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峨眉是山多翠色 此嶺獨超群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眉山,四大佛教圣地之一,舉世聞名。殊不知,北京平谷也有峨眉山,山形似蛾,兩谷分向左右,如同美女細彎的眉毛,故取“蛾眉”,諧音而名。

此山有寺,名興善寺,別看名氣沒有四川的大,歷史也很悠久,據光緒《順天府志》記,那是“唐咸通三年建,正統八年重修”的古寺。寺不論名氣,上了千年自有非凡之處。寺內大悲閣,供奉著千手千眼佛,高3丈,比左右側面立像高出一倍。這樣高的佛像在一般寺中少見,要有相應的殿閣,不是隨意做到。近年在寺院附近發現一塊石碑,那是當年山門上的門額,現存一農家院中,上有“敕賜興善禪寺”字樣,果真皇帝欽定的寺名。

寺在山下,依山而建。石隙中,曾有一株古柏,數百年之久,長得蓊郁參天,茂盛至極。更有靈氣的是,寺內西禪舍為庖廚,內有一口方井,約2尺深,有泉水流過,可將菜饌盛入木盤內,放入井中,順水流向寺外溪邊。朋友仙客若在那里雅聚,水中不時漂來美味珍饈,別有情趣,比曲水流觴更為絕妙。

查閱舊志,果有古人在這里留下行跡。《過水峪寺池邊小酌》:“禪關最深處,殿閣倚山隈。翠柏千嶂暗,清泉一道回。銜杯留夕照,坐石俯蒼苔。試證楞伽字,何勞客路催。”這位關中詩人蕭如薰,何時至此,與何人在一起,且不去追蹤,小酌就到了傍晚,想必夕陽斜照下的山水樹石最為迷人,不愿離去。

因了這股靈泉,此山曾稱靈泉山,寺也名靈泉寺,泉水“流經寺中”,后人俗稱水峪寺。泉眼在興善寺東,山麓龍王廟神座下,相距僅1里多路。泉水噴出數尺高,水質清冽。有人依山路引水西流,穿寺而過,再流向山下平原,灌溉一方水土,成為良田。《日下舊聞考》記“縣有水峪寺、龍家務莊,舊為耕屯處”,養育了這一帶軍民。清代平邑選出八景,“靈泉漱玉”名列其中。如今靈泉尚在,只是流量減少,水也改道。興善寺于1942年被日軍焚毀,舊址上還能尋到些許遺跡,殘存柱礎雕刻精美,還能看到當年寺廟的輝煌。

山頂上還有寺觀,當年建有“碧霞元君殿,其后建玉皇殿,山半腰有觀音廟,又前為山神廟,其下為回香亭”。如今廟宇已經坍毀,而在寺觀的基礎上新建了興隆觀,規模比舊制大了不少。

峨眉山在這一帶影響非常之大。舊時,寺觀下建有戲樓。每年四月十八日演出劇目,形成廟會,“遠近男婦攜酒而游者紛如蟻聚”。戲樓周圍兩邊山麓上站滿了觀眾,沒有空地,場面何等壯觀。廟會不是買賣東西。舊時這里每月四日、九日有集市,規模很大。此時則以聽戲娛樂為主,這要比現在的廟會文化了許多。觀者不論地域遠近,不分男女,齊聚于此,聽著山間傳來的妙音,飲著自身攜帶的美酒,那是什么感覺,比現代大劇場自由隨性多了。

山景秀麗,山花簇簇,喬木蔭蔭,色彩滿山,四季各有景致。古人多有詩篇吟詠:“是山多翠色,此嶺獨超群。碧草留春雨,青松冠夏云。”“共道三峨峻,此峰真與群。”景色美好,又有寺廟與道觀,人文景觀古老,“峨眉聳翠”便為平邑八景之一。

有了這座名山,自然條件優越,山南有村,也稱峨眉山村,據說唐貞觀年間已形成村落。照此說,先有了村子,才在山上建起廟宇。不論先村后廟,還是先廟后村,村子成村很早。翻過這座小山,北面就是山口。明朝永樂年間,為把守山口而建起長城。村子建起峨眉山營,用來屯兵。向北還建有峨眉山寨,現稱北寨,那里也有城墻遺址,規模略小。一營一寨,共同守衛臨近的長城關口。

峨眉山營分為上營、中營、下營。下營設有校軍場,只有上營筑起石墻,建有城堡。城堡東、南、西設三個磚券城門,南門有石額為“峨眉山營”。字為楷體,雙勾,工整俊秀。如今這塊石額保存在上宅文化陳列館。城堡現今三面墻皆無,只存部分北墻。城墻120米長,5米高,全部用巨石砌成。石面并不過鏨,間距縫隙也較大。墻面雖不平整,看上去卻很堅固。以前墻縫寬大,年久而顯松散。而今石塊間用水泥勾了縫,更覺得結實,卻少了滄桑。

石墻經過維修而平整,上面可以行走跑步。此時能明顯看出墻體的切面,墻體寬5米,城的四角建有垛子,墻體更為結實。如今城垛子只東北角尚存,以北墻中間垛子計,西北角缺的正好是垛子。城墻再加上一二十米,就是城墻長度。當地人說,堡是正方形,并說,原來城墻上長滿藻,色重而叫黑城。藻現已無,也無黑城之感了。站在城墻上遠望,東北就是峨眉山,山頂上的寺觀清晰可見。墻北是小路,路旁是田野。墻南是城里,現為峨眉山村。

峨眉山村現今是個800多戶的大村。在村支部的辦公室,楊書記拿過一張地圖。這是村里一位熱心人手繪的,用的是中國傳統的繪圖法,不很精確,能描畫出大意。村子很大,南北長3里,東西寬2里,超出了上中下三營的范圍,城堡只在地圖西北一隅。

井是古時村民聚集的地方,何況又有大樹。古樹覆蓋著古井,匯集了村子現存的古跡。若在上百年前,上午時分,定會有不少村民,或打水或坐在大樹下聊天。而此時,這里不再是村子中心,失去舊時景象。

碑首何時移來,并不知確切時間。此時想到了凝聚,令人不解的是,平谷那么大地方,那么多有名景觀,為何方圓幾里之內,聚起兩個平邑八景?

細想,此地有古老的寺廟和戲樓,有精神追求,又有娛樂享受。明人有識之士興利避害,利用靈泉之水,辟出水田,率先在此地種出稻米,造福一方。因為這方福地,至今峨眉山村長壽老人眾多,出現過多位百歲老人,最大到107歲。此地又處于交通要道,為軍事重地,北面山口筑起長城,建有兩個營寨。“民國”二十三年的《平谷縣志》把此地作為“名勝”首選,自有道理。

責任編輯:高曉川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