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妙筆生花巧創意 小葫蘆做出大文章——通州張家灣做出五彩葫蘆雕刻大文章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代金光 字號:【

葫蘆,福祿,象征著吉祥如意,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五彩雕刻葫蘆以其驚艷的外表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在眾多葫蘆工藝品中獨領風騷。而今,通州五彩雕刻葫蘆更是一鳴驚人,創新將文創產業與農業項目嘗試跨界合作,將這一傳承300多年的精湛民間技藝推向市場。

據介紹,五彩雕刻葫蘆技藝是通州金石書畫家楊世順先生歷經26年,在雕刻葫蘆的原始技藝上,綜合了書法、繪畫、篆刻、雕塑、粉彩等多種傳統技藝研究創立的一種原創技藝。他的研創成功開創了葫蘆文化的先河。自古葫蘆的使用和發展只局限于葫蘆自身的開發與研究,而五彩雕刻葫蘆技藝卻結合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以葫蘆為載體,以中華文明和福壽文化為主線,使之一經問世便為世人矚目。

長輩熏陶結緣書畫

作品多次入展獲獎

楊世順是土生土長的永樂店人,1991年畢業于無錫書法藝專研究班,其書畫篆刻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大賽中獲獎、入展、入典、收藏。同時他本人也被國內外數十家權威藝術社團機構授予書畫藝術名人、高級硬筆書法藝術家等稱號。

“我父親就喜歡書法,自小就備受熏陶,父親有個同事是美術老師,我們住的地方不遠,每天看他備課畫畫,我就在旁邊照著畫,人家也樂意指點。”楊世順說,這些都為后來學習五彩雕刻葫蘆技藝打下了基礎。

1987年,楊世順中專畢業,被分配到東方化工廠當起了倒班工人,然而對書法和畫畫著迷的他同時也報考了藝術專科學院。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硬筆書法、繪畫和篆刻方面達到了新的高度。在1993年紀念毛澤東延辰一百年中國書畫大賽中,楊世順的作品獲一等獎,并在北京歷史博物館展出,之后又在國際正大杯書法篆刻大賽中獲特別獎,被中國亞細亞藝術研究院收藏。

書法繪畫各有千秋,篆刻技藝更上一籌。楊世順的篆刻刻刀重1250克,以左手治印。篆刻作品經專家認定,入選我國東北地區的觀音閣碑林,其篆刻作品也陳列于觀音閣碑林陳列館。而今,楊世順的國畫、篆刻書法、作品及傳略均被編入世界當代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中國國際書畫篆刻家年鑒和中國硬筆書法名人大辭典等數十部典籍。

2003年,經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質部嚴格審核,楊世順藝術作品通過了ISC中國藝術品價值標準評定,準予在中國文化藝術市場網及國際市場網推廣、銷售和出口。其藝術等級為國家特二級。

街頭偶遇葫蘆達人

拜師傳承傳統技藝

說到結緣五彩雕刻葫蘆,可追溯至上世紀八十年代,讀高中的楊世順偶遇一位以匏藝為生的老人,老人經常在街上擺攤,車上掛了幾十個色彩斑斕的葫蘆,有花鳥魚蟲,有走獸和山水等。葫蘆上那些精準的雕工引起了楊世順的極大興趣,后來聽老人說,這就是五彩雕刻葫蘆。

善于觀察的楊世順發現,五彩雕刻葫蘆上很少寫字,原來是因為老人不會寫字,之后他便大膽將幾個沒有寫字的葫蘆上寫了一些字,老人看了后很是激動。打那以后老人特別愿意和他攀談,經過長時間的交往,信任和默契與日俱進,老人正式收他為徒。老人告訴徒弟,自己祖上世代種植葫蘆,以制作葫蘆制品為業,當時人稱瓠匏奴,由于口音又稱葫包或壺寶,算起來到今天將近300多年的歷史了。

楊世順和老人潛心學了三年,從“五彩雕刻葫蘆”的設計到上畫稿、雕刻、韻彩、整理、裝飾、包裝等技藝,最后還學了師傅把葫蘆“做舊”的絕技。之后,又用心研究了20多年,經過多方協調、奔走,終于促成五彩雕刻葫蘆項目立項,并創新將五彩雕刻葫蘆技藝與種植產業跨界合作。

五彩葫蘆制作繁雜

精品耗時一年半載

在楊世順位于宋莊鎮的工作室,記者看到一個個美輪美奐的五彩雕刻葫蘆無不賞心悅目,“花開富貴”、“童子獻壽”等葫蘆藝術品更是讓人愛不釋手。制作一個簡單的五彩雕刻葫蘆藝術品也要耗時數月,其中精品更是需要一年半載才能問世。據楊世順介紹,制作五彩雕刻葫蘆第一步是設計,然后把設計好的內容畫在葫蘆上,再用刻刀將圖案刻出,其深度在2MM以上,刻好后用紡織顏料上色,上色運用的是中國傳統的工筆畫的技法,使畫面生動立體,而后整體進行整理檢查是否有遺漏或不滿意的地方加以補充,都完成后再配底托,最后噴清漆配罩子和錦盒,至此,一件五彩雕刻葫蘆作品才算完成。

葫蘆種植工廠化

制作銷售一條龍

目前,五彩雕刻葫蘆項目已經落戶張家灣達毅種植中心,是該中心引進的政府資金支持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該種植中心位于西永和屯村,投資1800余萬元,占地300畝,將建成集葫蘆育苗、種植、示范、生產、銷售、售后技術服務為一條龍的專業化公司。現有工廠化葫蘆育苗棚4座、葫蘆試驗示范棚2座,葫蘆種植大棚50余個,育苗及試驗示范棚全部配套自動卷簾機、內置遮陽網、外置防蟲網,并且安裝了全自動溫、濕度調控設施,育苗基地安全先進,還引進荷蘭溫室氣候自動控制系統,培育國內外高端葫蘆品種10多種,全面推動五彩雕刻葫蘆項目走向市場。

如今,五彩雕刻葫蘆和楊世順已被百度百科建立詞條并通過成為標致性詞條,楊世順希望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明天的通州能成為全國葫蘆文化的中心,舉辦國際葫蘆大會、國際葫蘆技藝大獎賽和葫蘆文博會等,讓更多民間文化在運河之源傳承、光大。

責任編輯:白夢迪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