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棗聞天下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美麗鄉村 作者:特約記者 溫來生 字號:【

  七月十五花紅棗,八月十五棗打完。走進久負盛名的“京郊大棗第一鎮”懷柔區橋梓鎮溝溝岔岔,3.5萬畝有機尜尜棗笑靨迎賓,亮晶晶、紅嘟嘟,像無數顆紅瑪瑙壓彎了枝頭,讓人垂涎欲滴,敬候“吃貨們”采摘嘗鮮兒。一度瀕臨滅絕的北京特色果品尜尜棗,如今又回到尋常百姓身邊,不僅送來了秋涼里第一道甘貽,更成長為當地鎮村的生態樹、搖錢樹、產業樹,映紅了第一、二、三產業,實現高效種植業、高附加值加工業和高端文化旅游服務業的全面覆蓋。

  “前些年,眼瞅著這些不長莊稼的禿山頭發愁。如今,這里棗林纏腰,流金淌銀??”懷柔區橋梓鎮東鳳山村果農鮑品賢承包200畝山場,并利用山上野生酸棗嫁接尜尜棗,今年他家的鳳迎大棗園產棗預計將達到1萬余公斤,收入20萬元。“別看這棗小,一顆小棗就是一個‘金疙瘩’。”指著掛滿枝頭的尜尜棗,鮑品賢一臉喜悅。

  尜尜(音:ga ga)棗的一大特色是模樣有特點,兩頭小,中間大,極似兒童玩兒的尜尜,也因此得名。二是甜脆可口,且果皮光滑,皮薄肉厚,含有多種對人體十分有益的營養物質,具有安神補腦等功效。三是營養豐富,“一日三顆棗,一生不顯老”,鮮棗是維生素C含量的無冕之王。

  地處懷柔區西北部的橋梓鎮山場面積廣大,歷史上就是北京周邊盛產棗類的一塊風水寶地。這里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宜大棗生長,野生酸棗資源豐富,有充足的嫁接砧木大棗品種。此外,該鎮屬于中緯度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光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秋季時間長,有利于糖含量的積累??這些優質的自然條件為尜尜棗的生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造就了“橋梓尜尜棗”的特有品質。

  走進園區,棗園里的大棗,亮晶晶、紅嘟嘟,像無數顆紅瑪瑙壓彎了枝頭,一伸手就能采摘,不管是老人、孩子,都可以在這里體會到收獲的喜悅,感受采摘的樂趣。每年8、9月份,尜尜棗進入采摘期,每天的采摘客絡繹不絕,豐收的笑聲傳遍了棗園的每一個角落,更傳進了村里棗農的心里。

  “如今在俺們村,每家都有一二百棵棗樹,棗的收入已占很多農民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鮑品賢介紹,村里還成立了鳳山谷大棗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成員達到650人。作為大棗專業合作社創始人,早在1998年,鮑品賢就開始在自己承包的1000畝荒山上改造嫁接栽植選育尜尜棗。歷經十幾年的艱苦創業,東鳳山大棗采摘園已發展成為全市一流標準的優良“尜尜棗”標準化采摘園,輻射帶動全鎮年產優質尜尜棗幾百萬斤。

  目前,橋梓鎮共有24個行政村,上千戶農民嫁接、栽植尜尜棗,栽植面積已超過3.5萬畝,其中可采摘面積達3萬畝,包括尜尜棗、梨棗、金絲棗、冬棗等10余個名優品種,平均年產量超過100萬公斤。其中,尤以尜尜棗最為有名,是該鎮獨有的傳統名優果品,主要分布在東鳳山、蘇峪口、紅林、岐莊、前辛莊、上王峪、新王峪等村,2008年還有幸被評為奧運推薦果品。

  由于今年雨水較往年偏多,氣候適宜,大棗長勢良好,預計產量將突破200萬公斤。與此同時,成熟期也較往年提前,預計8月25日將陸續進入成熟期,并一直持續到11月初。鎮旅游辦負責人介紹,根據果園規模不同,可供接待團隊、散客采摘訂購。

  現如今,“橋梓尜尜棗”已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準,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除了成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該果品還獲得過多項殊榮,如:2006年在北京奧運推薦果品評選中獲一等獎;2008年在國家級的棗評比鑒定會上,被評為“中華名果”;2009年被選定為建國60年大慶特供果;2013年榮獲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

