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京西梨韻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京西的梨,種類多。這次不攙和,只道者三:杜梨、白梨、酸梨。

杜梨,京西鄉土也稱“杜梨子”,為原生野樹。生長區域泛于大江南北。適應性強,肥田、窄地、山坡堎,均可一見。

比較起家梨來,它體格要小一圈。周身長刺。刺為枝條上抽生的變態小枝,長約一寸,堅硬,養生牢固。古代先民制作木器,難以取材,只用它的枝干堵住院門,防止走獸入侵。

這一點,可能是這一果木被稱為“杜”的原因。《尚書》、《國語》、《周禮》等章,用“杜”字表示“關閉、堵塞”的意思,其謂蓋此。成語中“杜門謝客”、“杜口吞聲”、“杜口裹足”等等,“杜”字的涵義,就是“關”和“關閉”。今日還見一些農村,保留著把帶刺的樹枝,堆放在存柴草的院門或養牲畜圈口的習慣。

憑我的閱歷,人們喜歡杜梨的少。農人去割谷子、收豆子,經這樹,躲離很遠,惟恐被它的刺扎頭、劃破衣裳。

杜梨果實和大個的山里紅差不多。顏色土黃。味道“艮”而澀。不用提防丟。

少年之初,試著吃過它。咬一口,澀得伸舌頭。也不多摘,摘一兜帶回家,用汆子煮了,味道還可以。也見了它掛樹時間長,樹葉落了,梨果還在枝上墜著。

長大了知道,這么一種不起眼的果木,竟然是果木之林的“王”:那么廣大的梨樹系統,包括蘋果、檳子、海棠、沙果、拉車等等,全然通過了它的嫁接而成!那些好滋味,源于它的母體“發酵”。

由此,我也想啊,向周天子敬奉的梨子,給孔融留下的“讓梨”美談,若不是通過了它,哪能成啊。

沖杜梨樹這種生長力強健,不挑揀肥水的習性,用做防護林,街道、庭院、公園綠化,值得推廣。

說白梨,值得說。因了它的籍貫于北京,冠“京”字頭的果品,它為惟一。

這梨,扁圓形,短把兒,汁多,甜。果皮始為黃綠,日后變黃白。果面平滑有蠟質光澤,果點似秤星,稀少。肉質粗而脆,易溶于口,香甜宜人。個頭大,一般小的二三兩,大的一只在半斤以上。豐產穩產,樹齡長。

有個傳說,某年乾隆皇帝踏勘永定河決口情況,到了京西,值白梨成熟季節,呈上與他,覺滋味可口,遂下“千年之梨不毀”口諭。御駕回鑾,乾隆責令地方年年朝貢,歲歲納吉,下旨保護這一帶老梨樹,并敕廣植數千畝。

今時,乾隆路過的園子,梨樹依然枝繁葉盛。春季,雪白的梨花翻滾如濤,一望無際;秋時,果實累累,金山相似,十里飄香。賞玩者踏青步秋,樂趣無窮。

京白梨,惟喜陰濕土質。“旱棗澇梨”,前緣篤定。謝了花,雨水大,掛梨最適宜。

梨花上有詩,梨園有雅集,這股文腔我不講,我述山里的梨樹傳說和童年趣事。

拒馬河邊,有傳說:過了五月初五端陽節,大小梨樹的嫩尖,丟了不少。說是王母娘娘愛喝梨葉茶,仙女給掐走了。王母娘娘的慈貌,仙女們的美,全因了年年飲梨葉茶,飲出來的。就此嚇唬山里娃:“初五晚上千萬別去梨樹地,小心讓仙女帶走!”孩兒們終是好奇,初六早晨去看梨樹,看倒底掐了沒有,蒙了不少童孩。

說著說著,我就想到淘氣少年時的趣兒。農家孩子,經不住誘惑,想偷梨。生產隊那片梨園叫“七坑兒”。看守梨園的我稱“大爺”,一個拄雙拐的人。下棋好,跟他學過下象棋,覺得他腿腳不靈便,我和伙伴想碰一碰運氣。是個雨夜。俠客傳中講了,“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泥”,我認為時機是對的!摸進果園,聽不見動靜,“嘁哩喀喳”都上了樹。摘得上勁,塞滿了背心和褲筒,期間,聽到了三五個“樹熟”落地濺了的水音,其他聲響全無。心里正樂著,樹干上傳來“梆梆”的敲打聲。低頭一瞧,拐子來啦。趕緊躲閃著他,從四角跳下樹,“咣咣”緊跑,背心里挨著肉的白梨灑了一地。慌不擇路,纏了黃豆秧的菟絲子絆腳,個個吃了“嘴啃泥”。跑遠了,緩過神,聽拐大爺那邊“哈哈”的樂。

