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小縣城布局現代農業理想國——山東省臨沭縣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紀實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劉昊 字號:【

  “三、二、一,啟動。”隨著現場作業指揮一聲令下,山東常林機械集團公司的2000畝農業機械試驗田里,5臺大馬力拖拉機同時點火轟鳴,一名手捧筆記本電腦的小伙子將拖拉機作業實況和數據報告給集團監事。原來,這是在培訓農機合作社的駕駛員,使他們熟練掌握各種農機具的使用方法,并讓他們親身感受不同馬力拖拉機作業的效果。

  為解決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缺種地能手、尤其是提高勞動效率和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的問題,臨沭縣立足當地實際、整合資源,依靠本土農機企業的技術支撐優勢和國內一流肥料企業的技術優勢,探索出一條促進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農機、農藝、農肥融合發展的路子,提出了全程機械化作業整體解決方案,并從今年開始在全縣推進全程機械化作業整體解決方案。

  種地缺人、農業生產成本高效益低,全程機械化呼之欲出

  臨沭縣提出的全程機械化作業整體解決方案是指農作物種植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運用機械化操作的方案。它不同于國內農化企業提出的“作物解決方案”,而是更加注重農業生產資料與機械化的配套,更加注重綠色種植即通過耕作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通過改良土壤,增加作物產量和改善農產品品質。

  隨著城鎮化水平發展加快,臨沭縣留在村里種地的青壯年越來越少,而愿將土地流轉整合起來生產的人越來越多。在臨沭縣農機局局長徐會社看來,農業生產機械化能夠一石二鳥地解決問題:“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需要大馬力機械作業,深耕深松沒有大型機械根本整不了;農民收入主要靠二三產業,種地只是小頭;對農機合作社和種糧大戶來說,有了大拖拉機,可以集中流轉更多的耕地,種地會比過去省時省力。”

  智能控制讓糧食快速入庫,云平臺掌控農機作業

  在臨沭縣鄭山街道官路新村惠龍農機合作社,兩座嶄新的糧食烘干塔剛剛安裝完畢。臨沂金銘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濤在現場指揮:“糧食烘干是全程機械化作業整體解決方案的最后一道工序,需要保證收獲的糧食在24小時內烘干達到入庫存儲標準。”公司研制出一款糧食水分檢測儀,根據監測儀的數據在電腦就可以設置烘干溫度、濕度和烘干時間了。目前,企業能生產從5噸到50噸的智能控制烘干設備。

  臨沭推進的全程機械化作業整體解決方案不僅僅是在規模化作業中依靠大馬力拖拉機驅動,還體現出智能化,這就是“互聯網+”的應用。以常林集團為例,公司生產的高端智能大馬力農機和配套農機具,實施農機、農藝高效融合和機械之間的合理配套,可以通過農機智能監控系統來監控整個作業過程和作業效果。

  常林的農業機械智能監控解決方案通過云平臺將農機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手提電腦連接起來,農機作業數據通過云平臺傳到手機電腦上。它包括:拖拉機遙感技術,用戶可以遠程實時連接拖拉機,獲取它們的位置,掌握拖拉機運行狀態,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警;深松監控系統,可以幫助用戶及時地控制深松機的作業深度;播種監控系統,實現精量播種,避免在已播種區域重復作業,精確控制種子和肥料的用量;收獲監控系統,可以持續收集糧食數據。

  臨沭縣縣長劉飛對于如今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感觸頗深:“發展現代農業不僅僅是要依靠機械化作業,更重要的是智能化。高端智能化的大農機更能適應農業的轉型升級發展,可以說是真正開啟了農業新時代。如今,農忙季節,我不用到生產一線,在辦公室通過電腦實時數據就可以監控全縣農機合作社的作業情況。”

  “地交給合作社種更劃算”

  臨沭縣鄭山街道官路新村惠龍農機合作社里,村民們正圍著兩臺高大的拖拉機評頭論足。王漢密是合作社理事長,也是管路新村的支部書記,是他主張添置的這兩臺大拖拉機:“合作社成立時流轉土地600畝,就到常林買了五臺90馬力的拖拉機,等作業時發現效率不高,今年還要建立示范點,流轉周邊土地達5000畝,干脆就買回來這兩臺170馬力的大拖拉機。大拖拉機不但作業效率高,作業人員也用不了那么多。”

