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攝影老兵鄭永康 相機帶給我的意義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美麗鄉村 作者:本刊記者張慶華 字號:【

  攝影,對大多數人來說,即是拍出最美的圖片,留下“記憶的瞬間”,表達著每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可是在鄭永康的手中,相機恰恰成了工具,成了他對同樣的人、同樣的情景、同樣的事物的極限拍攝,成了帶給他更多的營養,也成了讓他心中最有意義的事情。

  提起河北蔚縣,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里聞名遐邇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蔚縣剪紙。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蔚縣古堡更加令人嘆為觀止。千百年來,蔚縣形成了“八百村莊、八百古堡”,流傳到今天,仍有345座。蔚縣古堡每年都能吸引數百萬游客,鄭永康便是其中一員。其實準確地說,鄭永康不算游客,他應該是蔚縣古堡的鐵粉。有多鐵?這個地方他一拍就拍了八年。如今,翻開他用八年心血集結而成的厚厚一本《活著的古堡》一書,我們從書中收錄的320張圖片中,不僅能看出他對蔚縣古堡的熱愛,更能看出他對攝影的執著追求。

  退而求其次

  現年67歲的鄭永康,從軍36年。正是當兵才讓他有機會與攝影結下了30年的不解之緣。鄭永康自幼酷愛繪畫,一心想成為畫家,但家里困難,無法支撐他走這條路。18歲那年,鄭永康報名參了軍。因為他一直聽說部隊是所大學校,他想也許這個學校能讓他學畫畫呢。誰曾想,新兵訓練結束后,他被分配去了醫院,當了衛生員。這一當就是7年,在此期間因為眼活手勤,他還被選送去上了第四軍醫大學,眼看離自己的畫家夢越來越遠了。時間不知不覺走到了1985年,一天他在翻報紙時,無意中看到了解放軍攝影函授學校、中國攝影函授學院招生的消息。他思索著,攝影和繪畫有相似之處,都講究審美和構圖,既然不能畫畫,那就“退而求其次”,能學攝影也不錯。但攝影畢竟跟自己的工作業務沒有關系,單位能同意自己去學嗎?猶豫再三,鄭永康試著向部隊上級提出申請,沒想到上級居然批準了他的請求,條件是要學以致用,為部隊宣傳服務。鄭永康很珍惜這次學習攝影的機會,所以學起來格外用心。

  學習結束后,鄭永康便扛起了所在部隊宣傳的責任。部隊施工生產、軍事訓練、新兵入伍、實戰演習,隨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和身影。鄭永康說:“我記得很清楚,我拍攝的部隊日常生活,第一次見報是跟我們將軍視察工作,那會是《人民武警報》。拍攝的內容就是當時部隊正在施工的萬安電站建設情況,這讓我有些小小的得意,感覺拍了那么多照片,專門去學的攝影,終于可以奉獻自己的所學了。”

  攝影生涯中的里程碑

  鄭永康至今提起1988年的那一天仍記憶猶新:“那天,我坐102路公交無軌電車去永定門火車站接人,當時火車站出現了一些背著包袱皮、大包小包地來北京城打工的農民,我覺得挺有意思,因為隨身攜帶相機,當時就拍了幾張照片。可是,由于我去的比較晚,大批的農民工大都出站了,沒有拍到自己多滿意的作品。第二天,我就向部隊請假,騎著自行車又去了,這次正好被我撞著了,于是就拍下了這張《進城潮漲》的片子,洗出來拿給老師看的時候,獲得了老師的肯定和鼓勵,于是,我就投給了各大報紙,感覺一下子像炸開了鍋一樣,社會反響強烈。”

  當年,鄭永康的這張《進城潮漲》的照片獲得了全國晚報攝影大賽“北京賽區”華北片新聞一等獎。這可以說是奠定鄭永康在攝影界地位的里程碑式的事件。當時業內的評價是沒想到一個業余的部隊攝影小兵,拿下了新聞一等獎。這件事對鄭永康帶來的影響堪稱巨大。從此,他的視野被打開了,各大主流媒體如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等相繼相邀他為特約通訊員。時至今日,我們仍能感受到這件事在他心中翻起的波瀾。按照他的話說,“就是后來,我在河北蔚縣拍攝的《南安寺塔》一圖獲得國際攝影比賽三等獎時都沒有那么興奮。”是的,正是這張《進城潮漲》成為鄭永康進軍“攝影圈”的敲門磚,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有意義的事兒

