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荷氣微風香暗通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美麗鄉村 作者:戶力平 字號:【

  夏日炎炎,荷花盛開。古人多將荷花稱為蓮花,農歷六月也被古人雅稱為“蓮月”、“荷月”。說到蓮花,人們很自然會聯想到有“北京城發源地”之稱的蓮花池。那么,歷史上京城到底有多少處蓮花池?老北京最熱鬧的賞荷之處是哪里?北京是何時開始栽植荷花的?

  遼蕭太后最早植蓮花于延慶“蓮花池”

  荷花,又名蓮花,屬睡蓮科,蓮屬,是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因其花朵碩大,花色艷麗,故有“水生花卉之王”和“花中君子”之稱。據植物學家考證,我國種植荷花的歷史已三千多年。

  北京地區栽植荷花的歷史,遼代以前未見記載。《北京花卉史話》稱:北京種植荷花大致始于遼代。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升幽州為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代陪都。在遼統和二十二年亦即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宋遼締結了“澶淵之盟”后,宋遼維持了百余年的和平,并多有交往。宋朝使臣將廣植于南方的蓮籽贈予遼國,被植于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因其“艷而不妖”,“荷氣微風香暗通”,頗受遼圣宗耶律隆緒青睞,將其視為“國花”。

  遼圣宗時期,蕭綽太后(蕭太后)于縉山縣(今延慶區)媯水之南設行宮,除建有亭臺樓閣外,還辟有一處池塘種植荷花,稱“蓮花池”。每當夏季蓮花盛開之際,蕭太后便于蓮花池旁賞花戲水。《北京市延慶縣地名志》載:蓮花池“遼代成村,縣志載,該地為蕭太后植蓮之所,故名蓮花池。其池為八塊條石圍砌成的泉池,深兩米。”

  北京城的前身是商周時期的都城——薊,建在今天蓮花池的東邊。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記載:“湖有兩源,水俱出縣西北,平地導泉,流結西湖。湖東西二里,南北三里,蓋燕之舊池也。”此水域金代之前稱西湖、太湖、南湖泊,據傳遼時已有來自上京的蓮花栽植于此,但為數極少,未成景觀。

  清代北京曾有三十八處“蓮花池”,什剎海荷花市場最負盛名

  明清時期,荷花已成為北京地區栽植較為廣泛的花卉之一,清代有“奉宸苑三十八處蓮花池”之說。據《京華園林叢談》載:“三十八處蓮花池之地址:在城內的有紫禁城外護城河、南海、中海、北海、積水潭、后海銀錠橋西、地安橋西什剎海,計七處;在西郊的有圓明園、頤和園、六郎莊、圣化寺、北塢、功德寺、泄水湖、耕織園、玉泉山、菱山鋪、湖心樓、暢春園、長河兩岸、萬泉河兩岸、紫竹院、樂善園內、樂善西池、樂善南池、樂善東池、倚虹堂、釣魚臺,計二十一處;在北郊的有德勝門外、立水橋,計兩處;在南郊的有大紅門、草橋、鎮國寺、團河、南蓮花池子、北蓮花池子、萬泉寺及京師護城河,計八處。”“奉宸苑”是清廷所設官署,為內務府所屬三院之一,掌管皇室苑囿園林。這三十八處蓮花池均屬“官管”,是帝后、皇親國戚及王公大臣們賞荷之所。

  除了奉宸苑這三十八處蓮花池外,京城的許多寺院內也栽植蓮花。佛教有“花開見佛性”之說,這里的花即指蓮花。由于蓮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義,蓮花被視為 “圣花”,成為佛寺中常見的吉祥花。

  老北京有“崇效寺的牡丹,天寧寺的荷花”之說。天寧寺位于廣安門外北側,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間,時稱“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天寧寺高僧皆喜歡植荷,多為盆栽水養。在每年的盛夏,高僧們用大缸養荷并擺放院內,粉色、白色的荷花爭相競放格外艷麗,其中最為名貴的是翠綠荷花。天寧寺成了老北京夏天賞荷的重要去處之一,尤其是陰歷六月二十四日,相傳為荷花仙子的生日,前來參佛觀荷者絡繹不絕。

