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行走婺源,遇見古村曉起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美麗鄉村 作者:文圖 張曉寧 字號:【

  “官清書府足閑時,曉起攀花折柳枝。九陌城中尋不盡,千峰寺里看相宜。高人酒味多和藥,自古風光只屬詩。見說往來多靜者,未知前日更逢誰。”姚合和秘書崔少監游青龍寺時,也許未曾想到,他的“曉起攀花折柳枝”里,居然還有一個地名,曉起,一個很有生氣的名字。

  曉起村位于江西婺源縣江灣鎮的山谷中,與皖、浙交界處。它始建于唐德宗貞元三年(公元七八七年),村中六百余年歷史的房屋有幾十幢,風格鮮明,氣勢非凡。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等商第官第無不折射出這方鐘靈毓秀土地曾經有過的輝煌。一門四進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賢留與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而村頭青石護欄的古道、古亭以及梁柱間族人“高中(進士)捷報”依稀可辨的“江氏宗祠”,也很容易讓人想象古村當年的顯赫與繁華。

  曉起,據曉川《汪氏宗譜》載:唐干符年間(公元八七四年至八七九年)歙縣篁墩汪萬武始居,因逃亂至此天剛破曉啟明,而稱曉起。后來又有洪姓遷入離小河上游一公里處,因此分為上曉起村和下曉起村。

  我們一行還未到上曉起村村口,就先見一座竹牌坊,上書八個大字:中國茶文化第一村。村頭有座古茶亭,亭上有字:“來去匆匆,請喝一盅;分文不取,方婆遺風。”相傳古時婺源有老婦人方婆,日日在茶亭義務燒茶供路人解乏。可見,茶文化在古時就已在這里生根發芽。因是陰雨天,走在石板小道上,像穿行在云霧中,煙霧繚繞,如入仙境。溪水兩旁的房屋建筑,都是馬頭墻、人頭窗、粉墻黛瓦,呈現典型的徽派建筑風格。村中有數棟屬茶商宅居的古宅,均有磚、石、木雕于門、梁之上,如福、祿、壽、喜,或耕、漁、樵都神韻如生仿若置身于明清古老的村落之中。此外,村中處處可見茶園、茶亭、茶室、運茶古道、靈泉古井、茶作坊、運茶獨輪車等,無一不與茶關聯,顯揚著茶文化的無窮魅力。在村中一清代祠堂里,我們看到了“古今茶畫展覽室”,這里收集整理了我國唐、宋至當代著名茶畫100多幅。走過一座木橋,便可來到村中古老的茶作坊,這里有全國唯一一座保存完好、僅以水力為動力的木制捻茶機。在水碓帶動下,4架碾盤正有規律地上下轉動揉捻已“殺青”的茶葉。作坊里,有圓形的大竹扁箕,聽說新采的茶葉要先放在那里“萎凋”,然后才能放入鐵鍋里炒制,也叫“殺青”,最后一道工序是將揉捻后的茶葉烘干,如此才成為被無數文人墨客從古吟詠到今的“茶”。水流不斷,炒茶、捻茶不停。村中叢叢茶樹生長,爛漫山花盛開,閑坐于陽傘下、圓桌旁,品嘗高山生態茶之醇香,獲得心神的寧靜。

  如果說上曉起是山坡田園的風韻,那么下曉起就是水繞城郭的美景。連接上下曉起的是一條青石古道,蜿蜒曲折,石板上還留有古代徽商的深深車轍。這里比較有名的古建筑是“禮耕堂”,其房子格局恢宏開闊,門罩的磚雕、石雕及房中的木雕工藝十分精湛。禮耕堂的主人汪允璋是清朝光緒年間婺源商界有名的茶葉出口商,在曉起算是有錢的住戶。陰雨天,走在窄窄的胡同里,旁邊的大多數古建筑沒有整修,保持原生態,有的馬頭墻已經破敗了一些,有的人頭窗依然可以看見,粉墻黛瓦在煙雨朦朧中也越發多了一些柔媚之美。在一家古建筑墻上仍然保留著“文革”時期寫的毛主席語錄。一路隨行的熱心導游,帶我們在曲曲折折里,遇見更加真實和朦朧的曉起村。最后,我們來到了村中的古樟樹處,導游說:“此樹堪稱‘樟樹爺爺’,樹齡有1500多年,我們當地流行一個說法,叫作繞樹一圈官運亨,繞樹兩圈財運來,繞樹三圈平安行,繞樹四圈旺桃花,繞樹五圈好‘孕’來。”

  不止如此,在下曉起村有數十棵古樟樹,遮天蔽日,樹齡約二三百年,樟樹的樹干曲曲彎彎得很有型,是婺源風光的一景。高高的樟樹下有一座小小的廟宇,號曰:“樟樹天神”,有鎮財的作用。距廟宇不遠處是一座宛若天成的蒿年古橋,它遍生古藤青草的獨孔橋身,與清澈的河水組成了一個圓。蒿年橋畔有一排青石壘起的古濯臺,村人稱之溪埠,以蒿年古橋為界,上臺專洗食用之物,下臺洗滌各種生活污物。河邊有一塊石碑,上刻“養生河”三字,河邊三三兩兩的婦女在浣溪衣物,構成了獨特的江南美景。走在曉起村窄窄的胡同里,胡同兩旁的房屋中,很多都是在售賣樟木制品,有的簡單到甚至只是一片圓圓的木片、樟木屑,或梳子、衣架、小桌凳等,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樟木香味,很是特別。

  除此之外,這個方圓幾里的小山村里,竟還有銀杏、杉樹、紅豆杉、櫟、檀、松、柏、栲、榆、楠等30多個品種,400多株珍貴的大樹。這些大樹,仿佛出自俄羅斯大畫家希什金的筆下。漫步樹林,真有“人在畫中游”的感覺,不過抬頭可仰視,伸手可觸摸。在濕潤的空氣中,古樹們或透明,或神秘,有滄桑、也有朦朧。這里的村民,從古至今都愛護樹木。村中老人,敬樹為神。父母擔心小孩子養不活時,便將孩子“過繼”給樟樹——父母在樹干貼上孩子的名字,祈求樟樹保佑孩子平安無病,長大成人。老人們還常對年輕人說,“砍樹會遭報應”。類似這樣的故事很多。信則靈,曉起村人,寧愿信其有,不愿信其無。

  在這里,還可以看到久負盛名的“三雕”藝術,即磚雕、石雕和木雕,“繼序堂”、“禮耕堂”就是曉起“三雕”藝術的代表之作。此外,曉起村中有一口古井,旁有一口小井,兩井前各有一個排水溝,村民打水前先在小井中洗桶,然后將污水倒入排水溝,再到大井中取水。每到夜晚,更是會出現雙井印月的奇景。還可以吃到村中天然的綠色飯(從菜到米都是綠色食品),價格也不貴。在婺源一定要品嘗荷包紅鯉魚,糊豆腐和粉蒸肉也很有特色。當然,婺源盛產綠茶,顏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濃郁,水葉清而潤厚,值得一品。

  婺源有中國最美鄉村之稱,而曉起村則是其中絕妙的一道風景。在村中鋪滿青石的小巷,與曲曲折折、回環如棋局處遇見“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的曉起。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