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何各莊村的新宅經(jīng)濟
時間: 來源:中國農(nóng)村網(wǎng)-美麗鄉(xiāng)村 作者: 字號:【

  北京朝陽區(qū)何各莊村是個有名的“國際村”,200多個四合院里住著外籍人士,還有國際學校、西餐廳、畫廊??同樣的舊宅子,農(nóng)民自己“吃瓦片”時是出租大院,交給村委會統(tǒng)一經(jīng)營后,變成了月租近萬元的高檔四合院。何各莊首創(chuàng)“民宅組織化租賃”,村民不用投入一分錢,收入比自己“吃瓦片”增三倍。

  “吃瓦片”

  何各莊不大,只有301戶人家,可是地理位置好,剛出五環(huán),又挨著機場高速。在城市化進程中,村民的耕地沒了,老宅院成了他們最大資產(chǎn),一時間,家家戶戶“吃瓦片”。

  沒想到,好事變成了壞事,為了多招租客,村民動了歪腦筋,有的在院子里見縫插針,四合院成了“大雜院”;有的把平房改建成了三層四層“小炮樓”,自家院子實在沒地兒了,就在馬路上私搭亂建。沒多長時間,好好的村莊就走了樣。

  “最怕雨季和冬季,”黨支部書記田興說,一下雨就淹,一入冬就要提防安全事故。村里每年都要花幾十萬元改造設施、治理環(huán)境,可是,幾百人的村莊住進了五六千人,花再多錢也是治標不治本。

  很快,村民也從“坐地撈金”的興奮中回過味兒來,胡宗祿家250平方米的房子住進10多戶租客,一戶租金每月200元,除去水、電和修房子的錢,每年也就掙2萬多元。“那么多人擠在個小院里,環(huán)境臟亂不說,還得擔心他們的安全,冬天怕有人中煤氣,沒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胡宗祿說,那些年,他沒出過一天遠門,就怕家里出亂子。

  辟新路

  環(huán)境跟租金,真的是兩難選擇嗎?

  當時村里正好在搞“新農(nóng)村建設”,各種建議紛至沓來,有的說村莊全部拆掉建成樓房,有的說蓋二層小樓,一層出租、二層自住??

  這時,在村里承包果園的外村人吳運濤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他極力反對拆掉村民老宅:“老四合院就是最寶貴的資產(chǎn),重新裝修改造,專門租給高端客戶,收入還能增加呢!”

  想法不錯,可是,裝修改造少說也得花三五十萬,沒有一戶村民舍得這筆投入,再說,又有幾個村民能找到“高端客戶”來承租?就算一戶兩戶改造了,村里的環(huán)境還是這么亂,又有誰愿意來住呢?

  但是田興覺得這個思路可行,他又找來幾位“智囊”,大伙一商議,火花又碰撞出來:如果由村委會出面把村民的老宅子集中起來,統(tǒng)一改造后出租,幾個方面的問題就都解決了。

  經(jīng)過幾輪村民代表大會商議,“民宅組織化租賃”的方案初步確定下來:村委會、經(jīng)濟合作社以及另外4個社會投資人分別注資100萬元,成立一家公司負責村民房屋的改造與運營,村委會出面代管村民的老宅,按照戶均70萬元的標準,出資對房屋進行裝修改造后,再按照“一戶一租”的方式整體出租,房屋的所有權還是村民的。房屋每年租金標準為166平方米6萬元,每3年漲10%;面積每增加1平方米,年租金提高100元。算下來,一平方米一年租金達到360元,比自己“吃瓦片”增長三倍,這個方案在村民代表大會上一致通過。

  每年年底前,村集體向簽約村民支付房租,“200余戶村民,每家租金基數(shù)不一樣,三年遞增的時間節(jié)點不一樣,還牽涉到扣除村民租住樓房的租金,這都直接關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村會計武曉東說。

  嘗甜頭

  胡宗祿、劉長才等8戶人家住在村西頭,離村口最近,“老北京四合院”的招租廣告一打出去,來村里看房的人最先相中的就是這幾個宅院,“民宅組織化租賃”就從這8戶開始試點。

  2007年10月,8戶村民與村委會簽約,將房子租給村委會,租期10年。不到半個月,這些村民就拿到了第一年租金。胡宗祿拿到8萬元租金,去附近租了房,“舍不得走遠,想常回來看看呢。”

  胡宗祿前腳出門,施工隊后腳進了老宅。“我一看,結婚時最時髦的吊頂給鏟了,木頭梁柱全露出來,墻皮也鏟了,剩下紅磚本色,我還納悶,這是怎么個裝法?”