  60歲的村民周敬佩,家里有5口人,4畝地。比起自己種地,老周更愿意交給合作社種:“當然是交合作社劃算,我閑著可以搞柳編掙錢。”老周算了筆賬:以前每年出去打工,一天掙120元,一年能干200天,地還不能閑著,到季節還要跑回來種收,路費加上種子化肥農藥等,一畝地算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與合作社簽的協議條件優惠:村民想要糧食就按畝產量稱,要現金就按糧庫收購價折錢,村民只負擔每畝40元的管理費。

  臨沭縣把農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利用基層平臺開展送技能培訓下村入戶活動,把就業服務、技能培訓送進鄉村,送到農民家門口,確保每一個有培訓意愿的農民工都能享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培訓。使一大批農民工掌握了一技之長,既提高了自身技能素質,幫助他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又解決了企業的缺工問題,實現雙贏,受到企業與返鄉農民工的歡迎。

  農機合作社已成為農機部門聯系農民的橋梁和紐帶,它所具有的規模化和產業化優勢,還是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推廣的重要載體。可以說,農機合作社不僅為農戶和自己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它顯著的社會效益也凸現出來。

  全程機械化關鍵在于土地集中連片

  推進全程機械化的關鍵是土地集中成方連片,這有利于大馬力農機作業。臨沭縣推進土地集中成片主要有四種模式:一是土地流轉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擴大土地經營規模。目前,全縣以農機合作社為主流轉土地規模達3.6萬畝。二是委托管理模式。由農機合作社對各村居、農戶的土地或生產實行全委托、環節委托等方式,與相關村居、農戶簽訂生產環節勞務合同,由農機專業合作社承擔土地耕整、作物種植、糧食收獲、糧食干燥等專業化生產服務。三是聯耕聯種模式。在確保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的基礎上,打破戶與戶、村與村的界限,由農機合作社統一作業耕種。四是土地入股模式。由農機專業合作社采取以土地入股、農機入股等形式,不斷壯大規模,帶動土地規模經營。

  臨沭縣種糧大戶陳壽民9年前就承包了1450畝耕地,在政府的支持幫助下,他通過以上四種方式建立了5000畝全程機械化示范片。種了9年地的老陳的最大感觸就是土地規模化經營后能大幅度提高作業效率和經濟效益。如秸稈還田避免焚燒保護了環境,還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實現了統種同收、統一施肥、統防統治、統購統銷,降低了種地成本;土地成方連片消除界溝能節約土地;深松、秸稈還田提高土地肥力,從而提高畝產量;通過科學施肥,統一防治,從源頭上保證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臨沭縣加快了在小麥、玉米、花生三大作物的全程機械化作業步伐。為此,臨沭縣縣委縣政府推出六大措施:一是推進農機裝備創新示范;二是培育農機新型經營主體;三是促進農機農藝農肥融合;四是提高農機信息化水平;五是實現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六是著力改善農機化生產條件。

  今年縣農機局重點抓的一項工作是強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扶持,徐會社介紹,對列入縣級‘千畝方、萬畝片’示范區,并購買大型拖拉機、糧食干燥機械等高端農機裝備的農機戶、合作社,按1∶1比例標準實行縣級財政農機補助。對新購買花生聯合收獲機械的農機戶、合作社,縣級財政按照每臺5000元標準給予補助。對實施重點區域、符合一定條件的農機合作社和適合三大作物機械化作業的大型農機具、烘干設備等,優先給予補貼。

  目前,臨沭縣共有農機專業合作社33家,農機用戶5.8萬戶,從業人員6萬余人,擁有大型農用拖拉機3300余臺、中小型農用拖拉機5萬余臺、配套農機具5.6萬臺,機械總動力達78.8萬千瓦,主要農作物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該縣的小麥、玉米、花生三大作物可以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國成為實現全程機械化的縣。

責任編輯:白夢迪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