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北京懷柔區南吉利村的赫金才在他的金才民俗旅店忙碌起來。從17年前赫金才的金才農家院日新月盛,到這幾年他的拉薩白雞享譽京城,無不體現著赫金才的生財智慧和懷柔區民俗旅游的如日中天。不過,他最感謝的還是攝影人。
在箭扣長城腳下,有個清幽寧靜的村子——南吉利村。雁棲鎮南吉利村位于懷柔區縣城西北部,距離城中心98公里。這里是距離箭扣長城最近的村子,驢友、攝影愛好者們多從南吉利村爬上“野長城”,于是這里理所當然成為了他們的聚集休憩之地。
攝影人帶火箭扣長城
從城區驅車2小時,我們駛過蜿蜒的盤山路,飽覽崎嶇山路旁青山黛石縱橫交錯,白云碧空相映生輝的景象。順著雁棲湖會址,翻過層巒聳翠的大山,再經過無數“發卡彎”,我們來到了這個古風淳樸,清幽秀麗的村莊。
這是一個人口不到400戶的山村,但是這里的民俗旅游卻紅紅火火,三分之一的村民都經營起了農家院。這多虧了他們身后著名的箭扣長城。
走入南吉利村的一家名叫金才民俗旅店的農家院中,老板赫金才就熱情地跟我們打起了招呼,好像我們是多年不見的老友,迅速讓初次見面緊張的心放松下來。
說是民俗旅店,其實就是農家院。這里的農家院主人都是當地人,十分熱情好客。他們知道來到這里的游人都是為了這箭扣長城秀麗的景色,自行當起了盡職盡責的導游,把山上、城堞上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的名稱和來歷講得清清楚楚、津津有味。落腳休息的功夫,游人就已經通過一言一語的聊天,把箭扣長城的歷史和各個季節周邊值得玩的景點熟絡了個遍。
要想了解一個地方,一個景點,就該和當地人聊聊天。赫金才說起了腳下的這片土地:“這個村子最該感謝的就是攝影人。”第一批攝影人來到了這里,把這里的美景用鏡頭記錄下來,讓人們知道了在懷柔深山中還有這么奇險秀麗的長城。“箭扣,箭扣,就是攝影人叫出來的。”
2000年左右,箭扣長城得到眾多攝影愛好者的關注。他們連夜爬長城采風,下山后饑腸轆轆,走進村民家里試探著問能否在家里吃一頓飯。“我們做什么,他們就吃什么。”到后來箭扣名聲大作,更多的影友來此攝影,驢友來此一覽秘境,對農家院的需求與日俱增,村民紛紛加入進來。
民俗戶殺了個“回馬槍”
在20年前,這里還是一個恪守自然法則,在四季交錯中勤勞耕耘的平靜山村。村民家中年輕人出去打工,老人在家留守。然而通過攝影愛好者的鏡頭,箭扣長城名氣大增,這里搞起了民俗旅游,年輕人也愿意回到村里做起生意。民俗戶一方面滿足了來這里探秘的游客休息的需求,一方面給這個一直以來靠天吃飯的小山村帶來了可喜的旅游收入。那時赫金才看到了民俗旅游的發展前景可期,醞釀起農家院的生意。
金才農家院在2000年左右已經小有名氣,那時赫金才常常幫影友帶路、扛攝影器材上長城,他的熱情讓他結交到了不少現在十分有名的攝影大家,他家也成為遠近頗受歡迎的農家院。長城攝影論壇的版主“容兒”,與赫金才在金才農家院結識成為摯友。“以前有了困難他知道了,都會埋怨我沒早點兒跟他說。”在經營農家院期間,赫金才結識的影友還為他提供了一個致富的機會,他的拉薩白雞成了北京獨一份的熱銷品牌。
金才農家院的西藏白雞,從西藏拉薩引進,以其羽毛潔白、體型嬌小、雞肉緊實、雞蛋營養價值高而著名。在摸索出飼養拉薩白雞的養殖經營之道后,赫金才不放棄箭扣長城腳下日益發展的民俗旅游的商機,于是在兼顧著拉薩白雞優質養殖的同時,做起了“回馬槍”式的民俗戶。
何謂“回馬槍”?在《長城保護條例》出臺前,來到箭扣長城爬野長城的驢友和影友眾多,當地的民俗戶也在那時逐漸開辦起來。可當《條例》出臺后,明令禁止攀爬野長城的規定影響了農家院的生意,于是在機緣巧合下,赫金才做起了拉薩白雞的生意。而時至今日,民俗旅游再次讓村民看到了商機,于是像赫金才這樣的村民決定殺個“回馬槍”,重新將農家院打造一新,以特色帶動發展。
