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典雅的牌坊、精巧別致的小橋、清澈涓涓的流水、荷花點綴的池塘;還有亭臺、樓閣、祠堂、藤蔓??它有著麗江的古樸深邃和江南的精致婉約,而且別具風情。它靜靜地躺在古老的火山臺地之上,成千幢粉墻黛瓦的民居依山傍水,鱗次櫛比,舉手投足間便可觸摸到斑駁的歲月和豐厚的文化氣息。
阿勒泰山深處的“仙境”
這是一個遙遠的地方,在新疆最北部,和俄羅斯接壤。喀納斯位于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布爾津縣北部,距縣城150公里。出小城不久,就是崎嶇不平的山路。駛入阿爾泰山脈深處后,我們欣賞著布爾津河谷的旖旎風光。橫亙于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脈,因盛產黃金而素有“金山”之美名。
大約2個多小時后,終于趕到了神秘的喀納斯湖畔。喀納斯是蒙古語,意思是“美麗富饒、神秘莫測的峽谷中的湖”。這是一個坐落在阿勒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也是我國唯一的西伯利亞區系動、植物保護分布區。靜臥在群山之中的喀納斯湖,湖面海拔2072米,不同于新疆其他地區的內陸湖,它地處布爾津河上游,是由山上積雪和冰川融化匯成的活水外流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湖水永不疲倦地順著布爾津河流入額爾齊斯河,它也是中國唯一北冰洋水系——額爾齊斯河最大支流發源地。
早上八點,太陽尚未升上山頂,但見整個喀納斯湖籠罩在晨霧之中,牛羊已散落在湖畔草地的各個角落。穿過阿爾泰山麓墨綠的云杉林,走近喀納斯湖靜謐的河灣,踏著軟綿綿的青草地,涼爽的風掠過面頰。遠處云蒸霞蔚,霧氣繚繞,這樣的景致下,宛若身在童話中。群山植被因那潮濕的湖面水汽,依然郁郁蔥蔥。蔚藍的天空中,相嵌著一朵朵潔白無瑕的云朵。它們沒有線條,就像只用顏料渲染一般,相互混合著。
喀納斯湖形成于距今約20萬年前后,形如彎月。來到這個堪稱世外桃源的地方,如同住進天然氧吧,令人神清氣爽。喀納斯天高云淡風清,群山延綿環抱,草原葳蕤生機,樺林碧郁蔥蘢,湖水晶瑩剔透,碧暇清澈湛藍,綠波蕩漾漣漪,一塵不染如洗,雪山草甸倒影在水中,映襯出銀色的雪山,構成一幅絕倫絕美的油畫。
喀納斯湖是我國極其難得的具有歐洲生態系統的區域,有很多個唯一:亞洲唯一的瑞士風光,中國唯一和四國接壤的自然保護區,我國唯一的西伯利亞區系動植物分布區(最有趣的是,在這里是陰面樹木茂盛,陽面反而一片光禿),中國蒙古族圖瓦人的唯一聚居地,中海拔最低的山岳冰川所在地。更主要的是,這里還是世界上少有的人間仙境,絢麗多彩的夢幻天堂!
“上帝的眼睛”
整個喀納斯自然景觀保護區,就是圍繞喀納斯湖沿岸形成。觀湖亭(亦稱觀魚亭),在西岸的駱駝峰頂上,這里是俯視喀納斯湖最好的地方。登上山頂,野趣盎然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據導游介紹,喀納斯湖南北長24公里,平均寬約1.9公里,湖水最深188.5米,面積45.73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高山湖泊。最神奇的是,它以“變色湖”著稱,有“上帝的眼睛”的美譽。湖水顏色會隨著陰晴晨昏的變化而變幻,晴天是深藍綠色,陰天則是暗灰綠色,即使是一天從早晨到傍晚,湖水的藍綠濃度也在不停地變換。湖水時而湛藍,時而灰白,時而火紅,時而深綠。碧波萬頃,變幻多姿,令人眼花繚亂。
上帝的眼睛會是什么顏色?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一位資深攝影師如此描述:“就是這湖水的顏色。那是一種乳白色的藍,淡淡的白和淡淡的藍混合在一起的,在調色盤里被孩童慢慢調出來的顏色,或者偶爾你會在天邊看到的一種顏色,在哈薩克族和圖佤族的孩子的眼里可以看到的一種顏色,雖然不能見底,但你仍然能很強烈地感受到那種純凈和清澈,特別是在山影和樹影的襯托中,在那種靜謐的蟲鳴聲中,你突然會發現上帝用這種眼睛看著你,穿透你的靈魂,使你的靈魂安靜下來,仿佛是嬰兒的靈魂一般,而你一下子不知道自己是誰,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就這樣呆呆地望著上帝的眼睛。”
喀納斯湖變色的原因至今仍有多種說法。有專家認為,這是云霧、陽光、兩岸山體植被和湖面水氣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有人認為,這是冰川融水將沿途的山石粉末帶入湖中,并因季節不同、流量和濃度不等而產生變化的結果。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還是個謎。
喀納斯湖真正的魅力,還來自它的三個灣——臥龍灣、月亮灣和神仙灣。