我沒有經歷過單干戶時期的狀況,但生產隊時期的果園場景是經歷了的。

“七月棗,八月梨”。梨在農歷八月成熟,遠看一片金黃。生產隊長和看梨的也非死厲害,趕上活茬累,口渴,就派人撿來一筐,或者看梨人用草帽殼兜著,讓大家吃“落梨”。別看落梨有蟲眼,吃起來真甜!滴在手上的汁,粘的手指頭拉不開黏兒。在梨園旁邊干莊稼活,耳聽“啪啪”落梨墜泥水里聲音,現在想起也特別走神!可惜,只可在夢里了。

收白梨季節,為何景象呢?說起來醉心。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盡入了梨園。有的摘,有的接籃子、遞籃子,有的裝筐。樹下鋪著幾領白席,摘的梨倒于席上,讓婦女勞力篩選。揀果形周正的、無傷無蟲眼的入筐,剩下的次品留給社員分。裝筐非常仔細,筐底、筐的邊沿和頂蓋兒都敷著蒿草,怕薄薄的梨皮創傷。一大堆白梨,幾摞摞的筐,裝滿了一字排開,青壯年沿果筐蓋兒的縫,用細鐵絲擰嚴,就等著啟程了。

剛才忘了說,熟透了的白梨,特別容易招馬蜂、招蜜蜂。有一種大馬蜂,黑色,叫什么忘了,它的體量和蟬差不多,最不敢惹。之所以有落梨,是它們這些東西吮食,梨果受傷,才落了地的。梨園里,馬蜂、蜜蜂比人多,比人忙。

這期間,最牛氣的為車把式。裝車時,他很悠閑,吆五喝六的指使,讓別人挪筐,放穩實,他扮裝的是“大爺”。一輛車裝好,該他抻勁,自己拿大繩前殺、后殺,殺緊果筐。

裝車時辰在下午。裝好車,已至傍晚,車把式還不著急走,跟女社員“逗貧”,直到挨了狗屁呲,杵疼了他,方才一捋鞭桿兒,抽一個響鞭,做個鬼臉,嘻嘻哈哈趕著趕馬車駛出梨樹地。

他們的一程,為一整夜,天明時分方能到達北京廣安門那叫“六股道”的貨棧。

多少年的梨秋,都是如此過。都是這般情景。美嗎?說不上。只圖一個樂樂呵呵。

京白梨進了北京,連外國人都吃上了。周恩來總理設國宴,國慶節招待天下來賓和各界英模,京西的京白梨,全國知名,露了大臉嘍。

酸梨呀,還有的說。京西老百姓說它“命賤”,可由心里誰都舍不下它。這感情,是否專屬于農民呢?我也說不準。

酸梨,學名叫“安梨”,除了京西,生長區域還有河北燕山和東北一帶。

我真不敢說這東西多好哇,但我覺得它和我的親情扯不斷。

酸梨,果不大,長成頂大了核桃樣。生時吃木頭渣子似的。只有在黃蒿中和谷倉里“捂”上一段時間,方得好吃。

經過了“捂”,酸味降低了,果肉變細了,但顏色好像變“爛”了。成了這形,“爛酸梨”成了京津冀一帶的口頭語。模樣雖不濟,你吃吧,酸里有甜,酸里有香,清香酸甜得很!掉了牙齒的老人喜歡吃,小孩喜歡吃,最后連果核都沒剩下!

酸梨耐儲運,也適宜做果醋,做的梨醋甜酸有味兒,鮮美。

在各種大梨都斷季以后,還想吃梨。我奶奶很神秘地又從谷倉里“變”出了兩個酸梨,我吃的極香,連手指都嘬了。對酸梨的感情,是奶奶的谷倉梨給養成的!

毛澤東著作中一句經典,震爍古今: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他老人家學識廣博,熟悉鄉村,熟悉鄉情,想來多種梨子的滋味,是嘗過了的。以帶有普遍性的梨子做譬,灌輸了深刻道理。偉人之于偉人,原因也在此吧。

酸梨、杜梨、白梨,同為果品,同具營養,同有藥力。這方面科學知識,不用我宣講。我說一點經驗,梨木的木質細膩,可以刻印章,可以刻版畫,云居寺收來的千年經版有很多就是梨木的;農家使用的搟面杖、大鋤杠,老秤桿兒等等,也是梨木的最好;梨木的氣味佳,烤出的鴨子味道香;一只梨,不可以兩人分著吃,犯“分離”的諧音。

我再要說的,也不為廢話,以民諺說點知識.。“桃三杏四梨五年”,是說家梨的結果期;“桃花開,杏花謝,誰給梨花做滿月”,謂之花期。再者,更要說,它們的原產地都為我國,沖著這一國字號,我們也要對它親!

責任編輯:高曉川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