  清末民初,京城賞荷花的最熱鬧的地方是什剎海和朝陽門外的菱角坑、東便門外的二閘。其中,以地處什剎海西岸的荷花市場最負盛名。在此賞荷,如臨水中,伸手還能摸到荷花蓮蓬。《清代北京竹枝詞》曾云:“柳塘蓮蒲路迢迢,小憩渾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斷,晚風吹過步糧橋。”

  荷花市場從農歷五月初一直開到七月底,這期間正是荷花從含苞欲放,到花朵盛開,再到蓮蓬結籽的整個花季。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誕”,即荷花仙子的生日,這里還會舉辦“觀蓮節”。京城百姓爭相前來游覽,文人墨客齊聚在茶棚酒肆賞荷納涼、飲酒作詩。清末震鈞所撰的《天咫偶聞》曾這樣描述過當時的情境:“都人游蹤,多集于什剎海,以其去市最近,故裙屐爭趨。長夏夕陽,火傘初斂。柳陰水曲,團扇風前。”《北京俗曲十二景》中也曾唱道:“六月三伏好熱天,什剎海前正好賞蓮,男男女女人不斷,聽完大鼓書,再聽十不閑。逛河沿,果子攤全,西瓜香瓜杠口甜,冰鎮的酸梅湯打冰乍。買了把子蓮蓬,回轉家園。”

  雍正時期圓明園福海廣植荷花

  佛教視蓮花為“圣花”,清代皇室篤信佛教,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對蓮花更是格外青睞,因而在御園中廣為栽植。

  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花園,胤禛繼位后該園升為御園,隨后大興土木。據傳園中所植的花木,都是根據雍正的旨意栽植的。因其自封佛號“破塵居士”,所以將佛教“圣花”蓮花廣植于福海等處,有千葉蓮、重臺蓮、睡蓮等。雍正時期,觀荷詠荷不僅是皇家夏日生活的一大樂事,也是賞賜群臣的一種方式。

  圓明園栽植荷花最盛之時為乾隆年間,園中的“曲院風荷”、“濂溪樂處”“多稼如云”等景點都曾廣植荷花。“曲院風荷”本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后被乾隆移植到圓明園,位于福海西岸同樂園南面,是仿照杭州西湖曲院而建,殿前有一座橋亭,過橋便是一個人工挖掘的大荷花池,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關于圓明園賞荷花,還有一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和和珅一起在圓明園泛舟,由于景色宜人,涼風襲面,就慢慢地進入了夢鄉。忽然看到對面一條小船上坐著一個漂亮姑娘,長得很清秀,如仙女一般,乾隆皇帝上前詢問芳名,姑娘答道“荷花”。乾隆皇帝想再發問,姑娘的船卻走遠了,乾隆皇帝一著急就驚醒了。和珅為討好乾隆皇帝,遂命人在園中種下很多荷花。

  乾隆對圓明園的荷花長勢、開花時間的早晚等格外關注,每年荷花盛開時節均駐蹕于圓明園,對荷花細致品察,并寫下“香遠風清誰解圖,亭亭花底臥雙鳧”等很多賞荷詩句。

  頤和園種植荷花的歷史由來已久,尤其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時期,荷花曾成為昆明湖湖面獨特的一景。在慈禧太后留下的眾多照片中,有多張是慈禧太后與侍從們在昆明湖荷花叢中拍攝的。曾在慈禧太后身邊的女官德齡回憶,他哥哥勛齡曾在國外研習過攝影術,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奉旨進宮,攜帶全套照相器材,為慈禧太后拍照。有一年盛夏荷花盛開時,慈禧太后特召勛齡到頤和園,隨后令太監將無篷平底大船駕至昆明湖荷花叢中。慈禧太后扮成“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李蓮英扮成守護神韋馱站其身右,左邊是扮成龍女的宮女,然后借助船下環繞的蓮花,拍攝多幅照片。誰知沖洗出來之后,慈禧太后都覺不太滿意。于是,她又扮成觀音模樣,以叢竹、山石為背景,前面專門擺上幾盆盛開的荷花,讓太監李蓮英、崔玉貴扮成護法童子站立左右,重新拍照。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