  隨著橋梓尜尜棗知名度的不斷提升,該果品已經成為懷柔區采摘季接待團隊、散客采摘訂購的重要果品。目前,橋梓尜尜棗采摘年均可接待游客9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億元以上,成為活躍京郊鄉村游秋季市場、拉動假日旅游消費的重要品牌。

  一顆尜尜棗,富了千萬人。在帶動了一個產業的同時,尜尜棗還帶動了萬余棗農脫貧致富,更成為橋梓鎮拉動農業、工業、商業、旅游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未來直接或間接的效益,更是不可估量。這一筆“棗”賬可得好好算一算。

  而更具有深遠意義的是,隨著尜尜棗原料產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其推廣的棗樹種植,極大地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目前,以橋梓鎮各村為核心,懷柔區已有5萬人從事尜尜棗種植、收購、研發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工作,極大地促進農村及地方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民轉型就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極大貢獻。就拿東鳳山村來講,作為尜尜棗種植主產地之一,全村家家戶戶種尜尜棗,戶年均增收3萬多元。

  如何把資源優勢變產業優勢?在尜尜棗冰爽飲料生產車間,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棗香味,一顆顆核小肉厚的尜尜棗經過去核、清洗、烘干、脫水、榨汁等10幾道浸提工序,便成了一瓶瓶香甜可口的濃縮棗汁。“經過集中調研,所走的路線就是借助工業化手段,圍繞棗加工做強二產。通過強企聯合、科企聯姻、招大引強,大力培植發展小棗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引導和扶持他們規模向‘大’、開發向‘高’、產品向‘名’發展。”橋梓鎮黨委書記李樹海介紹,2011年橋梓鎮同國家特需辦簽約了專供中央國家領導人食用棗的供應合同。隨后,又與北京市科委簽約成為首家由尜尜棗生產加工的冰爽飲料企業。這兩項合同的簽訂,將更加有力地帶動全區乃至全市的大棗產業發展,更好地帶動全市棗農致富增收。

  尜尜棗如今已成為橋梓鎮農民的“樹下糧倉,樹上銀行”,成為致富一方的特色產業。如今,京郊第一棗鎮風情游已發展成為集紅棗采摘、文化游覽、養生體驗、農家餐飲為一體的近郊生態旅游項目,橋梓鎮尜尜棗文化的品牌影響力、區域帶動力、產業輻射力不斷增強。在橋梓,你隨便走到哪里,一說起尜尜棗,人人都眉飛色舞,再說前景,人人都面露自信的微笑。

  以棗為媒,發展旅游經濟。連續舉辦多年的橋梓鎮大棗文化節,把棗區美景與旅游景點結合,吸引了大量周邊縣區和市內的游客到橋梓觀光旅游、休閑養生,既為游客提供了假日采摘、放松的好去處,也帶動了棗農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從賣原料到賣產品,再到賣文化,橋梓尜尜棗通過產業升級不斷催生消費新熱點,一顆小棗串起了集農業生產、制造加工和旅游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鏈,年產值達5億元。

  “真甜!”“是啊,這棗子甜得我都快把舌頭咽下去了。”在棗園隨手摘下一顆熟透了的尜尜棗塞進嘴里,游客們立刻被尜尜棗特有的香甜俘獲,一邊向棗林深處漫步,一邊摘下更多的甜蜜放到舌尖,也留在心里。橋梓鎮農辦負責人介紹,尜尜棗渾身是寶。從棗皮中可以提取價值18萬元一噸的棗紅色素,枝干和根可以制成工藝品,核可以制作活性炭,棗可以制成棗片、棗茶、棗汁、棗酒等多種產品,果肉、果核、樹皮還可以入藥,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為了促進文化與經濟融合,橋梓鎮大力圍繞尜尜棗文化發展旅游,先后投資千萬元開辟建設了尜尜棗文化走廊、名人園、結義園、母子樹、百棗園等文化景點。同時,通過舉辦“棗鄉風情”書畫攝影展、民俗文化展、百人寫棗書法大賽等多項活動傳播棗文化。

  由“點點紅”到“滿庭芳”,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橋梓尜尜棗”,現如今正以一顆顆綠色生態的紅棗沖進人們的視野,在懷柔乃至京郊的版圖上漸次凸顯。不僅如此,橋梓鎮棗農們雖然種的是尜尜棗,但賣的卻是品牌、是風景、是文化。小小一顆棗,實現了從農家土產到文化品牌的華麗蛻變,且身價還在不斷飆升??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