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優雅和順 風情小鎮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古樸典雅的牌坊,精巧別致的小橋,清澈涓涓的流水,荷花點綴的池塘,還有亭臺,樓閣,祠堂,藤蔓??它有著麗江的古樸深邃和江南的精致婉約,而且別具風情。它靜靜地躺在古老的火山臺地之上,成千幢粉墻黛瓦的民居依山傍水,鱗次櫛比,舉手投足間便可觸摸到斑駁的歲月和豐厚的文化氣息。

  大山深處“桃花源”

  沿著滇緬公路西南行,出昆明,過楚雄、大理后翻越高聳入云刀削壁立的高黎貢山,跨過奔騰咆哮、氣勢磅礴的怒江大峽谷,在感嘆這地勢險惡時,眼前卻在不經意間出現一座溫柔的小城——騰沖。在這里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一大早,便直奔縣城西南4公里處的和順古鎮。

  青煙似的裊裊薄霧緩緩升起,耳邊傳來班得瑞的《童年》,極度放松的輕音樂把人帶回了兒時的美好歲月里。藍天碧水,金黃的油菜花,泥土的芳香氣息,媽媽呼喊著回家吃飯的聲音??直到來到了和順,直到見到了那些魂牽夢縈的畫面,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和順古名陽溫暾,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鎮。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更名“河順”,后取“士和民順”之意。小鎮四面火山環繞,山上名木古樹郁郁蔥蔥,濤聲陣陣。群山中濕地、龍潭、峽谷等美不勝收。鎮前一馬平川,清溪繞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飄香,活現了恬靜的世外桃源。

  古鎮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成千幢粉墻黛瓦的民居依山傍水,鱗次櫛比,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里。一座座古剎、祠堂、牌坊、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圍繞著這塊小壩子,宛若傳說中的桃花源。盡管歲月流逝,和順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固執地堅守著那份古樸與寧靜,不染風塵。

  騰沖是古代川、滇、緬、印南方陸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古鎮就在“官馬大道”之旁。所以,它是西南最大的僑鄉,400多年前,這里的村民就開始“走夷方”。由于和順離緬甸才70公里,所以去那里做翡翠、寶石生意的人最多,還有遠走印度(此地離印度400公里)、美國、加拿大的,其中不乏成為巨富大賈的,他們衣錦還鄉之后就在和順修建宅院,也出資修建宗祠,全鄉有八大宗祠,都風格各異。

  走進古鎮,一座高大的牌坊映入眼簾,上書“和順順和”,背面是“里仁”兩字,頃刻間令人感受到鎮子倡導的氛圍。旁邊古樹環繞,倒影妙趣橫生,野鴨在荷花間歡暢地追逐戲水鳴叫,連老牛也時不時地發出“哞哞哞”地叫聲,牧童則哼唱起了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童謠,這不是一曲美妙的協奏曲嗎?峰巒疊嶂的遠山,精致典雅的古鎮,為這曲交響樂做了最佳的舞臺背景,好一幅濃淡相間的水墨畫!好一幅絕美的田園牧歌圖!這些動感的元素使得和順這幅美麗的畫卷完全鮮活起來,使人不知不覺就醉倒在它的懷抱中。

  令人驚嘆的輝煌古村落

  初夏日的清晨,小鎮的空氣卻并不熱。推開客棧的木門,迎面便是清新的風,晨光淡淡地撒在有著百年歷史的石板路上。古鎮的小巷雖彎曲,卻不逼仄。據了解,這里古色古香的傳統民居多達1000多座,其中明清民居有100多幢,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其建筑風格,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在這里你可以領略到徽派建筑粉墻黛瓦的神韻,也可以尋覓到西方建筑的元素。尤其是那些老宅的門窗木雕,各種雕刻造型栩栩如生。宅院中尤具地域特色的是以火山石堆砌的石階,遇到雨水天氣,能很好地起到了防滑作用。

  有一座古建筑因樓房沿巷道的曲線修砌,所以和順人形象地把它稱為“彎樓子”。它不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號“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稱。“彎樓子”民居為三進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組合式建筑群,現被辟為“民居博物館”。

  “永茂和”商號很牛,在騰沖商界有“東董西董彎樓子”之稱譽。清道光年間商號主人到緬甸經商謀生,逐漸發展成為跨國商號,總號設在緬甸曼德勒,國內上海、拉薩、昆明、下關、保山、騰沖等地設有分號,商號歷經五代人,有100多年的輝煌歷史。

  劉氏宗祠建于清咸豐五年,建筑臨溪伴水、布局錯落有致、風格精致典雅。宗祠兩側園中植以梅蘭竹菊,環境清幽,存有“永免錢糧”、“保我子孫”乾隆時的古碑和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昭烈帝劉備的三祖遺訓碑;有目前國內最大的“家堂”(供奉祖先的神龕);宗祠內匾聯、題詞比比皆是,彌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

  和順600年歷史上出了8個舉人,403個秀才,而且竟然還有著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和順圖書館。其前身是清末和順同盟會員寸馥清組織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閱書報社”,后經海外華僑和鄉人捐資贈書,于1928年擴建為圖書館,1938年新館舍落成。迄今有藏書7萬多冊,古籍、珍本1萬多冊,內有胡適、熊慶來、廖承志、李石曾等諸多文化大家的題字。

  雖歷經滄桑巨變,和順人以自己超常的智慧使古建筑和文物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目前古鎮是云南省最為重要的文化生態村。2003年,和順被《中國國家地理》、《時尚旅游》等聯合推薦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

