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棲湖畔,金像筑夢。
11月4日晚,眾人矚目的第十一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懷柔區隆重舉辦。在這一全國攝影藝術領域最高獎項的舞臺上,懷柔區被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中國攝影之鄉”榮譽稱號,北京市首個“中國攝影之鄉”就此誕生。
“定格”美景足足的
“第十一屆中國攝影藝術節之所以落戶懷柔,看中的就是這里擁有豐富的攝影藝術資源和濃郁的攝影文化氣息。”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王瑤介紹,并預言 “懷柔必將成為世界攝影家向往的地方??”
燕山腳下的懷柔,鐘靈毓秀。巍巍長城古道游走在群山之巔,蒼松翠柏中掩映著千年古剎紅螺寺,莽莽原始次生林斑斕了京郊大山的四季。一道道清泉從峰巒深處源源不斷涌出,蜿蜒環繞著一個個美景如畫的小山村,偎依著錯落有致的一片片農田,蕩漾在青龍峽谷,匯聚到如詩如畫的雁棲湖。
在已有攝影資源的基礎上,懷柔區瞄準精品化、高端化、國際化的方向大力發展旅游業,特別是近兩年完成了慕田峪長城旅游綜合服務區、雁棲湖旅游綜合服務系統建設等,環境品質和接待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據北京市相關部門統計,懷柔已成首都市民京郊度假的首選地。
山魂水韻,滋養了懷柔厚重的歷史文化。熱土之上,長城文化、滿族文化以及“斂巧飯”“二魁摔跤”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傳承。影視文化,則為懷柔賦予了更多的現代氣息。中影、星美、華誼、博納、海潤等400余家企業落戶懷柔,全國票房過億的國產電影半數出自懷柔;第五屆、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和第16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均在懷柔盛大啟幕??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范區,已經成為這里嶄新奪目的產業名片。
懷山柔水,萬壑險峻,棲湖帆影,漁舟唱晚,碧瓦白墻??這是懷柔留給人們的印象。而將懷柔——這座京郊小城秀麗山水、淳樸民風傳播開來的,正是大師們和普通攝影愛好者,他們用“長槍短炮”拍攝出的圖片表達著對山水懷柔的熱戀。
秀美的自然風貌,獨具魅力的田園風光和民俗風情成了懷柔攝影家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倍受中外攝影家所鐘愛。
“攝影文化節不但提升了懷柔城市的競爭力,而且使世界通過攝影,更多地了解懷柔。”前來參加攝影節的中國攝影家協會負責人頗為自豪地介紹,現在,懷柔已成為了全國乃至世界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們心中的“麥加”。
“High拍”美景爽爽的
金像獎頒獎典禮,從來都是國內頂尖攝影大咖的秀場。而登上本屆金像獎領獎臺的,不僅有專業人士,還有與他們比起來的所謂“菜鳥”。這不,用鏡頭捕捉到懷柔最歡樂、最幸福瞬間的9位普通攝影愛好者,獲得 “最嗨”“最萌”“最有愛”等多個特別獎,是在本屆攝影文化季中玩得最HIGH的。
印度小伙Binu,工作在安徽。今年國慶節期間,他和伙伴一起到懷柔旅游,登上了雄偉的慕田峪長城。他為同伴拍攝的雙手拿起中印兩國國旗的作品《印度朋友第一次登上長城》,就獲得了“最洋氣獎”。對此,Binu興奮不已,“懷柔簡直太美了,一步一美景一點兒不夸張,這里就是為攝影家創作佳作的最好選擇地!”
政府搭臺,影像唱戲。第十一屆攝影節期間,懷柔區還推出首屆懷柔攝影文化季,策劃組織了“HIGH拍懷柔”活動,向全社會征集取材于懷柔的原創攝影作品,主打隨手拍,拼的是創意。1個多月的征集時間,共收到22000多張照片,參與者達12800多位,其中有不少是來自英國、美國、韓國的海外“拍友”。
攝影節必是國內外攝影名家云集的節日,但在懷柔這座溫婉寧靜的小城,普通攝影愛好者有著很強的參與性、互動性,每年都有數十萬攝影愛好者奔赴懷柔,一覽懷山柔水的美景。“征集過程中,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對在八大處居住的老人。他們在報紙上看到了我們的活動,希望投遞作品。但因子女遠在國外,老兩口又不會發電子郵件,于是專程坐著公交、帶上U盤,給我們送來了作品。”懷柔區廣電中心新媒體部負責人尹航說。
“觸摸”美景萌萌的
金像獎,讓人們用第三只眼睛認識了懷柔,而攝影藝術生活體驗館同時也讓人們用另一雙手“觸摸”攝影發展史,體驗到攝影帶來的無限快樂??
攝影節期間,與全國攝影大展一同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亮相的,還有攝影藝術生活體驗館,并面向市民免費開放。在這里,游客不僅能用眼睛看,還能動手玩,在10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攝影藝術的發展史將以市民參與互動的方式生動呈現,而且一定不讓游客“空手而歸”呦!
據悉,體驗館里還專門安排了膠卷暗盒展,設置在機身內用來存貯膠片的暗盒按照時間順序一一展出,數量多達數百個。“柯達”“富士”“樂凱”??這些老品牌的陳列,一定能引起懷舊人士的無限感慨。如果有興趣,市民朋友可動手嘗試一番。
不僅如此,體驗館還將邀請中國照相館2名古稀高齡的資深技師,現場示范黑白照片著色過程。游客可以免費領取黑白照片,加入進來。VR技術是當今影像科技的前沿領域,體驗館為游客提供了免費體驗的好機會。在這里,戴上一副連接電腦的VR眼鏡,究竟會碰上怎樣的經歷,令人期待。還等什么,喜歡攝影的朋友們,這個周末約起,到“中國攝影之鄉”——懷柔,赴一場“觸摸”攝影、定格美景的約會吧??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