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大地,物華天寶,歷史上其中十個區各有其知名的物產,并多以“三寶”而稱,只是不同時期有所變化,而今有的依然為當地的特產,有的逐漸消失了。
所謂“三寶”,即某一地區或區域最具代表性的三種特產,其特點是歷史悠久,種植或產量較大,并久負盛名。
房山三寶
大石窩玉、長溝米、良鄉板栗
大石窩鎮以漢白玉礦藏豐富聞名于世,其開采加工歷史可追溯到戰國燕時,且品種多,質地優良。北京皇家園林所用的石料多采自大石窩,大石窩鎮因此被稱為“漢白玉之鄉”,至今仍在開采。
長溝鎮地處燕山腳下的山前暖區,土地肥沃,水源豐富,氣候條件獨特。早在明清時期,所產“清水稻”即因其米質柔軟豐腴、潔白如玉而作為貢米為宮廷御用,且有“九蒸九曬如初”之說。
良鄉板栗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多產在金陵所處的大房山一帶(金代屬良鄉),其特點是個兒小,殼薄易剝,果肉細,含糖量高,是尚好的滋補品。
門頭溝三寶
妙峰山玫瑰、齋堂煤、軍莊京白梨
妙峰山的玫瑰花具有花型大、顏色深、花瓣厚、香味濃、含油高的特點,自宋代至今已繁衍數千畝,堪稱“華北一絕”。門頭溝妙峰山有“玫瑰之鄉”的美稱。
門頭溝素有“北京煤源”之稱,煤質上乘,儲藏量大,自古為京城的主要能源,其中齋堂一帶是煤炭開采歷史較早的地區,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但隨著門頭溝區地脈文化生態經濟圈的建設,門頭溝正朝著無煤區的方向發展
軍莊鎮的京白梨早在清代就成為上等果品進貢朝廷,其果實扁圓,呈金黃色,皮薄肉厚, 味道酸甜,有濃厚的香味,頗受人們的青睞。
昌平三寶
十三陵柿子、西峰山棗、果莊山黃杏
十三陵柿子因其形如蓋帽,果實基部又像磨盤,故稱“大磨盤柿”,不但個兒大味甜,冬季放軟后,皮軟、果汁甜濃,俗稱“喝了蜜”,明代為皇陵貢品。
流村鎮西峰山的小棗也有幾百年的歷史,鮮棗果實長圓形,果皮赤紅光亮,果肉細嫩、酥脆、多汁、甘甜清香,干棗肉厚核小,果肉拉開有絲,是棗中精品。
十三陵鎮果莊一帶的山黃杏,又稱金玉杏,已有上百年的栽培歷史,以其果大、肉厚、味道酸甜可口,老少咸宜,既可鮮食又宜加工成果脯和罐頭。
平谷三寶
井兒峪柿子、蘇子峪蜜棗、磚瓦窯紅肖梨
王辛莊鎮井兒峪所產柿子,果肉淡黃色,味甜多汁,無核、肉軟、易脫澀,以色、形、味俱佳聞名。
大華山鎮蘇子峪的蜜棗,清初便開始種植,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果皮薄,果肉致密且脆甜,品質上乘,曾是宮中的御用果品。
大華山鎮磚瓦窯村的紅肖梨個兒大,肉厚,色鮮,味甜,也曾是清宮御用果品,有“御果園”的美稱。
延慶三寶
媯河魚、永寧豆腐、八達嶺御酒
有延慶“母親河”之稱的媯水河盛產鯉魚,故稱“媯魚”,頭小身大,“味極肥美,他地無”,尤其是春天開河魚,更加鮮美細嫩,是延慶一道著名美食。
永寧豆腐從漢代起就有記載,自明代起塞外就流傳著“南京到北京,要吃豆腐到永寧”,清朝成為宮廷貢品,曾經有過家家戶戶做豆腐的歷史,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豐富的營養價值一直流傳至今。
