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東丘北縣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這里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更有云南獨一無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園風光——普者黑。片區分布著眾多的孤峰、溶洞和美麗湖泊。普者黑景觀的突出特色就在于這里的廣闊地域間,聚集了眾多的奇秀峰巒立于廣袤的清澈水域之中,青峰倒影,水天一色,仿佛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萬頃碧波中的荷花王國
“普者黑”是彝語,意為“魚蝦很多的地方”。它位于云南丘北縣城西13公里,距省會昆明280公里。
普者黑的水,或隨河道彎彎,或作溪流潺潺,綠水如帶,蜿蜒舒展。湖泊相連,清平如鏡,湖面峰影搖曳,白帆點點。湖中盛產魚、蚌、蝦、藕、菱等多種水生動植物。當地人世代在湖濱河畔耕田種地,水上采蓮藕,水中捕魚蝦,生活在這秀美的水鄉澤國之中。以普者黑為中心的普者黑旅游景區,是一個范圍廣闊的風景名勝區域。它包括普者黑、沖頭、溫瀏三個片和歹馬、革雷兩個瀑布景觀,形成了“三片二瀑”的龐大格局,其中以普者黑景區為這一風景區域中最璀璨的明珠。
普者黑是以荷花聞名的。一到夏天,景區內萬畝湖水水面清澈透明,紅荷綠葉垂露欲滴。河邊垂柳拂岸,芳草萋萋,水鳥鳴唱,白鷺低飛。湖畔村舍依依,炊煙裊裊;一曲曲清脆、優美的彝家山歌,從蘆葦深處、荷花叢中、稻田農舍中不斷傳出??這一切都是那么的幽美恬靜,和諧自然,真像進入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人間仙境。
碧綠的荷葉上,紅的、白的荷花,星星點點,被人們稱為“彩荷”。已經有250萬年歷史的普者黑土著荷花品種,是荷花家族中的活化石。最難得的是,在其他地方幾乎滅絕了的野生小灑錦和大灑錦,在這里可以一睹其風采。這兩個品種也最為有名。大灑錦是一朵荷花一半是白的,一半是紅的。小灑錦是白色的花瓣鑲有粉紅色的邊。還有并蒂蓮,兩朵紅色的或者白色的荷花背靠背開在一個柄上,成為荷世界的一大奇觀。當你閉上眼睛細細品味,荷的清香隨風一絲一縷、若有若無地輕輕拂過,你會驚嘆未嘗竟有口齒噙香的感覺。
除此之外,其旖旎的山水田園風光,綿延20公里的水域,也編織成了這如詩如畫的美景。輕舟在荷花叢中慢慢地搖曳,遠遠的青山靜靜地坐落在湖畔,如歌的綠水愉悅地蕩漾著,無際的荷葉似一襲碧綠的輕紗漂浮在湖面,婷婷飄逸的荷花被陽光普照為金黃色,眼前的世界似煙若霧的縹緲著,讓人恍然如夢。在這里,所有的船,都是獨木舟樣式的,這也是當地家家戶戶都特有的交通工具,難怪人們也把普者黑比做了江南水鄉。
探尋地下溶洞奇觀
普者黑的山峰,挺拔青翠,或獨處水中或聳立湖畔,遠峰如黛,近峰蔥蘢,錯落有致,濃淡相宜。水面平靜之時,一個個孤峰秀影活脫脫倒映水中,靜若處子,亭亭玉立。撥漿蕩舟或清風吹拂之際,可暫時將這青山的剪影破碎,待風過舟去,那水中靚影又婷然如舊了。
普者黑湖西的大龍山,三面環水,山上大樹茂密,鳥語花香。山周圍湖面上珍珠島、鷺鷥島、金島、太陽島、荷葉島相峙為伴。其中金島的島形如同一立體等邊三角形,宛如一座綠色的金字塔屹立湖中。而荷葉島、太陽島、金島三島又在水面上聳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儼然是一個平面金字塔。天造地設之神奇,真令人稱絕!
