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水果地理——大興站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wǎng) 作者: 字號:【

  一枚水果的最終品質如何,從果樹種在地里的那天就已經(jīng)決定泰半,地域、氣候、水源、土壤等構成它們的獨特風味。因此,一枚水果的生長凝結著一方水土的氣質,一枚水果的氣味包含了多元而不可復制的地理文化。在北京大興區(qū),有明萬歷年間就入貢的西瓜,有救下漢光武帝劉秀的古桑樹,還有北京第一批成熟上市的初夏葡萄,香氣四溢的果品甜在了人們的心頭,而甜蜜的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來到大興,繪制一張水果地理尋寶圖。

  第一站:御瓜園里找西瓜

  大興種植西瓜的歷史悠久,距今1000多年前,西瓜便傳入了今大興地區(qū)。遼代時,大興西瓜就成為了夏季進獻皇宮太廟的主要瓜品,直至元、明、清三朝,它一直作為貢品成為皇家果園的珍品。是什么原因讓大興西瓜從古至今都備受推崇?大興區(qū)地處北京市東南郊,位于永定河沖積平原,主要土壤為沙性土,這種土壤天然適合西瓜生長。5?7月是西瓜生長最重要的月份,在這兩個月里西瓜會經(jīng)歷伸蔓期、開花期和坐瓜期三個重要時期,要求的最適溫度在18?35℃之間,而這時大興的月平均氣溫為20?26℃,極端最高氣溫35℃以上,剛好合適西瓜甜度的積累。6月中、下旬西瓜的需水量約為總需水量的47%,這時大興季風雨已經(jīng)來臨,加之晝夜溫差大,可達10℃以上。所以這樣的自然條件充足地保障了大興西瓜的沙、甜、脆。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讓西瓜成為大興的特色產業(yè),在現(xiàn)代化的園區(qū)中展現(xiàn)的則是科技與創(chuàng)意的休閑農業(yè)特色。在龐各莊鎮(zhèn)樂平御瓜園中,有一座長50米的綠色瓜果長廊,造型奇特,廊上種植了多種的珍奇瓜果。沉甸甸的西瓜,在這里卻變成了拇指般大小的圓球。一個個燈籠似地掛在枝蔓上,外表還包著一層毛茸茸的小刺。誰也想不到,這么袖珍的“小球”,其實是世界上最小的西瓜。再往里走,有幾座人物銅像,原來是還原當年西瓜進貢的真實場景。在這里走上一圈后,工作人員摘來一個西瓜讓我們嘗嘗口感,咬上一口后立刻甜在了心上,脆甜之外帶著一股香氣。“這是我們最新的深液流水培技術”,工作人員介紹道。在御瓜園的一角,放置了一排排白色的管道,每一排的管道上好像是被挖了一個個小洞,栽在小洞上的紫背天葵,長得茂密而熱烈。這些可不是普通的管道,采用的是中國農科院最新的“深液流水培技術”,一排排的管道中流淌著高濃度的營養(yǎng)液,是無土栽培的高級形式。

  吃的甜,還要玩得好。傳統(tǒng)農業(yè)是農民摘果賣給城里人,而龐各莊鎮(zhèn)卻以瓜為媒,把農業(yè)產品變?yōu)槁糜萎a品。他們采用科學栽培方式,構建了特色休閑觀光農業(yè)體系。西瓜樹、反季節(jié)西瓜、箱式栽培、槽式栽培、造型西瓜等各種栽培技術,使平常生活在高樓大廈里的城里人看著無不新鮮,取得非常顯著的觀賞效果,為農業(yè)旅游觀光增添亮麗的風景線。

  西瓜,已經(jīng)成為大興的一張名片。從瓜王老宋覆蓋372戶瓜農、涉及2000多畝瓜田的合作社,到以瓜為媒的大興一日游,再到眾多新景觀的建設和現(xiàn)代產業(yè)空間的不斷拓展,這張名片上印著大興區(qū)從一個傳統(tǒng)農業(yè)大區(qū)向高端產業(yè)新區(qū)跨越轉型的腳步。

