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一進入北京密云區金叵羅村,千畝谷海飄香,一株株飽滿的谷穗壓彎了腰,低著頭,秋風中招搖,充滿著收獲的喜悅。而村中墻面上,繪制的葫蘆畫、蘭花、太陽花等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農民畫,讓你感受了前所未有的親切與接地氣。
我們來到了葫蘆燙畫藝人張純奎的家里,一進院子便看到滿院都是種植的葫蘆,而屋子里也是到處擺滿了已經制作好的各種各樣的葫蘆工藝品。在他家展示的葫蘆燙畫內容真是五花八門,涉及花鳥魚蟲、人物等等,個個都是制作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怪不得他家墻壁上彩繪的葫蘆畫那么吸引人。說起彩繪上墻的初衷,他的愛人,尹迎芝有感而發:“如果不是女兒的一個建議,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炒了半輩子農家菜的手居然會握上畫筆,還把自家的白墻畫成了風景。”
尹迎芝是密云區溪翁莊鎮金叵羅村的一名普通農嫂,以她名字命名的農家院在當地小有名氣。不過最近幾天,尹迎芝手上少了幾分油膩,卻多了一些顏料。在村里美術老師的幫助下,她把自家臨街的墻面刷上白灰,畫上了七彩葫蘆娃。藍天下,白墻上的丙烯彩繪格外鮮亮,不但讓村里人嘖嘖稱奇,連經常去她家吃飯的游客也對她豎起了大拇指。
前些日子,尹迎芝家的房屋做了外墻保溫改造,屋子里是暖和了不少,但是青灰色的外墻看上去不太美觀。讀高中的女兒小佳出了個主意:這么大一面墻,畫上彩繪多漂亮。
尹迎芝一聽這主意不錯,當天就和丈夫張純奎商量起來。張純奎擅長畫葫蘆燙畫,經常有游客買他的作品,倆人一合計,就準備在墻上畫上一串葫蘆,既與自家特色吻合,還諧音“福祿”。
“不光要畫葫蘆,還要畫葫蘆娃。”女兒小佳提出了新的建議。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里,尹迎芝和張純奎查資料、買顏料,還請來了村里的美術老師作指導。尹迎芝不怕吃苦肯學習,張純奎對葫蘆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小佳幫忙上網搜集素材,美術老師畫草樣打底,分工明確,進展格外快。沒幾天,尹迎芝家灰墻變白墻,七彩葫蘆藤和葫蘆娃的形象躍然墻上。
除了老張家的“葫蘆小院”,還有民俗戶用剪紙、綠植盆景、彩燈、藤編飾品、木質桌椅等來裝飾自家農家院,各具特色。村里有一家攝影工作室叫“太陽花”,主人就在自家墻上畫了大朵的太陽花;民俗戶女主人的名字有個“蘭”字,自家臨街的墻上就畫了一片蘭花。村里原本單調的墻面上,開始變得五彩繽紛。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