歷史上延慶盛產高粱,所以釀酒歷史悠久,特別是從清泉堡經永寧到新華營有一條地下水線,水質清香,以其釀酒,酒味清香、甘洌醇厚,因延慶以八達嶺而著名,故稱“八達嶺御酒”。
順義三寶
東府稻米、李遂熏肉、紅銅營烤煙
北小營鎮東府一帶所產的稻米,清代為宮廷貢米,因色純白,無光澤,粒長大且飽滿而俗稱“大白王”,又因其可連續蒸煮三次不變形而稱“三伸腰”,熟后性粘而濃香。
李遂熏肉是京東傳統熟豬肉制品,品種繁多,有大約20個品種,有豬頭、豬肘、豬肚、各種熏腸等,統稱為李遂熏肉。制作工藝獨到,品種繁多,色澤美觀,味道獨特,遠在清嘉慶年間就名揚京城。
趙全營鎮紅銅營的烤煙實為曬煙,其品味類似烤煙,味道醇厚,口感柔適,灰白火亮,新中國成立前在京城久負盛名,而今少有種植。
懷柔三寶
板栗、杏仁、虹鱒魚
懷柔栽培板栗歷史悠久,早在明朝時,皇家在祭祀時就用懷柔板栗作供品。懷柔區處在燕山山脈,從地理位置、海拔高度、降水量、溫度、土質等條件上都十分適合板栗生長。其含糖量高,香甜可口,京城著名的糖炒栗子多以此為原料。
懷柔北部山區多杏樹,其杏仁味甘且清脆,營養豐富,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作用,是京城早年間頗受青睞的干果。
懷柔山泉眾多且水溫較低,十分適合虹鱒魚、鱘魚等冷水魚生長。特別是虹鱒魚,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著稱,如今仍是懷柔最有特色的美食。
密云三寶
黃土坎鴨梨、墳莊核桃、西田各莊金絲小棗
不老屯鎮黃土坎的鴨梨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素有“梨中之王”的美譽。果體碩大、果核細小、果皮金黃、肉厚酥脆、味美香醇。
西田各莊鎮墳莊的核桃樹種植歷史悠久,在清代就是皇家的貢品,具有個兒大,皮兒薄,味道純正,嚼起來香脆適口,過夏不生蟲等特點。
西田各莊的金絲小棗以核兒小,果皮薄,果汁多,味道甜而馳名京城。既可鮮食,也可曬制干棗。干棗肉厚且富有彈性,剝開果肉可拉出許多金黃色的糖絲,故稱“金絲小棗”。
通州三寶
大順齋糖火燒、小樓燒鯰魚、萬通醬豆腐
大順齋的糖火燒距今已有370多年的歷史,因其制作時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其口感酥綿松軟,甜而不膩,開胃生津。
小樓的燒鲇魚制法講究,只用鲇魚中段,或連刀,或切塊,用純綠豆淀粉衣裹,經過三燉三烤,然后拌入輔料,溜炒勾芡后出勺。其色澤金黃,外焦里嫩,味美可口。
萬通醬園的醬豆腐是靠運河從浙江紹興采購坯料,到通州后再加工而成。腐質細潤,芳香撲鼻,早年間其曾以攝人的美味而紅極一時。
大興三寶
龐各莊西瓜、醉流霞白酒、李營白水羊頭肉
大興區種植西瓜的歷史已有600多年,早在元代就成為宮中御用果品,不但種植面積大且品種多,皮薄而堅韌,瓤色鮮紅柔和,肉質脆且沙,在京津一帶頗負盛名。
醉流霞白酒是黃村鎮的特產,酒液清澈透明,酒體醇厚,綿甜爽凈,余味悠長,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酒”之稱。
黃村鎮李營白水羊頭制作工藝、作料配制上都有獨特之處,以其選料精、涮洗干凈、刀工細膩、大刀薄片、味道醇厚、色澤潔白、清脆利口,醇香濃郁,脆嫩清鮮著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