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當科技走入田間地頭——北京大興區掛職科技副鎮長項目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美麗鄉村 作者: 字號:【

  科技副鎮長,聽著新鮮不?從2014年初到2017年8月底,北京大興區與中國農科院、北京農科院、北京農職學院三所農業科研院所陸續選派出3批共29位優秀三農科技人才到大興區的各個鎮掛職,擔任“科技副鎮長”,以此加速農業科技人才和資源的流動、集聚,為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平臺。實踐證明,這一科技和農戶的接地氣探索模式,實現了農業科技與新興產業的有效銜接,促進了該區農業科技體系的升級和完善,為該區“三農”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科技成果落地生花

  秋日暖陽中,走進大興區長子營鎮航食種植示范區,串串番茄醉紅顏、棵棵生菜水靈靈、大白菜個個飽滿、菠菜綠如翡翠。除此之外,更有一些不知名的綠色映入眼簾,和此刻棚外的瑟秋形成鮮明對比。“這些都是航食農業引進品種,除了大家常見的葉菜和果菜類外,還有冰菜、薄荷、羅勒、鼠尾草、迷迭香、芝麻菜等新奇特的葉菜品種,這些品種的引進和推廣種植,在保證滿足機場航食高端、多樣性需求的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合作社和農戶的增收。”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與此同時,在民安路產業帶中部,建成沃圃生精準農業示范區,用于展示水肥一體化精準管理在不同類型農業設施中的應用,項目建成后將顯著提高航食產業種植技術水平,引領航食科技。

  長子營鎮位于大興區東南、南六環和新機場之間,距新空港北側15-20公里處,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面對新機場建設這樣一個歷史機遇,該鎮傾力打造綠色航食新業態,航食育苗基地、種植基地、加工基地和互聯網+總部基地已經初步建立,航食基地在這里落地生根。

  “通過打造航食加工基地,預計年產鮮切蔬菜6000噸,高品質的蔬菜將飛上高空。”相關負責人介紹,加工基地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建成后將與北京裕農優質農產品種植公司合作經營。

  航食農業,這一切的根源都與北京市農科院連續三期選派在這里的三位掛職人才息息相關。他們在此次院鎮合作中勇于擔當,對航食基地的發展更是功不可沒,而朱毅就是第三批掛職在此的科技副鎮長。2016年8月,他來到長子營鎮掛職時,就一心籌劃發揮其綠色航食新業態,以航食農業為切口實現地方農業轉型。為此,他多次研讀相關資料、參與市場調研、跟進項目進展,并積極參與到中商農產品交易中心與長子營鎮關于航食產業的戰略合作中,促進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同時又通過多次座談研討和實地考察,起草了航食基地與北京市裕農優質農產品種植公司的入股合作協議;再次,實現了與沃圃生(北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鎮域航食種植基地的第一個掛牌園區)的種植結構調整和追溯體系的技術對接,打造中商航食基地·沃圃生科技展示示范基地;借助園區的農業物聯網,實現了質量追溯系統在園區的全覆蓋,為航食種植基地的其他版塊布局提供了模板。這就是我們在航食基地看到的累累碩果背后的力量。

  “大興區與首都農業科研院校開展院區科技合作已經持續多年,依托院校的科技資源和人才優勢,大力推行農業科技成果引進和轉化應用,有效促進了大興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現在大興區已進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邀請29位科技副鎮長掛職,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新區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科技資源與新區產業發展的有效銜接,加速農業科技資源的流動和集聚,最終實現大興區農業科技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升級,提升新區城鎮化建設的創新驅動能力。目前來看,掛職的科技副鎮長們在各自領域內各展所長,盡職盡責,取得了良好效果。”大興區相關負責人說。

  科技助力精準扶貧

  小黑垡村位于北京市大興區長子營鎮東部,全村373戶,低收入農戶230戶;全村1120人,殘疾人128人。由于歷史原因,導致村民面臨勞動能力較差、增收渠道窄等難題。截至2015年底,人均年收入5800元,被列為北京市低收入村。了解到此情況的朱毅,多次去鎮黨委辦研討該問題,最終在小黑垡村開展貧困戶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草業中心專家的一對一科技幫扶項目——發展林下經濟。

  目前在2300畝的林地中間,已經布置了100個林菌大棚,棚內平菇菌棒共計42000個。在市農科院草業中心和北京市農業局種子中心的專家的技術指導下,全村實現135名低收入者家門口就業,年累計增收170.88萬元,人均年增收1.27萬元。開展菌類種植,有效凸顯差異化農業競爭優勢,加快促進村民在家門口靈活就業、創業,實現小黑垡村村民增收致富。

  無獨有偶。在采育鎮掛職的何艷琳除了參與對采育鎮內鄉村旅游資源及鄉村旅游開展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外,更是積極參與低收入村科技幫扶工作,她多次幫助王向軍老師落實“2016年度院級低收入鄉村科技幫扶計劃專項課題”入村課題,對大皮營三村開展幫扶,并重點對村內民俗戶雁澤家進行了多次考察,結合幫扶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支持與指導建議,并贈送其50余本圖書。同時結合幫扶項目,何艷琳對其贈送了《在希望田野上——農民繼續教育系列教材》,內容涉及休閑農業設計與經營、面點制作、編織等。另外,還邀請院內土壤專家劉煥龍副教授對皮三村部分大棚實地考察,進行了田間授課,講授了相關土壤知識等,同時對雁澤家租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提出種植草坪方面的土壤改良意見,并針對皮三村大棚土壤檢測出具了檢測報告。在何艷琳團隊的努力下,民俗戶雁澤家的客人源源不斷,大皮營三村的村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今,科技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科學扶貧,讓創新成為鄉鎮農業發展的主引擎;智力扶貧,科技副鎮長下鄉助農增收;產業扶貧,讓科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樣才能真正讓科技成為精準扶貧的“點金石”。

  科技副鎮長“各顯神通”

  與朱毅、何艷琳情況相似的科技副鎮長,在大興區先后共有29名,他們大多是碩士、博士,專業涉及農業經濟管理、果蔬貯藏、園藝、農藥、畜牧獸醫、草業、蔬菜、花卉、食品安全等方方面面,或在田間地頭,或在各項培訓中取得了顯著的收效。

  在采育鎮掛職的何艷琳通過對采育鎮內鄉村旅游資源及鄉村旅游開展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并撰寫了一份詳盡的調研報告,對采育鎮的鄉村旅游產業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發展建議。

  在龐各莊鎮掛職的劉超,利用龐各莊盛產的西瓜,將西瓜皮變廢為寶,研發出西瓜皮醬腌菜,并將六必居醬菜傳人引入當地實現項目合作對接。

  另有第一期掛職干部何楠、佟偉、楊樹華等人,本身就是院區科技合作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在掛職期間更是肩挑兩職。

  農村地區怎么發展,一直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道思考題,這道題,同樣也成了科技副鎮長們的關注焦點。他們的到來,為農村的發展出謀劃策,成了大興區新的智囊團。

  三年,大興區三批掛職科技副鎮長已經期滿卸任。而他們帶給大興區的科技創新、科技智慧、產業轉型已然落地生花。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