這些性子野的藏白雞散養在金才農家院后面的山頭。山上還種植了桑樹、西梅樹等果樹。游客在農家院休息之余還可以到幾十米外的山上看白雞,隨手摘下樹上甜蜜的果實品嘗。去年新翻修的農家院,赫金才還有些不滿意,“現在周末全家出游的多了,農家院‘四白落地’像賓館一樣,我明年要把這兒再做出特色來。”
“家”一般的民俗旅店
或許游客選擇走進農家院,只是為了尋找果腹之所。但是赫金才的農家院卻能給游客帶來家的感覺,不僅僅是因為一道道接地氣兒的佳肴,還有這位勝似親兄弟的老板。赫金才經營著屬于自己的農家院,腦子里卻盤算著怎么才能讓農家院也屬于游客。
金才民俗旅店由赫金才夫妻倆經營。妻子做出一桌拿手的農家菜,游客吃著散養的西藏白雞和供給北京別墅區住戶的藏雞蛋,還有自產的蔬菜和山野菜,體驗著無污染的農村生活。拋開對過去農家院固有的衛生條件差的印象,這里的硬件設施可以說是大有提升。住宿客房、餐廳、包括衛生間都干凈整潔。開了15年的農家院后,在2016年赫金才把原有的院子翻修,接待能力相比多年前也大有提升。保留了農村特有的“大通炕”的同時,在每一個房間修建了衛生間,滿足了游客洗漱的需求。
走進金才農家院的客廳,兩面墻上掛滿了攝影愛好者鏡頭下箭扣長城的照片,其中不少還有攝影師親筆寫下的“贈予赫金才”的祝福留念的字跡。除了照片還包括一幅“箭扣長城風光無限”的書法作品,這些作品背后是這間農家院這些年靠真情結交的一副副面孔。窗下有一盆長勢不錯而又精致的多肉植物,與這里的樸實感有些反差卻又十分活潑。一張木質的桌子上鋪著民族風的桌布,擺放著這里獨有的藏雞蛋,同時盛放雞蛋的柳編籃子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這些籃子都是赫金才參加村里組織的柳編學習后親手編織的,他笑著說“我這水平就代表了南吉利民俗戶的最高水平了!”
金才農家院目前能夠接待15人左右,對于目前的接待能力,赫金才說:“通過出去學習,我認為以量取勝不適合自己家,希望人家來了能吃好住好。人多了服務質量跟不上,我更愿意和人交朋友,不讓客人對服務不滿意而影響了出游的好心情。這也是給自己樹立口碑。”
民俗戶有大未來
發展民俗旅游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金才農家院的老板赫金才,在經營之余,還主動到各地學習,吸取各地優秀的民俗戶管理經驗,回來運用到自己農家院的經營中來。
未來箭扣長城下的民俗旅游還大有發展空間,民俗旅游將煥發出勃勃生機。對于金才農家院的未來發展,赫金才也是有了新想法。依靠著遍山全是寶的大山,赫金才已經開始在地里種起了中藥材。“我今年試種了一些板藍根,長得還不錯。”
赫金才帶著我們上山的功夫,我們就領略了依山生活的樂趣。對于山上的藥材,赫金才如數家珍。他兩步一停,腳旁一定有一個我們熟悉的中藥材。“這是益母草,這是藿香”。“你看這是野韭菜,味道比市場上的濃。”山上的山野菜赫金才也能一一辨認。今年他計劃著把中藥材和山野菜引入到農家院中,中藥材可以泡藥酒,可以在合作社中深加工,成為農家院產業鏈中的一環。山野菜能讓游客吃上城里吃不到的最新鮮的野菜。
箭扣腳下的風景一年四季值得駐足留戀,春天的桃花,夏天的云海,秋天的紅葉,冬天的白雪。四季的輪回體現著自然的變幻。赫金才以他的真心經營著金才農家院。就像他說的:“許多打電話問我箭扣長城當天天氣的人我都不認識,但是我從來都是實話實說,天氣不好就不能忽悠人家過來撲了空。”無形間,金才民俗旅店就此打響金字招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