  過了幾天,胡宗祿悟出點味道。原來老宅子的瓦片、窗欞、影壁都刻意裝飾得更醒目,老輩人建房時的雕龍畫鳳讓工人又仔細地描了一遍。院子里新搭的建筑全部拆掉,相反,老物件哪怕是一塊磚、一塊木都仔細留下來。房子裝好,胡宗祿自己也吃了一驚:“原來我家的房子這么漂亮!”

  門楣掛上一塊題寫“李唐春秋”的木匾,老宅改建的餐廳開張了。推門進來的食客,先不忙吃飯,而是逛風景似的摸摸這兒、看看那兒,品味老北京獨特的四合院文化。

  胡宗祿常常到餐廳來,沏上一杯茶,看著往來食客,靜靜坐上半天。“這么多人喜歡我家的小院,心里當然高興,”胡宗祿自豪地說,“奧運會期間,羅格的夫人還來過兩次呢!”

  再看其它7個院落,在恢復四合院肌理的同時,各具風格,有的被改造成瑜伽房、錄音棚、咖啡廳;有的租給藝術家開辦工作室;有的則吸引了喜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外國人居住。

  首批8戶試點成功。“李唐春秋”的經(jīng)理黃正磊又把胡宗祿家隔壁租下,餐廳規(guī)模擴大了一倍,他說,“當初看中的是和村委會簽協(xié)議,比跟村民一家一戶談要穩(wěn)妥。現(xiàn)在,這個村子形成了穩(wěn)定的商圈,再想進來都難了。”

  “國際村”

  何各莊村首創(chuàng)的“民宅組織化租賃”模式,把村民的房屋資源集中起來,統(tǒng)一租賃經(jīng)營,實現(xiàn)了村民增收與環(huán)境改善的雙贏。

  從8戶試點到全村推廣,目前,何各莊已有200余戶村民與村委會簽訂了合同。200多個出租大院改造成了高檔四合院,私搭亂建沒有了,村莊逐漸恢復了傳統(tǒng)北方村落的肌理。剩下的100個院落,也正在和村委會協(xié)商逐步進行改造。

  “民宅組織化租賃”的優(yōu)勢在于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改造、統(tǒng)一出租。田興說,“我們借鑒了蘇州周莊的江南水鄉(xiāng)、江西婺源的徽派建筑和云南麗江的納西古鎮(zhèn)等開發(fā)保護模式,改造前就統(tǒng)一規(guī)劃出以北京傳統(tǒng)民居為特色的四合院建筑群落,然后再針對藝術家、使館人員、外籍人士對四合院的愛好,對村民老宅進行統(tǒng)一改造,外觀雕飾、彩繪處處體現(xiàn)著民俗民風和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最后再由村委會統(tǒng)一出租,租戶、村民雙方都吃‘定心丸’。”

  2010年,何各莊被市政府確定為都市里的傳統(tǒng)村落加以保護。村里外籍人士和涉外商戶聚集,小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國際村”,而原住村民統(tǒng)一搬進了新建的農(nóng)民新村。

  房屋租約到期后,村民可無償收回這些花費了幾十萬元進行裝修的房屋。可是,胡宗祿等人卻沒有這個想法。“有免費的樓房住,每年輕輕松松就能拿到一大筆房租,老宅子也永遠是我的,感覺比做夢還要美。”2015年年底,村集體與簽約村民重新簽訂改造合同,對計算租金的宅基地面積基數(shù)進行了調(diào)整,起步租金也提高了。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nóng)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wǎng)|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農(nóng)村雜志社唯一官網(wǎng)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wǎng)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nóng)村雜志社唯一官網(wǎng)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