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好友在微信里嚷嚷著,有日子沒聚了,要不咱們幾個人去山里走一趟吧,改一改已格式化的飯店相聚模式。還別說,耳目一新的提議真是說到了每個人的心坎里,大家一拍即合,很是響應。
早早安排好手頭上的工作和家庭事務,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六早晨,我們徑直奔往東部山區——那個與永定河官廳山峽和拒馬河峽谷并稱“京都三大峽谷”之一的“白河峽谷”。
相比喧鬧的城市,鄉村更顯得清新撲面。眼見著車子漸漸將熟悉的城市甩在身后,迎面而來的是時而筆直、時而彎曲的鄉間公路,一股興奮的沖動順著柔和的晨風,不經意地迸發出來,吶喊聲,說笑聲,溢滿了一車,飄灑了一路。
伴隨著曲折的山路,我們轉到了處于群山之巔的白河堡水庫。這個號稱北京海拔最高的水庫,有著“燕山天池”的美譽,不由得讓我馬上想起了長白山天池,遠遠看去,群山環抱的水庫,的確與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碧藍碧藍的水面,清新透徹的空氣,一絲絲云霧不時繚繞于山間,讓你仿佛覺得進入到了世外仙境一般。
正當我們一行人忘情山水的時候,忽然有人喊了一嗓子:瞧,有人正順著山谷往這里爬呢!大伙定睛一看,果不其然,穿著五顏六色衣服的幾名驢友距離我們這里越來越近。不一會兒,他們就來到水庫邊。同行的好友問:“從山谷下爬到這里得多久?”當聽到需要兩三個小時的時候,我們都目瞪口呆,驚嘆他們連續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竟然還能這么氣定神閑,不由得連連伸出大拇指表示佩服。沒想到,他們卻坦然一笑:“這有啥,我們早都習慣了!就這點山路,只當是練練腿啦!”
順著奔騰不息的河水,我們離開了“燕山天池”,轉眼就到了一個被稱為干溝的地方。我們很納悶,這里明明是一個小型的人工水壩,怎么起了這么一個名字!
水壩就在一個三方溝谷交匯的地方。綠油油青山映襯著清涼涼的水,茂盛的樹林在岸邊矗立,青青小草猶如柔軟的地毯布滿四周,真是美不勝收。
路邊有一個賣特色產品的小攤位,用遮陽傘撐起了一個棚子,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帶著疑問,更帶著新奇,我們走過去欣賞、把玩葫蘆、根雕、手串、拐杖等充滿山野氣息的小物品。悠閑自在的老大爺,看著我們走過來,慢條斯理地從搖椅上站了起來,瞬間就打開了話匣子:“說起干溝,其實指的是西邊這條狹長溝谷,由于常年少水而得名,至于這里的水壩,以前是沒有的,是從上邊白河堡水庫放下來的水,一路流下來形成的。現如今,為了發展旅游,政府特意修了一個小水壩,吸引了不少的游人在這里駐足賞玩。而且這里還是百里山水畫廊的起始地,也就是說,從這里就開始畫廊之旅了。”聽著這位老人家娓娓道來,如果不是他一身農民的裝扮,簡直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鄉村導游啊!從他老人家眉飛色舞的神情中不難看出,他的生活是美好的、愜意的。用現在流行的詞來說,他的幸福生活指數絕對是“爆表”的。
或許是受到老大爺影響,我們車行的速度較之先前也著實慢了不少,不再追求風馳電掣般的速度,而是盡情地享受車窗外的秀美風光,透過縷縷光線,一股股慢生活的意味悄然升騰起來。
一輛放著歡快高音歌曲,間或夾雜著“蹦、蹦、蹦”的聲音的農用車,從我們身邊擦肩而過,后面隨之而來揚起了一股塵土的氣息。這種難得見到的畫面,瀟灑得簡直讓人只有驚嘆的份兒了。與之前那個悠閑自在賣土特產品的老人家相比,這樣的場景似乎有些張揚,但不難看出,在高昂的音樂聲中,透出的依然是那種鄉間別樣的滿滿幸福。
一路山行,一路風光,裹著草木味的詩情畫意,不僅讓人難以忘記,還喚醒了我那塵封的記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