木制的棧道是沿著湖邊蜿蜒建造的。周圍都是筆直的白樺樹,樹枝交錯疊壓,形成一片蔭翳。陽光斑駁地穿進樹枝間,而身邊就是碧如翡翠的喀納斯湖,觸手可及。沿著木棧道一路下行至谷底,順著岸邊繼續向“臥龍灣”方向前行,移步換景,一路風光無限。除了賞景,路上還可以近距離觀賞喀納斯不同的樹種。
臥龍灣恰似一條蛟龍盤臥戲水,由此得名。進入景區后,映入眼簾的便是從湖里流淌出來的水形成的一條清澈的大河,它在山谷間時隱時現,好似一個標致姑娘,在故意捉弄人。河水在陽光映襯下變幻著顏色,時而淡藍、時而碧綠,由于它躲藏在深深的峽谷中,兩岸叢林茂密,車上的人想走近它、親近它,欲罷不能。
走進這里,草甸如茵,山花爛漫。第一個灣便是臥龍灣,人們稱它為喀納斯“第一美景”一點也不為過。喀納斯河在這里形成了一個開闊的水灣,水灣里有一個小島,小島的形狀好似一條有頭有尾的巨龍臥在水中,將河水分為兩個水域。在那明快線條的勾勒中,云、山、水、樹被有機地交融在一起,一切是那么和諧,沒有瑕疵。水中的“臥龍”隨著天氣不斷變化,顯露出五光十色的身影。
龍的腹部有一個水灣,是河水的緩沖區,湖光山色倒影其中,應該說,這是臥龍灣最精致的地方。景區的路是由原來的牧道改造而來的,正好符合審美的角度和視覺效果。人們駐足在半山腰位置,放眼望去,近處是白樺樹林和開闊的草甸;中間是一灣碧水,河對岸的山巒約三分之二遮掩在郁郁蔥蔥的云杉中;頂端部分時而躲進云海里,時而鉆出云霧,使人沉浸在無限遐想的意境之中,不忍離去。
沿著臥龍灣到月亮灣的棧道行走,那時的光影灑過來,碧水藍天美得無法言語。月亮灣像一道彎彎的月牙,故此得名。更神奇的是水中有兩個“大腳印”——那是天然形成的腳印狀綠洲。相傳這是成吉思汗當年留下的腳印,也有說是天上神仙留下的仙人印。看著這天然形成的天然腳印,無不佩服大自然的魔力。美麗的“S”彎讓硬朗的山景平添了幾分嫵媚,河中間巧奪天工的那支“大腳印”又給人幾多聯想,陽光斜斜地照在河的左岸,穿透多彩的枝葉,河面反射著點點星光,光影交織,色彩繽紛,景致極佳!
第三個灣是靜謐恬美的神仙灣。因為這里總產生水霧,從河水中升騰的白霧,不斷往上升騰,像一條絲帶環繞在山谷間。灣前同樣有一片開闊的草甸,一直延伸到河邊。一天清晨,草地上露水很大,空氣中彌漫著青草的香氣,踩著滿地的黃花,如同走入仙境。我支好架子準備拍片,忽然從河灣里竄出了一匹黑馬和一匹白馬,我順著它們的蹤跡尋去,越接近河邊,霧氣越大,也越難走,苔地和沼澤阻斷了前面的路,讓我無法前行。
兩匹馬在霧氣里時隱時現,當我深一腳淺一腳地快接近時,它們卻神奇地從我眼前消失得無影無蹤。透過層層云霧,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再看看周圍,有一個氈房沒有鎖門,旁邊一處柵欄里也沒有牲畜。剎那間,看不清自己,看不到一切,朦朦朧朧,如夢如幻。如果不是空曠山野里傳來的幾聲鳥叫提醒我——這是現實世界,自己還以為穿越時光,闖進了另一個世界。這就是神仙灣的神秘之處吧。
借宿在圖瓦人的小木屋
草地、木屋、藍湖、原始森林,我們為自己擁有一個夢幻的喀納斯而陶醉。在湖畔的房子,無論是居民或旅館均為木質結構,質樸靜謐。每到黃昏,牛羊歸圈,裊裊炊煙,猶如世外桃源。在中國最美麗的景區——禾木,住著神秘的土瓦人,于是,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到老鄉家借宿,僅僅為享用一份返樸歸真的浪漫情懷。
土瓦族村落的牧民衣著樸素,臉都曬得紅紅的。他們至今仍保留著日出而勞、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方式。在自己木頭搭建的家門前,土瓦人為我們現煮了剛擠出來的新鮮牛奶。可是平時最愛喝牛奶的我卻怎么也喝不習慣,覺得里面有股怪味——似乎是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晚上,在小巧的木屋里,我們和牧民們同餐同飲,共歌共舞,享受的盡是淳樸的民風民俗。棉茸茸的地毯上,大家與藍袍寬袖的圖瓦長者喜圍坐一圈,誠心誠意地互敬鮮馬奶釀成的馬奶子酒,禮貌客氣地招呼著品嘗泡了炒米、奶皮子的奶茶,蘸著佐料吃著不膩不膻、鮮嫩味美的手抓肉和外皮亮黃、脆嫩柔棉的烤全羊,奶酒奶茶令人醉心醉神,噴香的羊肉鮮味深長,圖瓦人的熱心熱腸滿當當地充盈著木屋、氈房。
闊面健壯的圖瓦老人會向來客講說其古老的歷史、山里巖刻巖畫的神秘以及強壯男子善騎善射的傳奇。這才知道,他們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后裔,很早以前為成吉思汗西征飼養良馬和征集糧草而留在了喀納斯。說到興奮處,老者還會捧起馬頭琴,親自彈奏悠揚的蒙古族樂曲,招呼年輕的孫女孫兒與客人歡跳豪放的民族舞??濃情濃意就這樣綿綿長長地飄繞在喀納斯湖畔的林間草地。
那個美麗而溫馨的夜晚,幾乎人人都為這淳樸的民風所陶醉,真正領悟到喀納斯被稱為“人類最后一片凈土”的含義。真如國內一位著名的美女作家所說,“天堂很遠,喀納斯很近!”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