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仇莊村,村落的街旁巷邊、阡陌埂壟,以及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墻里院外都被披掩在蔥郁的綠色植被中。整個村莊坐落在那里,仇莊人自己以謠誦之,“村外不見房,村內盡花香,出門綠成蔭,路路樹成行。”
仇莊村,因文化興村而傳名遐邇。文化,是仇莊村的“魂”,也是仇莊的“根”,順著文化這根藤蔓,感知仇莊鄉土的體溫。“德化圖治”是仇莊對中國道德理念的追求,“孝道文化”是仇莊耳濡目染的內涵精髓。“以孝為先”,在村內幾乎隨處可見。村莊東口,有一面百米長墻,上面不是司空見慣的口號標語,而是一套經久不衰的二十四孝故事大幅連環畫;村里有個特殊的節日——老人節,在每年的臘月二十這天,村里要為每位60歲以上的老人送上過年費,慰問老人的身心健康情況;開設了“傳統文化大課堂”講壇,向村民逐戶發放《三字經》、《靜思語錄》等小冊子;村里還有個特殊的澡堂,只要是子女帶著老人來洗澡就可以免費使用??用孝道濡染的鄉村,不僅成為鄉村的魂,更成為將村民團結起來的力量。在村民高啟才家中,就掛著一幅高家的“家風家訓”,“立德興家,代代相傳,孝老敬親,人人繼承。”高啟才一邊背誦著家訓,一邊說道:“這是村里特意找儒學專家,在深入了解我家情況后編寫的,放在家里后沒多長時間,我5歲的小孫女就會背了,時不常念上幾段,感覺家里氣氛比以前更和諧、更團結了。”
這一件件,一樁樁獨具特色的仇莊文化點綴了其鄉村美景。 “枯木逢春”預示著村莊的變遷,“門楣家風”傳遞著家道文化。從用“德”管干部到用“孝”管村民,仇莊的代代村民用“文化”裝備自己生養其中的故土,繪抹出世居聚落風土人情的新畫韻,用先人留下的道德傳承再造村閭新文明,讓祖輩住養生息的熱土煥發新彩,成為一顆顯耀獨特的鄉村之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