農耕作之外沒有更多收入來源。小農經濟已衰落,年輕人留在村里也看不到什么希望,他們寧愿離開土地去城市,留下很多凋敝的建筑,社區被廢棄,沒有業態發展。生產力有限,除了種地,還有漫山遍野的竹林和茶園,在當時產生的經濟效益十分有限。
后來,莫干山來了一些人,這些人懷著鄉村再造夢想,有設計師,有畫家,有文人,有各類組織以及經營者。這些具有開闊眼界,滿懷情懷的中間力量,區別于任何政府組織的規劃建設,他們帶來了先進的鄉創理念,清新的文藝氣息以及建設資金。他們散落在莫干山,尋找他們認為可以保護和創造的鄉村景觀,延續莫干山千年文化,同時注入新的生機和元素。
他們反復設計,不斷推敲,一個個模型,一張張圖紙,其中國內外設計界大咖云集,單單為一個美麗鄉村項目,很難見到他們的身影。但他們為莫干山而來。
莫干山的各個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各類就業機會給了村里年輕人們能做又愿意做的事情,各類餐廳民宿的員工,從店長到服務員基本都來自附近的村落。另一部分剩余勞動力,也展開了農業之外的三產經營,各類土特產,各類食材提供,迅速崛起。
當地村民們的樸實和真誠也未因商業元素的增加而變質,這也是政府引導和其他文化項目對村民的友好,達成的良好關系。安居樂業,在莫干山這片烏托邦變成了現實。
這里不僅洋氣,更接地氣
莫干山的洋氣在于,洋人來了,洋家樂來了,洋設備來了,漂洋過海的鄉創理念來了,景觀透露著各種風格,不再局限于鄉村的古樸,建筑改造成清新不浮夸但處處有細節,甚至開啟了村民們聞所未聞的文化集市。
莫干山的接地氣在于,竹子、茶園、桃樹、梨樹、楊梅樹等等統統保留,良田還是良田,山林還是山林,那些建筑和景觀如長出來般,既生態又和諧,被改造的景觀盡量用上了本土材料。竹子成為造景的一大主角,當地的石材也成為房屋裝飾的一大主題,具有莫干山特色的石材擋土墻就是一大標志。
以外立面改造和車站改造為例,這兩項政府主導的工程,不輸莫干山其他任何項目,保留了原有建筑,恢復民國風格,統一,整潔,比許多電影里的民國街道背景更勝一籌。在裸心谷、安緹縵等度假酒店設計了石材堆砌的擋土墻以后,莫干山主路及街道邊側的擋墻迅速跟進。
再如莫干山漫山遍野的竹子,當地人習以為常,當一些項目中點綴了竹子效果十分好以后,許多街邊及房前屋后,也出現了一叢叢的竹子。
莫干山鄉村改造與旅游休閑度假的無縫對接鄉村改造一方面為農民改造了生存空間,另一方面為游客提供了度假場所。2015年,德清鄉村旅游接待游客461.5萬人次,比前一年增長了21.5%。而莫干山上山的道路,一到節假日,長長的堵車隊伍一直到山下。
事實上,莫干山并無特別打造的景區和景點,一路風景,一路小品,一路民宿及精品酒店,這些構成了莫干山絕對的旅游吸引力。
莫干山鄉村改造之經典:庾村1932文化集市
文化市集地點在庾村,庾村位于莫干山鎮,是去莫干山景區必經之路。曾是庾村被廢棄的蠶種場。項目請來知名建筑師莊慎,在10萬元的預算下,做了一個“搭棚計”。材料采用當地山里常見的綠竹,用竹棚把蠶種場所有活動空地串聯起來,用河灘的石子鋪好路面,營造“市集”。并對市集統一規劃屋頂,改為一個與民宅風格迥異的雙廊建筑群。
將入口的舊廠房改造成餐廳,定位為鄉村的本色清新。莫干山一帶有很多騎行者,植入自行車主題,以一位臺灣收藏家的20件藏品做展覽,營造騎行氛圍。
鄉村祠堂等被推倒后,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出現空白。考慮植入書屋。政府部門的圖書室,硬件雖好,卻不夠可愛,或偏隅一角,孩子不愿進去呆。對照之下,設計師做了一間“屬于鄉村的書屋”,布置上簡單親近,便于鄉間孩子隨意進出。算上桌凳、書架和沙發等所有物件,預算不過五萬元。
早在2013年10月,庾村市集里開起咖啡廳,還有面包坊,請來藍帶甜點師,一開始成本高,銷量也少,但后來逐漸適應了村民以及游客的消費水平。如此一來,在鄉村的人同樣能享受到城里好品質的東西。
有不少本地團體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如騎行、音樂節等。庾村市集提供場所設施支持,并做各種業態的指導。除了村民的自發改造,政府也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支持。看到游客聚集于此并喜愛這里,政府方面也加大了資金投入,新建了停車場、公共設施配套,對整個街道進行了外立面整治等。
設計師及工作人員把各類文創產品展示出售,當地的農人也會將自家種植的農品與手作,放到市集上來展示售賣。
餐廳對面有孩子們的小型游樂場地,設施也是通過本地材料由設計師設計制作,沙池增加安全性和娛樂性,與周圍景觀配套,免費游玩,為文化集市增加了趣味性。
由八位設計師共同設計的青年旅舍,十三個房間風格各異,富有藝術氣息。根據地塊之前的性質和小而精致的特點,起名繭舍。
竹元素運用,莫干山的竹子資源豐富,文化集市內部的許多造景及小品都運用了竹子元素,既增加了材料豐富性也讓設計的線條感更加強烈。
建筑結構之突破,保留了原有舊建筑的結構,進行加固,對于設計師來說,這是十分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在這個工作中,還要兼顧成本,這也是諸多鄉村建筑改造遇到的困難。巧妙兩個字,在文化集市的諸多細節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莫干山鄉村改造還將繼續,除了游客,前來考察的人也絡繹不絕。各方多贏的結果,在鄉村改造中并不多見,這也是我們推薦莫干山的鄉村改造和大家分享的緣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