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風雨歷程香水園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美麗鄉村 作者: 字號:【

  歷史總是有許多謎團讓人無法破解。然而,當我們沿著它的脈絡去仔細追尋時,卻發現,那些曾經發生的故事竟是那么的精彩紛呈,耐人尋味,并給我們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教訓和啟示。

  元代統治中原以后,曾在今延慶東部的上、下花園村一帶建有一座龐大的園囿行宮。這里作為元朝皇帝北巡的納缽行宮,不僅曾降生過“以儒治國”的一代明君元仁宗,而且在元代的百年歷史中,曾發生過多次具有影響的歷史事件,左右著大元帝國的政治格局,這就是史書中提到的“縉山行宮”——香水園。

  納缽,亦作“ 納寶 ”。契丹語譯音。相當于漢語的“行在”,是元時皇帝駐蹕的行營。據《隆慶志》載:“香水園俗名東花園,在州城(今延慶)東北十二里”?!堆討c州志》也說:上花園村北五里有香水河,香水園名稱可能來源于此。

  據實地勘察,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上、下花園村還有幾條河流從村中流過,村里人對此也記憶猶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上游古城水庫(龍慶峽)的修建和連年干旱,當年經過村里的幾條河流逐漸斷流枯竭,只有幾條干河溝見證著當年河流的曾經存在。結合史料推斷,當年縉山行宮的位置應就在附近。

  據史料記載,金大安三年(1211年),成吉思汗第一次率軍進攻金朝。經野狐嶺、會河堡之戰后,金兵全面潰退,蒙古軍攻入居庸關,并直逼京城,這也是蒙古軍隊第一次進入延慶地區。

  金貞祐元年(1213年),蒙古軍第二次攻金,成吉思汗率元軍主力與金軍戰于懷來(今河北省懷來縣)、縉山(今延慶),致金軍十余萬人大敗,蒙古軍乘勝直抵居庸關北口(今八達嶺),這是蒙古軍隊第二次進入延慶地區。經過這兩次打擊,金軍元氣大傷。

  金正大八年(1231年)夏,窩闊臺經居庸關入官山(今延慶官廳水庫南山口),隨后,拖雷過中都,出北口(八達嶺),住夏于官山。這也是史書中第一次記載蒙古人在延慶“住夏”,延慶“夏都”的稱謂便出于此時。

  公元1251年,蒙古汗即位,任命忽必烈總領中原漢地。忽必烈“行漢法”,在以漢人為主體的金蓮川(今河北沽源)建立幕府。其登基后,升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為上都,改中都(今北京)為大都,連接兩都之間的“輦路”便形成于此時。

  元朝統治中原后,每年夏季,皇帝都要北巡上都避暑,秋季返回大都過冬。為了方便皇帝一路住行,便在兩都之間沿路修建大量行宮別院,供皇帝及文武大臣休憩。香水園位于兩都之間,輦路之上,香水園行宮當建于此時。這也標志著元朝對延慶全面統治的開始。

  元末文學家周伯琦曾跟隨元順帝(元惠宗)北巡上都,其所著的《<扈從詩>前序》中記載:“啟行至大口 ,留信宿,歷皇后店皁角 ,至龍虎臺 ,皆納缽。猶漢言頓宿所也”并詳細地記載了元大都(今北京)到元上都(內蒙古正藍旗)的四條道路——西路、驛路、輦路、古北口路。

  皇帝北巡上都的路線被稱之為“輦路”,此路平民不能輕易接近或任意毀壞。輦路自南向北建有大口、龍虎臺、居庸關北口、甕山、車坊、香水園、黑谷、色澤嶺、龍門等多處行宮,其中最著名、規模最龐大的當屬香水園行宮。該處作為曾降生過天子元仁宗的重要行宮,在元代政治斗爭中曾發揮過一系列重要作用。

  在這四條道路中,除古北口路在密云外,其余三條道路都經過延慶。其中輦路與延慶最為密切。輦路,又稱縉山道、黑谷道。在今延慶香營鄉至今有黑峪口村,黑谷道名稱便由此命名。

  香水園之所以如此出名,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隆慶志》載《天成觀碑》說:“西有香水園??當乙酉上巳,電繞斗樞之時,仁宗皇帝誕祥于此”。也就是說,元朝的第四位皇帝元仁宗就降生在香水園。一個地方上降生了一位皇帝,那還了得,也自然引起各方面的關注。元仁宗登基之后,大力推行“以儒治國”政策,恢復科舉,整頓吏治、減裁冗員,頗有中興之勢,是一位較有作為的皇帝。《元史·仁宗紀》中記載:“改縉山縣為龍慶州,帝生是縣,特命改焉”。延慶古稱縉山,仁宗登基后于延祐三年(1316年)升縉山縣為龍慶州;皇慶元年(1312年)五月,令“縉山縣行宮建涼殿”,擴建香水園,至此香水園行宮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大德七年(1303年)春,元成宗自大都出發走輦路(縉山道)北巡上都,當時只有18歲的仁宗,扈從成宗北巡,駐蹕香水園。當時元朝的一些頑固貴族為了自身的利益,便密謀在香水園刺殺成宗,發動政變。成宗對此事全然不知,住進香水園寢殿的一天夜晚,便被叛軍包圍。千鈞一發之際,仁宗急調縉山軍隊護駕,并沖進寢殿與刺客奮力搏斗。后救駕軍隊趕到,挫敗了這次政變,元仁宗立下大功。

  《元史》中關于香水園的最后記載,是天歷二年(1329年)五月 “次香水園”,由此證明,在元文宗前后,香水園宮殿仍然存在。讓人不解的是,這么一座龐大的皇家行宮,卻無聲無息地消逝在了歷史的風雨中,沒有給后人留下任何的蛛絲馬跡,讓一段歷史成了無法解開的謎團。關于香水園毀于何時,學術界也難有定論。至此民間猜測不斷,有說毀于水災,也有人說毀于戰火。不管毀于何種原因,令人遺憾的是,隨著一座行宮的消逝,也讓一段歷史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