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畫里鄉村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美麗鄉村 作者: 字號:【

  自古以來,鄉村都是籠罩在一個詩意的氛圍里,那里是詩人、畫家們藝術靈感噴涌的源泉,無數的驚世詩篇畫作都離不開這片土地,比如白居易的“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陸游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還有孟浩然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中國傳統鄉村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早已印刻在國人的腦海中,即便斗轉星移、滄海桑田,這份情懷依舊不減。如今的鄉村古風大都蕩然無存,水泥路代替了青石板、水泥墻代替了石頭院墻、水泥房代替了青磚黛瓦,水泥的充斥削弱了鄉村的肌理,抹平了鄉村的美。正當人們對這種喪失美感的“現代”黯然神傷的時候,一個江南回遷村的橫空出世打破了黑色的霧障,成為夜空中最耀眼的星際。

  從吳冠中畫里走出的鄉村

  1985年吳冠中與夫人朱碧琴第一次來到周莊,便被當地的美景吸引,他寫下了《周莊——魂兮不歸》《周莊眼中釘》等文章。1997年,在醞釀了十余年之后,年界78歲高齡的吳冠中,以其“精神教父、靈魂導師”魯迅的家鄉周莊為題,創作了一幅長度近3米的大尺幅畫作。這幅名為《周莊》的畫作,在去年保利香港的拍賣會上,最終以2.36億港元高價成交,不僅創造吳冠中本人作品的拍賣紀錄,同時也刷新中國現當代油畫世界拍賣紀錄。

  吳冠中把他對中國鄉村的記憶都落在了點點筆墨之中。而一群建筑師則把吳冠中的畫作搬進了浙江富陽東梓關新村,讓黑瓦白山墻,流水繞人家的美景成為現實。

  今年春節前,gad建筑設計總監孟凡浩在微博上曬出一組富陽東梓關農村回遷房的建筑組圖,孟凡浩及其團隊借鑒了吳冠中筆下的江南民居,溫婉內斂、簡約大氣,遠看分明已融入鄉間,近看卻絲毫沒有拘泥于傳統建筑形式。這一清新脫俗又富有文化內涵的設計成果,一反鄉村回遷房故有的廉價印象,仿佛一枚深水炸彈在網民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富陽場口鎮東梓關村并非一文不名,在郁達夫的印象里,它是一個“恬靜、悠閑、安然、自足的江邊小鎮??”這里曾因為一條江——富春江、一個碼頭——東梓關碼頭而繁華一時;而隨著水運地位的降低,這里又慢慢衰落。2013年,這個千年古村的命運再次發生改變。當年,東梓關被列入“浙江省歷史文化古村落保護村”,接著又相繼被列入“杭州市美麗鄉村精品村”、“杭派民居示范村創建村”。得天獨厚的文化歷史資源和目前國家進行的古村落的保護項目讓東梓關村的民居改造工程無論從文化資源還是審美情趣方面都落在了一個高起點上。

  與中國很多的鄉村一樣,近幾年,東梓關村有越來越多的村民搬離了村莊,搬進了城鎮,東梓關村也日漸蕭條。而此次村里進行民居改造的初衷就是因為村子很多房子年久失修需要改造。而這里又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人文資源,于是村里和鎮里開始思考如何在發展村莊的同時延續村莊傳統風貌,形成自身的特色。于是有了如今橫空出世的東梓關村的新面貌。

  給鄉村改造賦予文化審美內涵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好的民居不但體現了主人的素質、修養,而且蘊涵了文化的內涵。很多鄉村的公共建筑大體上是一個模式,基本是磚混結構加瓷磚,但這種模式既沒有能體現當地的人文歷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又不符合視覺美感的要求。鄉村的改造不能一味注重功能性而忘記了人們的審美需求,隨著農民文化品位的不斷提升,他們對生產生活的環境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鄉村改造的審美提升也大概經歷了這幾個階段。最初是將破敗的土木結構房屋改造成磚混瓷磚房,講究寬敞明亮,結實耐用,缺點是建筑形式缺乏美感,村莊布局凌亂;后來隨著農民對越來越多的休閑生活的需求,民居周圍的環境也被考慮進去,加入了村莊的綠化美化;現階段的村莊改造則要融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建筑美學特色,從房屋到環境進行統一的規劃布局,達到村莊建設的完整統一。

  鄉村需要改造,并不能以為保留其傳統外觀特色而忽視了人們居中的現代化需求,但也不能盲目追求城市化的建筑效果。鄉村的改造一定要肩負歷史文化的傳承責任,在傳統與現代中尋找平衡點,東梓關村的民居改造工程便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范例。

  北京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對角溝門村,距離城區140公里。作為去年年底的剛剛入住的搬遷村,這里家家戶戶青磚灰瓦的嶄新四合院,門樓前掛著一水兒的紅燈籠,看著比城里的廟會還喜慶。這些新房是對角溝門村的險村搬遷安置房。兩年時間,全村136戶人家有90%住進了村里統一規劃設計的四合院,從此遠離了夏天的山洪可能隨時爆發的險境。雖然對角溝門村地理位置較為偏遠,但得益于周圍極佳的自然環境,背靠群山;一條寬闊的柏油馬路從村前經過,交通十分便利,這里的鄉村旅游發展指日可待。也正是考慮到這一點,當初對角溝門村在進行村莊的整體搬遷建設時,市鎮村三級部門并沒有僅僅將目光放到住宅建設這一點上,而是大力突出建筑風格特色,為未來鄉村旅游發展埋下伏筆。

  讓鄉村更像鄉村

  如今,“突出鄉村特色,避免迷你版城市”這一理念在社會各界達成共識。在一些重視鄉村文化保護的地區,很大程度地保留著古老的鄉村風貌,村鎮的格局、居民的住宅也都保存比較完好。然而也有一些村莊在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設計中走了彎路,他們不去圍繞現有的歷史文化、自然資源做文章,而是牽強附會,增加一些雞肋設計元素。例如把老樹砍了再栽幾個樹樁,把真山削了再造幾個假山,不僅與村莊原本的文化內涵極不協調,又增加了開支,造成了財力物力的浪費。

  北京朝陽區崔各莊鄉何各莊村以其獨特的新宅經濟模式在首都各個鄉村中顯得極為突出。何各莊村緊鄰市區,具有極佳的地理位置,原先吃瓦片,對民房私改亂建,經濟發展低端不前。后來采用了村莊集體改造建設,房屋整體出租,村民與村集體簽合同的方式。這里的民宅改造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突出傳統民居特色,敲掉瓷磚地板重返青磚漫地;拆掉石膏吊頂,讓房梁裸露;卸掉塑鋼門窗換上古樸的木質門窗??這種方式的鄉村民宅改造既提升了農宅的文化品位,保留了鄉村的文化特色,又大幅度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這種創新模式讓何各莊村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國際村。

  在如今美麗鄉村的建設中,我們不僅要注重提升鄉村整體的建設水平,更要注重保留和傳承鄉村原本的物質文化遺產。正如齊豫在她的歌曲中唱的那樣,“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畝田”,這是每個人心中的田園夢,在這個夢里,無論是吳冠中的那個和風煦煦的周莊,還是陳忠實的那個原始粗獷的白鹿原,鄉村始終應如畫。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用不同的筆觸,多樣的畫風還原鄉村本來的模樣。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