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昆明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部署,發揮省會城市在“市場、融合、示范”方面的獨特優勢,以“一縣一示范”工程為抓手,努力探索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之路,全市農業經濟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立足優勢,堅持市場帶動、規模效應和產業融合"三頭并進"。
發揮省會城市的市場流通優勢,建成斗南國際花卉市場等農業部重點市場4個,正在啟動“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交易中心市場”建設,把昆明建成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高原特色農產品交易中心、農業會展中心。突出規模效應。堅持做“特”做“大”,每個示范園區規模都在1萬畝以上。昆明斗南花卉拍賣市場年交易總量55億枝以上,國內市場占有率超70%,出口40多個國家。昆明作為“南菜北運”的重要基地,蔬菜播種面積128萬畝,70%遠銷國內外。突出產業融合。立足“糧、煙、畜、菜、花、果”六大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建成石林臺灣農民創業園等10個農業園區和24個都市農莊。
彰顯特色,堅持品牌創建、改革創新和政策疊加“三手發力”。
突出品牌創建。集中打造春城菜、春城花、春城煙、春城藥等“九大品牌”,打造昆明農產品地理標識,培育綠色、生態、有機、安全“名片”。目前全市“三品一標”114家,產品244個。突出改革創新。聚焦示范園區建設,推進土地流轉、農田水利、農村產權制度、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等專項改革。突出政策疊加。整合農業、水利、交通、科技、旅游等行業專項資金支持示范園區建設,協調金融機構探索設立50億元規模的農業發展基金,制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試點政策,實現財政、金融政策疊加。
圍繞脫貧,堅持產業扶貧、組織化提升和科技示范“三輪驅動"。
突出產業扶貧。以3個國家級貧困縣為重點,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體,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蔬菜、中藥材、山地牧業。突出組織化提升。著力破解“小農經濟”與“大市場”不易對接的難題,在貧困縣區大力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使之成為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完善家庭農場、龍頭企業與農民利益聯接機制、共享機制,著力提升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突出科技示范。充分利用農業科研機構多、農業科技人才薈萃的優勢,強化示范園區建設的科技支撐。昆明尋甸國家級小麥油菜夏繁基地、昆明都市型現代農業研發示范基地等一批科技示范項目成效明顯。農業科技貢獻率由2010年53%提高到2015年5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