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做了大半輩子衣服的北京密云人劉靜,沒想到在花甲之年,居然給書做起了“衣服”。
劉靜曾是原密云第一服裝廠的工人,手腳麻利、干活細致是同事們對她最深刻的印象。
從棉褲到襯衫,劉靜記不得自己做過多少件衣服,但當有一天有人上門請她為書做“衣服”的時候,劉靜還是有點懵。
來的人叫梁晴,在密云經營一家名叫“老友季”的咖啡館,也是一位愛書的人。有一天,朋友送給她一本包有書衣的書,她一下子就被震撼到了。經朋友介紹,梁晴找到了劉靜。
所謂“書衣”其實就是書皮,不少人都有過用報紙或者掛歷紙包書的經歷,而書衣則是用較為耐磨的布料制作而成。回首“書衣”發(fā)展的歷史,就曾經歷了卷軸裝、經折裝、旋風裝、蝴蝶裝,以及線裝、精裝、平裝、工藝裝等過程。
一個滿腔熱情,一個經驗豐富,梁晴和劉靜開始一起嘗試制作書衣。
沒有任何圖紙和參考,書衣的制作過程也充滿了曲折,不是尺寸不合適,就是縫合接口太厚顯得不平整。從第一次嘗試到最后的成品,梁晴和劉靜足足返工了4次。
梁晴是一個特別重視細節(jié)的人,從書衣的選料到做工,從一個小配飾的紋理到一根線的顏色,她都不肯輕易妥協(xié);而劉靜多年的制衣經驗,則為每一件書衣作品提供了質量保障。
第一批書衣制作完畢放進梁晴的咖啡館里,驚艷了不少顧客,也為咖啡館增色不少,甚至有人愿意花錢購買。
說起制作書衣的初衷,梁晴說,讀書需要一種儀式感,現在讀紙質書的人越來越少,她希望用書衣這種形式,引起人們對紙質書的關注,讓更多的人加入到讀書的行列中來。在梁晴的影響下,不但店里的客人,連店員都開始加入到讀書的行列里。
“書卷是內心的江湖,我愿用精致的書衣為它穿上五彩的霓裳。”咖啡館昏黃的燈光下,梁晴拿起一本包了書衣的書,微笑著說。
看著梁晴手里穿著漂亮書衣的書,沉浸在咖啡館里安寧的氣息里,品著她說的話,“讀書需要儀式感”,確實是!當你打你一本包裝精美的書,當你與萬千書海尋覓到一本自帶儀式的新書,那種美好的體驗,那種閱讀的渴望,或許是從“看臉”開始的。古人“沐浴焚香,撫琴賞菊”,這是怎樣一種美好的儀式感?看書、朗讀如此,生活也會多一些色彩和曼妙。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