  “攝影不單單是照相。”這是鄭永康從事攝影三十余年的感悟。從一開始的用心體會不同視角發現美,到后來通過攝影參與社會事件,對他來說,攝影從來不僅僅是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

  2009年,已經退休的鄭永康只身一人前往汶川震后災區,送去了自己精心拍攝并裝裱的中國奧運盛況、奧運精神和北京美景圖片精選50幅圖片,只為災區的老鄉能被奧運精神鼓舞,重建家園。在部隊和當地攝影協會的協助下,這些圖片先后被送到重災區擂鼓鎮、曲山鎮、漢旺鎮等集中安置災民的五個板房區巡回展出。

  而在汶川攝影展期間,鄭永康也并沒有閑著,他翻山越嶺,腳趟泥濘,越過堰塞湖,冒著泥石流險情,前往震區,紀錄部隊抗震救災和災民自救的實況,紀錄孤兒學校劫后余生的生活學習狀態。一路災情,一路震撼,同時也帶給他一路的感動。回京后,他便發起給綿陽孤兒學校捐助運動鞋和給什邡市災民捐贈北京美景圖片的活動。

  從汶川回來后,鄭永康便開始琢磨應該用相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于是他把目光轉向了農村。本想拍攝重慶長壽的家鄉,無奈山高水遠,他最后選擇了離京城較近的河北蔚縣。這一拍就是8年,其中蔚縣古堡的今昔、古堡的全景、古民居、古戲樓、古門樓、古寺廟,古堡的磚雕、木雕、藻井、壁畫等建筑在鄭永康的鏡頭中呈現出最真實的特色。此外,古堡的民俗文化傳承,包括社火文化、戲曲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以及古堡的傳統工藝傳承和美麗的古堡四季風光,都在鄭永康的鏡頭中一一記錄下來,并在之后形成了《活著的古堡》一書,這仿佛就是行走的古堡,最對古堡深度游的活的范本。

  就像鄭永康說的“有些東西,如果我能用言語講出來,就不必扛著相機了。而且,景象只有一次,猶如生命一樣,每天都在不停地翻新。蔚縣古堡,給了我重新記錄并認識鄉村、有關古村落保護、傳統文化傳承的契機,更讓我自己覺得就該做些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并把這些想法傳達給我的影友們。”這里,我覺得用擔當和責任感這樣的詞來形容,也總是有些無力感。

  在深度拍攝蔚縣期間,他關注到一些硬件條件落后的學校,通過走訪了解情況后,在2015年,與余厚民兩人合作,動員國家信息中心,為蔚縣白樂中學無償捐贈了50臺電腦,解決了中學電腦課只講理論的問題;每年都為蔚縣貧困家庭趙路霞家送去生活用品和零用錢。今年新年期間,他又組織影友為她們家送去生活用品和4500元現金??

  對鄉村的關注與熱愛,讓鄭永康也把視線轉到了北京的鄉村。他給自己的定位是“我要甘愿當北京鄉村的志愿者”。在此過程中,他注冊成為北京美麗鄉村網站的特約攝影師,在北京市委農工委宣教中心的統一安排下,反復多次前往平谷區張家臺村、黃草洼村,昌平區八家村,為它們做深度拍攝和記錄。“在此過程中,我見證了‘美麗鄉村’的新面貌和京郊三農的發展與成就,通過相機,如何把新農村最美的一面展現給世人,是我們影人的責任。其中張家臺、掛甲峪兩幅‘美麗鄉村’全景片被選入國家在四川舉辦的第三屆全國新農村建設成就展。”其實,除鄭永康自己多次前往數個美麗鄉村拍攝外,他還多次組織軍休人、京城影友和團隊前去拍攝宣傳北京“美麗鄉村”的新面貌,為京郊三農的宣傳和發展貢獻了不小的力量。

  如果,你真的想要抓住正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某種東西的全部本質,我深信看鄭永康的照片就夠了。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