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夜晚比白天更明亮,被霓虹點亮的夜色,都市人的生活在一個個彩色燈泡中迷離;在鄉村,夜晚比白天更愜意,被繁星點亮的夜空,月光的溫柔可以撫慰一天的疲憊。京郊大地一向以山水著稱,但是如今在北京延慶區舊縣鎮的華海田園天文農莊中,卻迎來一批夜行者。他們觀天象識星座,用相機記錄美麗星云,用“巨眼”觀測壯麗星空。
星空派對,從山河遙望到星河
大都市的衡量標準之一是不眠指數,如今在鄉村,也迎來一個個不眠之夜。日全食、超級月亮、流星雨??在一個個數十年、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文奇觀中,當下的每個人都要爭當見證者、記錄者。兒時的我們距離星空很遙遠,草坪上的仰望已是完美的邂逅。但是在今天,隨著《星際迷航》、《銀河護衛隊》等以星河探險為主題的電影熱映,手機APP“Star Walk”的推出,觀測天象已迎來“全民時代”。從山河遙望到星河,可以套用一句歌詞,“只因在星空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記你容顏”。
當星空的奧秘逐漸被解開,天文愛好者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每到周末,大批的天文愛好者和業余天文學家就會聚集在華海田園天文農莊中,舉辦一場星空派對。這樣的聚會需要在一個視野良好,光污染較小的場地進行,參與者各自攜帶私人望遠鏡,在此進行夜間的天體觀測與天文攝影。一臺高質量的天文望遠鏡,一片清晰明亮的星空,是觀天象的“最佳搭檔”。這也是為何位于延慶海拔600米的華海田園,能夠成為北京首家以天文為主題的農莊。
天文農莊儼然就是青山綠水間的天文博物館,這里有一座座形似UFO的設備間,一個個長槍短炮,各種新奇的天文觀測設備,讓人不禁產生無限遐想。作為北京首家天文農莊,它的專業性可是不輸天文館的。在十幾臺專業級的天文望遠鏡中,以一架“牛頓反射式望遠鏡”稱霸翹楚,據說全國只此一臺。這是一臺18英寸(457mm)口徑的望遠鏡,天文望遠鏡口徑越大,集光能力越強,因此能夠看到越遠越暗的目標。除了大批天文愛好者在此“膜拜”外,一些天文學家也專程來到這里觀測天象,學習研究。
每到晚上,農莊里可是比白天還要熱鬧。“菜鳥級”天文愛好者聚集在院子里的幾臺望遠鏡前,開始了自己的星空初體驗。他們大多對銀河和星座感興趣,在相關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尋找著代表自己星座的星象,“我的人馬座好美!”、“原來銀河東岸的那顆特別亮的星就是天鷹座的牛郎星!”他們在星空中,尋找著屬于自己的故事。除此之外,還有一批“資深級”天文愛好者,他們的專業系數可是不可同日而語。購買數萬元的天文觀測設備寄存在農莊中,待到午夜時分銀河清晰可見之時,即使是在幾百公里外的地方,只要讓農莊工作人員將天文設備開啟,便可通過手中的電腦進行連接操作,同樣可以親眼看到太陽黑子、日珥、月球環形山、木星大紅斑、土星光環、星系、星云等天文奇觀,并拍攝出絢麗奪目的星云大片。
作為天文科普教育基地,華海田園不僅能夠提空天文愛好者舉行星空大會,還能給民眾進行天文科普。它被延慶教委作為校外實踐大課堂,是中小學生的課外科技實踐基地。農莊有一批資深的天文愛好者作為指導老師,如果光是“菜鳥級”的初體驗無法讓你過癮,還有專門的“天文課堂”幫你進一步答疑解惑,華海田園不僅能夠提供天文愛好者舉行星空大會,還能對民眾進行天文科普教育。
田野派對,星空下的“黑白配”
夜晚的星空派對過后,一個個“星空獵人”在藍天白云下仿佛無了用武之地。以山水著稱的京郊大地,來到鄉村,在田野間怎能不來場“有氧運動”。白天的農莊一片寧靜,田園在一處山坡上,遠近皆是茂盛的植被。幾排農家小院在山坡上次第排開,房前種著應季的瓜果蔬菜,此時正是豐收的季節。
農莊里有一個農耕體驗園,雞鴨成群、瓜果滿地。在園中,可以親自在田間耕作、播種、翻土、施肥、采摘??農耕的每一道程序,你都可以在烈日下來個痛并快樂地體驗。為什么這里的西紅柿如此有味道?為什么這里的黃瓜那樣脆?因為它們在原生態的土壤中栽種,在人們辛勤的耕作下生長,它的每一次變化都是自然的饋贈,更是勞動的成果。農莊里不大的農耕體驗園中,周末都會擠滿了城里來的“周末農夫”。平時蝸居在寫字樓,在空調的“呵護”下工作的都市人,對土壤、烈日、清泉,這些與他們生活形成反差的鄉村生活有著極大的渴求和向往。在田間勞作的每一滴汗水流淌到泥土中時,都讓他們感覺無比幸福。這是個簡單的“因果流程”,卻在質樸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
白天里的農莊,與晚間的“高大上”相比,更加地接地氣。真人CS、垂釣、燒烤、采摘、登山、騎游等項目讓人更進一步體會自然之美。其中,具有田園特色的秘制羊排和烤羊腿,更是讓人欲罷不能。恰逢深春盛夏,還可以品嘗到時鮮野菜。酒足飯飽后,田園內備有專業自行車供你騎游,可以在莊園附近的香龍路上盡情欣賞延慶的美景,也可以背上干糧,進入神秘的大山,采蘑菇,摘松塔,體會融入自然的快樂。
舉頭望星空,低頭見牛羊。華海田園天文農莊讓夜晚的鄉村,一下亮了起來。它是天文愛好者的聚集地,也是都市人的快樂田園。它讓我們拉近了自己與宇宙的距離,讓我們在鄉村完成了一個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