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從舌尖到農耕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民以食為天”,我國的飲食文化往往與地域特色結合緊密。一道美食擺上餐桌,選材、刀工、火候、五味樣樣俱全,方可榮登“大雅之堂”。那么來到鄉村,美食的意義并非單純的技法烹飪,食品背后的故事,則是從舌尖到農耕的零距離體驗。在北京朝陽區中農春雨休閑農場,有一種味道與故事聯結,有一種快樂因自然而生。80%的果林覆蓋率讓這里一年四季瓜果飄香,獨具創意的森林幼兒園讓孩子在自然的懷抱中釋放天性,魚菜共生的農業科技確保了這里的每一份產出都有著有機的認證。

大地為母,樂在林中

食品安全、霧霾空氣、全城擁堵,在城市中生活仿佛就要犧牲一些“天性”,讓自己懂得如何在“溫室”中被呵護。然而城市里的“呵護”,往往與快樂和自由無法共生并存。在每一個周末來臨之際,我們都想“逃離”去鄉下。

中農春雨農場的森林幼兒園,一處孩子們擁抱自然、釋放天性的好地方。這里沒有圍墻和屋頂,一座森林、一個農場、一家動物園,一切以“自然和森林”為主題。孩子們可以每天在這里爬樹、趟水坑、翻滾、收集動植物、探索自然、制作工具。所有活動就地取材,所有游戲因地制宜。

“這里有三只鱷魚,那里有兩只小羊,居然還有小斑馬。”孩子們初到這里,便會跑上一圈,認養起自己熟識的“小動物”。乍一看這些動物惟妙惟肖、形態逼真,但走近一瞧,原來都是用輪胎打造出來的動物造型。輪胎質地不堅硬,沒有棱角,任憑孩子如何在上面翻滾打鬧,都不會傷害到自己。可見,一家森林幼兒園,在與自然零距離接觸的前提,是確保孩子們的安全。在這里走上一圈,你會發現童趣滿溢。林中漫步本是一件愜意之事,但林中的所有墻體上都畫滿了孩子們的涂鴉,則讓這片樹林充滿了童真。走近一看,每幅畫作都充滿寓意。有以夢想為主題的,有以生活為創造源泉的,還有的直接拿腳下的花花草草開始作畫。“這些畫基本都是孩子、家長和老師們一起完成的。作畫的時候可熱鬧了,怎么畫,如何上色,這些孩子都可有自己審美和個性了。”農場工作人員說。

采訪這天,正好趕上一波小朋友來此做親子活動。老師發給每個小朋友和家長一張“地林勘探圖”,農場中13個品種的果林分布均用數字標記,需要大家實地找到標號代表的果品。筆者跟隨一波小朋友也在林中勘探起來,“蘋果在這里,我找到了!”“這個季節居然還有李子!”“冬棗好好吃哇!”只看在林中,孩子們來回奔跑,找到果品便興奮地在地圖上標記。“平時在家多走路都不愿意,這一趟連跑帶走一個多小時,他們也沒覺得累,回家后還老嚷著說要來看果樹。”家長們一致認可這樣的戶外大課堂。

也許這就是森林幼兒園與室內幼兒園的區別,森林就是教室,大自然就是教師,森林里的原木、石頭就是課桌椅。這種回歸自然的森林教育,讓孩子們真正在自然中將天性得到釋放。夏天的時候,這里還會舉辦夏令營,那時林蔭道下擠滿了五顏六色的小帳篷,讓這里成為一個真正屬于小朋友的“夢樂園”。

天臺變景觀,老北京小菜園里找回憶

來到中農春雨農場有機餐廳,推門而入的水池內有數十條金魚在水中歡快游動,四只黑天鵝在池塘中驕傲地“俯首弄姿”,本以為這只是有機餐廳的一處景觀,卻沒想到登梯而上走上天臺,才發現別有洞天。龍血景天、重瓣榆葉梅、紫葉羽衣甘藍等,這些稀有的藥材植物在天臺爭相綻放。“這是我們的魚菜共生系統,剛剛看到水池中養魚的水通過機器抽調上來,澆灌天臺的這些蔬菜和植物。”只見這些植物和蔬菜都是無土栽培,每個方格里都有循環水在不斷灌溉,澆灌后植物的水又會回流到池塘中。

魚菜共生系統,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一些南方地區就開始有了,把水芹菜、空心菜種在魚塘的竹筏上,只是初級的簡陋模式,沒有大的發展。30多年前,美國維金群島教授詹姆斯和他的團隊開始研究魚菜共生,他們把魚和菜分開種養,以計算出多少魚配多少菜,多少菜配多少魚,有了數據就有了科學。在這一系統下生長出來的菜,比土里的有機菜還要有機,整個系統可以做到養魚不用換水,種菜不用施肥。

做“都市人的農場”是中農春雨農場的理念,因此在1600多畝的有機蔬菜、有機水果種植中,如何綠色、健康的“吃”是農場所一直追求的。保障有機,除了建立“魚菜共生”系統外,農場還有一處“老北京私家菜園”,讓城里人真正參與到有機體驗中。

皮綠瓤紅、沾刀就裂,口感脆甜賽過鴨梨,掉地下能摔八瓣??這是北京人最熟知的心里美蘿卜;瓜條直綠、棱刺明顯,掰開來清香撲鼻,這就是老北京人對北京刺瓜的記憶。在北京有個私家菜園,親手找回童年舌尖上的記憶。每到周末,私家菜園就成了都市人聚會的地方。最近有句話很流行,“請你吃飯,不如請你出汗。”三五好友約在一起,在菜園中播種翻土、坐等秋收,這些蔬菜瓜果一落地就被眾親友一搶而光。“別看種的時候辛苦,但能找回兒時記憶里的那味道,值了!”為了完成每個“周末農夫”的夢想,中農春雨農場為每個“農場主”配備專業的指導老師,根據您的個性喜好栽種不同的蔬菜品種,在豐收季節還會“送菜到府”,讓每粒辛苦都不會在田地中荒廢。

從舌尖到農耕,一家農場所帶給都市人的是一種生活的轉變。當食品安全成為隱患,那么就在這里親手栽種,私家耕地;當孩子無法在水泥地上自由奔跑,那么就在這里摸爬滾打,與自然相擁。我們不能錯過童年,我們要尋找失散多年的記憶。所以在鄉下,我們想擁有一處“夢樂園”。

責任編輯:高曉川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