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米蘭市中心有座“垂直森林”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關于建筑的變革從未停止,但當太多的鋼鐵巨塔插向云端,水泥路面鋪滿腳下,伴隨著一個個物種開始消失,天空和海洋開始褪色,環境變得糟糕與陌生。人們不禁會想,會不會存在這樣一個融合點,用建筑還原自然?總有一些智者在思考,其中一位叫作斯坦法諾·博埃里,他探索出了“垂直森林”理念,在米蘭建成了垂直森林雙塔,把森林融在市中心,并將有關垂直森林的想法與實踐、困惑與建議凝聚成了一本《一座垂直的森林》,把綠色建筑推向全世界。

  什么是垂直森林

  垂直森林,是披著植物外衣、具有生命的高層建筑,它將數百公頃森林的植物生命匯集在1-2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間中,是人類、動物和植物共同的棲居之地,集環境可持續性、生物多樣性與社會價值于一體。

  為什么全球第一個垂直森林出現在米蘭?在歐洲,幾乎人人都知道,米蘭的煙霧比歐洲其他任何城市都多,其臭氣含量水平位居歐洲第二,空氣質量也最差。2015米蘭世博會總規劃師斯坦法諾·博埃里決心改變人們對米蘭的這種感知。博埃里說,要實現城市、農業、人口之間平衡,第一步就是要把自然帶回城市中。

  “垂直森林”項目從2006年開始設計,也是博埃里及其團隊探索生態建筑的試驗品。兩棟姐妹樓分別高79米和111米,博埃里的靈感來自仙女達芙妮被變成一棵樹的神話。設計理念是不侵占城市土地,卻能增加城市的綠化率。

  事實上,對于日益擴張的現代城市,這樣的建筑是絕對必要的。如果將這幢大樓拆分成獨立的房屋,將需要5萬平方米的地基,以及1萬平方米的土地來種植樹木。垂直森林是個大工程,沿著外墻,層層種下了730棵喬木、5000多株灌木、1.1萬株草本植物。

  世界上有那么多植物,都有哪些適合在房屋上種植?博埃里團隊也沒少費工夫,他們事先在米蘭的近郊種植大量的樹木,與植物學家一起選擇不同種類的植物,把它們放在合適的位置。博埃里模擬這些植物未來可能在不同高度的生長環境,讓它們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3年成熟后,根據陽光、溫度等因素來分布它們在建筑物上的位置。

  一塊“生態告示板”

  打造出的垂直森林會隨著季節變化而帶來不同的景致:春天,樹木將成為一道充滿綠意的風景;夏天,密實的枝葉可以為公寓主人遮擋地中海上空的陽光,用濃蔭給住戶們帶來清涼;秋天,不同種類的樹葉將形成五彩斑斕的美景;冬天,光禿的樹木也不會影響住戶們坐在陽臺上曬太陽。

  除了帶來優美的景致,垂直森林的作用還是一塊“生態告示板”。當室外溫度達到30℃以上時,在植物的調節下,室內溫度可下降為適宜人體的溫度。而這樣的垂直綠化,還可以形成微環境,為住戶提供氧氣,同時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和粉塵。此外,公寓居民產生的生活用水和太陽能發電足以支撐大樓植物的灌溉系統。

  每天,鳥兒們都繞著垂直森林飛翔,而除了它們,還有飛翔的園丁。大約每四個月,園丁們都會掛著繩子從屋頂的邊緣緩緩下降,在陽臺之間穿梭,修剪枯枝,清理雜亂的葉子,檢查樹木的健康狀態。他們漂浮在米蘭空中,時而出現,又時而消失在樹木之間,順著樹干橫向或縱向移動。他們像植物學家一樣,對各種樹木種類了如指掌,同時也是熟練的攀巖者,身輕如燕。

  如今,垂直森林住滿了住戶,該公寓的戶型及價格并不統一,有售價56萬英鎊(約530萬元人民幣)的80平方米小戶型公寓,也有售價達170萬英鎊(約1600萬元人民幣)的200平方米大戶型觀景豪宅,后者能讓住戶俯覽全城。

  應用充滿了挑戰

  所有陽臺沒有封閉遮擋,要是樹木被大風吹斷,從高處墜落就會釀成大禍,安全問題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

  在米蘭,博埃里做了大量的風洞實驗,對每個樹種在不同的高度種植都做了實驗,確定它們的抗風能力。只有抗風能力達標的樹種,才有機會進入“垂直森林”。樓內的花草樹木都是非賣品,這些植物并非購房者所有,而是由設計人員根據建筑的層高及空間布局事先定好的。人們在選房的時候不單要考慮戶型、朝向等傳統要素,還要考慮和什么樣的植物生活在一起。

  將樹木從試驗田移植到塔樓的過程也非常艱難。為了保護樹木,工人用特殊的帷幔包裹樹木的根系,在運輸過程中還要避免過度的震動。在現場,巨型起重機將植物送到所在的樓層,陽臺上的工人則小心翼翼確保樹木安全著陸。

  另外,為了防止植物根系侵蝕建筑,項目團隊還采用抗植物蔓延措施,用一米厚的土層固定好植物的根系,并讓植物根系在土層里橫向生長。這種模式有望在未來得到廣泛的應用。

責任編輯:白夢迪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