  第二站:御林古桑園里找劉秀

  很早就聽說大興有個古桑園,也耳聞過桑葚曾經(jīng)救過漢光武帝劉秀的故事。當今天親臨這里時,才發(fā)現(xiàn)這個偌大的古桑園簡直就是個天然大氧吧。九點多鐘抵達這里,桑樹底下已經(jīng)擠滿了人。由于桑樹的樹冠大、樹干低的特點,在桑樹底下采摘、乘涼則是最適合不過的事了。

  御林古桑園是華北地區(qū)面積最大的古桑林,位于北京市大興區(qū)安定鎮(zhèn)前野廠村,相傳自東漢年間就有桑樹種植。在園區(qū)中繞上半圈后,終于拜倒在“樹王裙下”。參天的枝干,雄偉的枝葉,在碧水藍天氣的呼應下氣勢恢宏地矗立在那里。相傳,當年劉秀隱匿在本地茂林里,兵馬斷絕糧草40余天,幸得桑果、桑葉充饑方突出重圍。后來劉秀光復漢室,成為漢光武帝,不忘桑樹救駕之功,隨即命太監(jiān)帶了圣旨來前野廠封這棵桑樹。因此,在這里留下了“桑葚窯洼救劉秀,感恩圖報樹封王”的千古佳話。桑園中生長著樹齡達五百多年的老桑樹,明清時期所產的桑葚一度作為貢品出現(xiàn)在皇宮院內。

  蔥蘢繁茂的桑樹叢里串串桑葚掛在枝頭,每顆都有指頭大小,很誘人。這里的桑葚有好幾個品種,顏色不一,都很好看,連名字都起得很美呢。只見紫黑的桑葚,黑中發(fā)亮,被稱為“黑珍珠”;另外一種桑葚米脂般的白嫩,上面似是抹了一層蠟,難怪名為“白蠟皮”;還有一種桑葚熟透后,白里透著點紅,美其名曰“紅蜻蜓”。

  置身于古桑樹下,涼風習習,抬頭滿眼綠色,仰首可以摘到新鮮得不能再新鮮的桑葚。由于桑樹的特性,不會遭到蟲害,也就無需農藥的保護,純粹自然綠色的小小果實,采到即刻食用,從嘴巴到心里都甜絲絲的。這里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游客前來納涼采摘,園區(qū)內還有個荷花池,站在上面的小橋上俯瞰整個桑樹園,一片綠瑩瑩的愜意。

  第三站:早熟葡萄搶占先機

  “金谷風露涼,綠珠醉初醒。珠帳夜不收,月明墮清影。”眾所周知,葡萄是七八月份時令果品,但是在大興五六月份初夏的北京,在您的餐桌上晶瑩剔透的葡萄可以與香甜脆口的西瓜一起端上餐桌。

  走進位于禮賢鎮(zhèn)孫家營村的綠禾都市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葡萄大棚,一串串葡萄掛在藤上,葡萄珠晶瑩剔透,翠綠的果實上面已泛起了紅暈。這些葡萄目前已經(jīng)成熟,可供游客前來采摘。剪下一株葡萄,筆者難以相信地嘗了一下,一口咬下去,葡萄珠就像在嘴里爆開了一樣,葡萄汁瞬間就充斥在嘴里的每個角落,回味還有一絲玫瑰香葡萄的香味兒。這是什么品種?棚內的葡萄有扎娜、維多利亞兩個品種,都是去年從河北昌黎引進的早熟葡萄品種。早熟葡萄的種植讓合作社搶占了市場先機,不僅如此,葡萄的味道也絕不遜色。合作社負責人王營告訴筆者,棚內的所有葡萄都采用有機施肥,沒有農藥殘留,是絕對的綠色食品。據(jù)了解,目前可供采摘的4個大棚每天葡萄產量約200斤,預計今年葡萄總產量2000余斤。

  在御瓜園里找西瓜,在古桑園里聽傳說,在初夏吃到盛夏的果實“葡萄”。這就是一張大興水果地理地圖,水果里的甜蜜也代表著那方水土的幸福指數(shù)。特色產品更多包含的是獨特的地理文化,濃厚的人文情懷。在水果中享樂與自然的交融,與原產地的親密接觸,才是初夏在北京大興做的最重要的小事。

責任編輯:白夢迪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wǎng)|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wǎng)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wǎng)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wǎng)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