在這里,不僅湖光山色渾然一體,更奇妙的是,山山有奇洞,洞洞流著清泉。普者黑溶洞眾多,洞幽水深,石筍石柱嶙峋多姿。湖西的大龍山內就有8個溶洞,人稱“八仙洞”。洞口依山傍水巖層疊翠,洞中有“山”有“樹”,有河有泉,自然界的一切景觀似乎都濃縮在這些溶洞中。
溶洞群中,月亮洞、火把洞、仙人洞、神怡洞等格外多嬌,而洞內石筍叢集,怪石挺立,色彩斑斕,形成了“怪石、異水、奇穴”的地下天然景觀。
普者黑的溶洞有兩大特點,一是洞內有大片“乳”形的鐘乳石,其形態與乳逼真;二是許多鐘乳石呈薄片狀,算是奇觀。如果說桂林的溶洞似一位落落大方的大家閨秀,那普者黑就是略帶羞澀的小家碧玉。
青龍山上火把洞,是探險的妙地,棄舟進洞,腳下小路隨著洞蜿蜒曲折,迂回盤旋,眼前時而開闊,有如天地初開時的六合開闊,時而又狹窄得僅夠一人容身,真叫人有種曲徑通幽的感覺。頭頂鐘乳石在洞中的水邊行走,洞中滴水還會不時地滴到身上。洞內幽深陰涼,不禁讓人浮想聯翩,猜測《葫蘆娃》的金蛇妖也許就住在這洞中。
這里的溶洞特點有些類似瀘西阿廬古洞,但又各具特色,只有親自游覽,才能領略其中的奇妙。它美就美在洞水相連。游蕩其間,只見山中有水,水中有峰。山中藏洞洞有水,水下觀峰峰更奇。石鐘乳琳瑯滿目瑰麗多姿,晶瑩透亮色彩斑斕。形態各異,雄偉壯觀。
印象最深的是,彩云洞、黑箐龍獅子山溶洞中分別繪有三千多年歷史的鳥圖騰崖畫;仙人洞、神怡洞、黑箐龍等洞中還保留古人遺跡,被古人遺棄的各類動物骨骼化石還清晰可見。 五彩的燈光把巖壁照得霓虹閃爍,石鐘乳、石筍千姿百態,或如石獅,或如石龜,或如流云,令人遐想聯翩。
罕見的喀斯特濕地
濕地的類型可以分為40種,但喀斯特濕地十分罕見,因為喀斯特地貌的特性使地表很難存住水。我國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國家,其裸露和覆蓋的面積達137萬平方千米。云南、貴州、廣西這3個省又是我國喀斯特地貌最為集中的區域。這些地方氣候炎熱,巖石裸露,土壤干燥瘠薄,人們很難聯想到美麗的濕地和富饒的水鄉。然而,在普者黑,就存在著這種奇特的現象:這里眾多的峰叢、峰林、孤峰、石崖、暗河、溶洞與溶蝕湖群、湖泊、沼澤、稻田相互連通,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千百年來,這一原生濕地生態系統不僅在維系當地巖溶地區的水文循環、水資源供給,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安全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對人們研究其獨特的生態系統有著較高的科學價值。因此,這就更顯得普者黑喀斯特溶蝕湖群濕地的珍貴。
普者黑喀斯特濕地的植物種類極為豐富。據調查統計,當地有野生維管束植物465種,其中有水蔥、苦草、黑藻、穗狀狐尾藻等多種濕地植物群落。由于水質優良,這里還分布著在許多地方已經滅絕的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如海菜花、野菱和扇蕨。
大約2.7億年前,普者黑地區是一片淺海,蒲草塘湖畔的懸巖上,如今還保留著大片古老的野生動物化石群。千百年來,隨著造山運動和地殼發生的變化,海水慢慢退去,形成了現在的普者黑水面,這些湖泊似撒落在大地上的珍珠串連在一起,形成全長21千米的旅游航道。
良好的濕地環境孕育了普者黑豐富的魚類資源。作為一個“魚蝦最多的池塘”,這里有濕地野生魚類28種,其中最為奇特的有丘北盲高原鰍,又稱盲魚。丘北盲高原鰍渾身上下都是白色透明的,內臟幾乎都可透視,它的眼睛已經完全退化,只剩下殘留的眼窩,對光線沒有任何反應;但是它的胡須非常發達,對聲音的反應比較敏感。
濕地是水禽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失去濕地也就意味著許多水禽物種將會滅絕。調查表明,在普者黑喀斯特濕地有145種鳥類,其中濕地水禽就有白鷺、蒼鷺、紅嘴鷗、綠頭鴨、鴛鴦等。這里已成為候鳥的重要棲息地,大批候鳥在此棲息繁衍。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