  我喜歡從十字小街往鎮子南邊中天寺和張家坡的方向閑逛,這一帶基本見不到游客的身影,整個小鎮只這邊還有百年前用火山石鋪成的“燈芯路”,路面由三趟石板鋪成,中間一溜大石板,兩邊都是些碎石板。以前和順的規矩是,成年人走在路上,要是遇到長輩或小孩,就必須把中間的那一趟石板讓出來,小鎮的溫良與謙恭,就在這樣的小細節上不經意地顯現。偶爾也會碰到當地男人牽著馬從身邊經過,小巷悠長,干凈而溫暖,鈴聲叮鈴里,人和馬就已經逶迤遠去。

  這里是中國西部云南山村的縮影,我慢慢踏著青石板路在夕陽晚風里撫摸感受斑駁陸離的老墻厚重的歷史,用愛憐的目光溫暖每一件古老精美的家具,蘇州的刺繡,清朝的梳妝臺,明朝的雕花大床,會同時出現在一個庭院里。原來這個村莊,一代一代男人總是在馬幫的馱鈴聲里踏上征程,他們馱回來的,遠不止這些,還有達爾文、易卜生、赫胥黎的《天演論》,周璇的《夜上海》??在20世紀中葉的時候,這個鎮在“家”的有5000多人,在夷方的卻有7000人,分布在20多個國家。

  和順人傳統又時尚。正像古鎮一堵堵滿是青苔的老墻上,卻也搖曳著一簇簇鮮活的小花。

  詩意的棲居

  村莊因水而靈動,沿著河,向古鎮深處走去。落花覆蓋著河水,清凌凌地從小鎮里流過。和順有很多依姓氏而建的小巷。而每個巷道口幾乎都有月臺。精美的石欄圍繞著月臺,古老的香樟樹掩映著月臺,石凳、石臺一應俱全。月臺的方向很有講究,冬可向陽取暖,夏可避暑納涼。鄉親族人可以聚在這里,國家要聞、村中趣事、鄰里娶親嫁女的消息就如新聞一樣隨時播出,熱鬧了村中單調的時光。總覺得它與巴黎街頭的咖啡館、日本的小酒館、南洋的冷飲攤有相似的地方,是最具人性化的社區建筑設計。

  深深的小巷,尋不盡千古風流;淙淙的溪流,流不完邊地古鎮的儒雅傳奇。和順,它猶如跳躍的琴鍵霎時敲響你心中的每一個音符,流淌出一曲曲婉轉悠揚的旋律!想象著有一天,我可以摒棄都市之喧囂、塵世之煩擾再來這里享受那份安樂與祥和,竟是何等的逍遙與灑脫!

  從賈家壩順坡而下,穿過一片濃密的樹林,一直西去就走到了鎮子西邊清澈的陷河邊。好玩的是,這里每隔一段會有一個古樸典雅的小亭子,矗立在水邊,俊俏的村姑或打扮樸素的村婦在小亭子里洗衣。原來,這是全國獨有的“洗衣亭”,在和順有6座。洗衣亭可以洗衣,納涼,也可以遙望遠方,寄托相思。和順男人亦儒亦商亦農亦走四方,為了讓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時不被風吹日曬,就建了這樣的亭子。這是遠走他鄉的男人對自己女人最平易也最溫柔的饋贈。

  遙望在洗衣亭下洗衣的姑娘,一縷凄美又溫柔的情愫涌上心頭,公益洗衣亭,應該也是世上最溫柔的建筑吧,那些不能在身邊為自己女人擋風遮雨的男人,用這樣實實在在的載體表達著默默的關愛。

  黃昏時分,小鎮上游客散盡,我的腳步停在了雙虹橋邊,這兩座石拱橋跨河而建,因形似雙虹臥波而得名,據傳建于清道光年間。兩橋造型精美,橋畔綠柳成蔭。這里有小鎮傍晚最美的風景。

  此時,太陽恰在西山頂上,柔和的光線讓橋邊的兩座牌坊都沁著溫潤的色澤,樹影橋影倒映水面,暮色四合,鄉村的田野開闊而遼遠。極目遠望,阡陌縱橫,幾個幼小的身影雀躍在橋畔小路上。晚風過處,荷花池里荷葉迎風,老宅屋頂上的炊煙輕輕騰起了,農家酒菜的濃香從灶臺上飄來。靠在石欄上,望著高遠的天空,心中便有了無限的寧靜與平和。

  如果時間允許,最好能在小鎮住下,慢慢地品味。這里的民居客棧干凈溫馨,民風淳樸,還有好客的主人為你擔當免費的向導和解說。餓了,不妨品嘗一下當地的小吃。餌塊,又名“大救駕”,是這里的特色小吃,店家會給你講述這道菜背后的諸多故事。除此之外,餌絲、米線、糖粑粑、野菜粑粑、烤土豆、黃燜雞、木瓜雞都是鎮上出名的小吃。

  江南古鎮的古樸和底蘊,和順一樣都不缺。那土墻青瓦色彩斑駁的明清民居;那保存完好的牌坊畫棟和風雨亭;那透露出悠久歲月痕跡的石板路;都在訴說這座古鎮曾有的輝煌和而今的厚重。這些游離于現代元素的古韻,與田園山水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幅意境深遠的中國畫卷。

責任編輯:白夢迪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