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湖養生谷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它以前是懷柔區渤海鎮大榛峪村的一條荒山溝,因它又狹又長、彎彎曲曲,老百姓習慣叫它鯰魚溝。說起養生谷這個好聽名字的來歷,多虧了一個人,他就是臺灣國民黨原主席連戰的親叔叔連汝安老先生。連汝安曾任中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會會長、北京中醫研究院院長,對中醫學和養生頗有造詣。一次,連汝安老先生領著十幾位離退休首長到山谷里旅游,經不住深谷山花野草的芳香,奈不過峽壁溪水潺潺的幽靜,不禁脫口而出:“此地真乃養生谷也。”此時,身邊陪同的景區經理李振中,正苦于鯰魚溝的乏味,想起個好聽的名字。聽了連老先生的話,心有靈犀,茅塞頓開,當即采納了連汝安老先生的建議,把鯰魚溝改叫成了養生谷。現在谷口的一塊大石頭上,還題寫著連戰送給叔叔連汝安的四個大字——國醫泰斗。
夏日的養生谷內,陽光明媚,野花盛開。用青、白石板鋪就的山路,似飄逸的彩帶,彎彎曲曲地掩映在樹蔭里。人還沒到谷口,嘩嘩的溪水聲便聽得格外真切,臨近谷口,清涼甜爽的山風徐徐而來,舔著面頰,撩著發梢,愜意之感油然而生,尚未進谷,人已微醉。
在一簇簇香花的引領下,九潭八瀑似一粒粒碧綠的明珠,一個接一個地映入眼簾。它們像是手拉著手的親姊妹,格外地友好。飛瀑流瑩,潭水清澈。水面上,不時飄過五彩繽紛的倒影。再看看水底,是自由自在游玩的魚兒。
在長達1500米的養生谷中,大大小小的石頭不計其數,景區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請人鑿刻了孫思邈等50多尊古代名醫的頭像以及養生名言,特別是那些薪火相傳的古代養生治病良方,更是遍布峽谷,為前來這里的人們提供了參觀學習養生文化知識和自我保健知識的山野“課堂”。
值得一提的是,景區還將溝谷內的偏坡亂崗子,整理出幾百個高低錯落的小壩臺,精心繁育了近百種中草藥材,并在每種草藥苗旁樹立了說明牌。對其名稱、功效、科屬等內容進行逐一介紹。這些中草藥多屬于花期長、花味濃、花色美的品種,游客可在觀賞中品味花香,在芳香中學習中醫藥知識。
養生谷的源頭,是一座龍王廟。龍王廟前的山泉水從龍嘴里噴射而出,形成的水柱在艷陽的照耀下,流光溢彩,披霞掛錦,煞是好看。關于龍王廟前的龍泉源頭,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很早以前,這里的龍王廟供奉著五條龍神,它們分別是黃龍神、白龍神、黑龍神、山龍神、水龍神。五龍神職責就是興云布雨,為人們消除炎熱與煩惱。為此,祈求龍神恩澤于民便成了這一帶民間普遍的信仰。
一日,一位老者來到這里,見此處青山環抱,綠樹成蔭,白云飄逸,鳥兒飛翔,頓有如臨仙境之感。就在老者感慨萬千之時,突然,眼前清泉噴涌,銀花四濺,在廟前砸出了潭坑不說,還波濤洶涌,順山而下,形成一條河流。河水所到之處,亂石翻滾,所向披靡,形成了九潭八瀑。見此情景,老者欣喜若狂,當即吟詩一首:“洪浪奔騰來,唯我立河邊,五龍現真身,谷中顯九潭。”說完,老者飄然而去,洪水消退之后,留下了這眼龍潭甘泉。
如今,面對甘甜的龍泉,前來這里的人們不免要喝上幾口,甘泉水下肚,頓感神清氣爽。為了讓家人品嘗到這純凈的山泉水,一些來此旅游的人還有備而來,取水帶回家中,燒開沏茶,供親朋好友品味。由此,養生谷的山泉,便有觀賞之外的另一種用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