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區最南邊的北務鎮,地處潮白河沖積平原上,水源豐沛,土地肥沃。歷史上,順義曾被稱為北京的糧倉“烏克蘭”,北務就是這糧倉里的糧倉。改革開放以來,北務鎮率先在順義區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這里生產的西瓜、彩椒、西紅柿,全北京市都有名。1998年北務鎮被北京市政府命名為“北京蔬菜第一鎮”。富裕起來的北務農民,早已不滿足于光埋頭種菜了。為了豐富活躍農村的文化生活,他們利用農閑時間,搞起了舞龍舞獅,成立起一批完全由農民組成的龍獅舞隊伍。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在北務鎮已有15支舞龍隊,500多名演員。他們精彩的龍獅舞不僅使新農村舞出了新氣象,還舞出了順義,舞出了國門。北務鎮因此先后三次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如今走進北務鎮新農村,一股股撲面而來的文明新風讓人耳目一新:筆直寬敞的馬路,風格各異的民居,功能設施齊全的健身廣場,圖書室,影劇院,一應俱全。不管是節慶活動,還是排演節目,只要舞龍隊的鑼鼓一響,廣場上就聚滿滿臉喜悅的農民,精神抖擻的演員們。
北務農村的歷史上,曾經有過鬧花燈、走花會的習俗。但“文革”以后就銷聲匿跡了。改革開放以后,農民的生活好了,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高了。雖然家家有彩電,但缺乏農民的參與、互動與交流。有些小青年農閑時間用閑逛、喝酒、賭博打發時光。為了豐富廣大農民的精神生活,為了傳承挖掘傳統文化,北務鎮政府于1994年成立了北務鎮龍獅舞藝術團,初期主要從鎮機關單位抽調年輕有活力的年輕人參加,聘請區文委舞蹈家協會老師專業指導,精心編排。被抽調舞龍舞獅訓練的隊員,都是邊工作邊訓練,每天加班加點不計報酬,無怨無悔。教練也精心編排和科學訓練,演技很快提高。1995年參加了懷柔世界婦女大會開幕式的精彩演出,并一舉獲得成功,舞龍隊載譽歸來。
此后北務的舞龍舞獅表演便一發不可收拾,全鎮15個行政村相繼成立了龍獅舞表演隊,歷經20多年的發展,隊伍不斷壯大,演技不斷提高。龍獅舞表演套路在發掘“二龍出水”、“雙龍翻滾” 、“首尾相應”、 “三環跳龍”等傳統動作基礎上,推陳出新,成功設計出“九龍壁”、“奧運五環”、“蝴蝶花”、 “磨盤對滾龍”等富有時代氣息的表演新動作新套路。2015年7月31日,北務鎮龍獅舞藝術團在水立方參加了以2022年北京申辦冬季奧運會為主題的群眾體育展示活動。80名舞龍隊員從北務、陳辛莊、郭家務、莊子、馬莊5個村精選而出,技藝精湛。8條歡騰的彩龍在水立方廣場上時而上下翻騰,時而相互穿梭,時而又擺出動感造型。精彩的表演、壯觀的氣勢展現出舞龍這項傳統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與風采。
這支完全由農民組成的龍獅舞藝術團足跡不僅遍布大江南北,還兩度走出國門為祖國人民贏得榮譽。先后參加了慶祝香港回歸、莫斯科“奧林匹克戲劇文化節”演出,巴黎“北京文化周”的演出,“奧運會火炬傳遞”等大型演出500多場次。北務鎮的龍獅舞雖然已經名揚四海,但它的根卻深深根植于農民群眾之中。現在北務鎮每年都要開展“迎新年賀新春”舞龍大賽、 “龍騰獅躍鬧元宵”等群眾文藝活動。屆時,全鎮各村的20多條彩龍競相登場“亮”絕活,博得在場觀眾陣陣掌聲和喝彩聲 。
如今,在這個民間藝術之鄉---北務鎮,幾乎家家都能舞龍獅,不管是剛剛洗凈雙手的菜農,還是剛剛下班的鄉村企業工人,只要鑼鼓一響,披掛上陣,走上演出廣場,就都精神抖擻,意氣風發。濃重的龍獅舞文化氛圍、完善的龍獅舞文化基礎設施催生出一批龍獅舞專業村、表演家庭、龍獅舞業余表演隊伍等新型組織,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如火如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