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至今,北京市實用人才培養經過了十余年的磨礪與發展。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北京市委農工委不斷完善培養機制,整合培訓、咨詢、項目、師資等各方面資源;創新培養形式,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宣傳力度,提高實用人才競爭力,降低創業就業成本,構建起了高效運轉的農村實用人才孵化器。如今,北京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已經成為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
今年9月的一天,中關村創業大街上一座樓的二層演示大廳里人頭攢動,原來這里正在舉辦2016年北京市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創業項目評選資助活動重要環節之一——創業項目路演。此次參加路演的項目均為專家評選出的入圍項目,包括來自昌平區的“微莊園”項目、大興區的“黑雞樅菌”開發項目、順義區的“社區農業”項目以及通州區的蔬菜脫水深加工項目等21個項目。在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背景下,北京市委農工委從去年開始,篩選出全市的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創業項目予以資助。這些創新創業項目基本上反映了這幾年實用人才工作成果,反映了實用人才創業現狀,為新形勢下農村實用人才工作打開了思路,拓寬了事業,為農村實用人才搭建了更好的平臺,創造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條件。
做好頂層設計
為了確保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順利進行,北京市委農工委在認真分析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現狀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全面推動制度化建設,不斷加強頂層設計,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健全政策保障機制。先后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十一五”時期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規劃》、《首都中長期農村實用人才發展規劃剛要(2010-2020年)》和《京郊農村實用人才工程實施意見(2010-2020年)》等文件,提出對未來10年全市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發展的總體目標、發展方向和具體舉措。2011年研究制定了《北京市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行動計劃(2011-2015年)》,明確了26個市級部門在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方面的職責任務。
北京市委農工委還圍繞金融政策、土地流轉、技術支持、項目立項、資金投入等方面,積極落實人才發展的各項政策,拓寬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渠道,將多個在京高校及科研院所發展成為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主要智力支撐。
目前,北京市已經構建起市、區縣、鄉鎮、村分級管理、分層負責、共同參與的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工作機制,形成了齊抓共管、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
創新培養模式
經過十余年的實踐探索,北京市初步建立起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體系,開發出“專家帶動”、“基地輻射”、“新老傳播”等培養模式,綜合運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等方式,支撐全市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穩步推進。
根據農村實用人才的特點,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采取專題培訓班學習和赴外交流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專題培訓班按照初、中、高級農村實用人才進行分類,采取專題講座、經驗傳授、座談研討、現場參觀等多種形式進行講授。目前已形成市、區縣分級培訓的工作格局,市級主要負責高級實用人才培訓,各區縣主要負責初、中級實用人才培訓。
北京市還分批次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到吉林、內蒙古、臺灣等地進行交流考察。通過實地學習先進典型、開展實用人才工作、加強農村人力資源建設和管理的經驗做法,幫助學員開闊思路、拓寬視野、豐富知識。
針對區縣層面的農村實用人才工作者人員變動較多、人才工作知識匱乏的現狀,北京市每年選調200名鄉鎮層面農村實用人才工作者參加培訓,學習先進地區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經驗,在系統學習政策理論的同時,組織學員到農村實用人才示范實訓基地進行實地調研。
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新農村典型是農村實用人才教育培訓的重要載體。北京市委農工委廣泛開展市級農村實用人才示范實訓基地的評選和建設工作,成功探索了“龍頭企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遞進式培訓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農戶”的組織化培訓方式,推進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的多元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等級評定工作是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環節。2011年,北京市開始農村實用人才等級評定工作,按照初、中、高級三個等級,明確了技術、管理、營銷、生產和社會5類農村實用人才的評定標準,充分激發和調動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的主動性、積極性。等級評定工作實施后,北京市還跟進了相應的激勵服務措施,將等級評定結果與待遇享受掛鉤,以調動有實力的農村實用人才富而思進的創業主動性和積極性。
同時,北京市委農工委建立健全了政府表彰和社會激勵相結合的農村實用人才表彰獎勵體系,如開展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農村實用人才”評選表彰活動,積極支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進入基層人大、政協參政議政等措施,極大地調動起農村實用人才的積極性。
通過開展等級評定、表彰突出貢獻人才,實現了農村實用人才的分級分類管理,有助于在農村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有利于在農民中樹立“以有才為能、以成才為榮”的理念,推動了人才的集聚和整合,有效調動了廣大農村實用人才的積極性。
年度考核驗收工作也是加強農村實用人才管理的重要舉措,是對農村實用人才建設工作的總體評價與促進。北京市委農工委每年通過區縣自查、電話訪談、入戶訪談、聽取匯報、實地走訪、查閱材料等形式,重點對各區縣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培訓、工作方法創新、服務體系完善、配套政策制定、人才作用發揮、工作機制健全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考核,并對工作落實較好、創新亮點突出的區縣,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
搭建創業平臺
為了更好地為農村實用人才工作服務,市委農工委一直致力于完善服務體系,實施了一系列服務措施,如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面向農村實用人才的信息服務體系、鼓勵農村實用人才積極創新創業等。
信息平臺建設是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工作。2008年,北京市投建運行“北京市農村實用人才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各類農村實用人才庫,形成了市有總庫、區縣有分庫,鄉鎮有臺賬、村有花名冊的信息化管理體系,有效提高了農村實用人才統計工作效率。
北京市設立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并逐年遞增,主要用于農村實用人才的開發培養、創業興業、激勵表彰、服務管理等各項投入。綜合運用信貸、保險、稅收等政策工具,鼓勵、引導和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為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支撐。
北京市委農工委在土地流轉、技術支持、項目立項、資金投入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大力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從2009年開始,每年定期舉辦農村實用人才創業成果展示推介會,建立2?3個農村實用人才創業成果展示推介基地,不僅展示了優秀創業成果,擴大了農村實用人才的社會影響力,還為農村實用人才、創業產品與市場對接搭建了平臺,有力促進了農民致富增收。
多年辛苦不尋常,通過實施京郊農村實用人才工程,北京市農村實用人才總量持續增長,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突破五萬名,人才學歷不斷提高,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了一支數量充足、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為首都郊區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也為已經到來的“雙創”時代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