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蘇地區(qū)轄八縣一市,阿克蘇地委、行署經過調研,按照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要求并結合每個縣市的特色,決定大力推進“八縣一市一品”的發(fā)展目標。為此,筆者走訪了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鄉(xiāng)加依村,該村距離新和城區(qū)6公里,現(xiàn)有296戶、1092人,耕地面積2900畝,是新疆最富地方特色的民間樂器制作地之一,是新疆民間民俗文化的生動代表。
中國新疆民間手工樂器制作“第一村”
加依村享有“中國新疆民間手工樂器制作第一村”美譽,樂器制作已有數百年歷史,村里近50%的村民都從事制作民族樂器。其樂器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務院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村里的樂器制作大師艾依提·依明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另有5人為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生于1970年的艾依提·依明,制作民族手工樂器已有35年。如今,他不僅是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鄉(xiāng)加依村民族手工樂器制作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更是徒弟們眼中的“名師”。經他一手培養(yǎng)出的50余名徒弟,遍布全疆各地,個個堅持“手工制作”,靠著這門手藝,他們帶著家人過上了好日子。
“一把上好的都塔爾從選材到制作完成大約需要兩年時間,你可別小看,這看似簡單的手藝,其實需要精雕細琢的真功夫。制作樂器的人一定要會彈奏樂器,不然沒法調教音準,制作的樂器也不精細??”一邊忙著手中的活計,艾依提·依明一邊向筆者做介紹。在艾依提·依明的工作室里,除了他和徒弟們一起制作的堆成小山的都塔爾“肚子”和“脖子”,半面墻上懸掛著還沒裝弦的都塔爾和彈撥爾,外間的陳列室里,裝飾精美的艾捷克、冬不拉、沙塔爾、熱瓦甫、都塔爾、彈撥爾、手鼓??擺滿了整間房子。不僅有實物,還有微縮版的,僅五、六十厘米長的旅游紀念品套裝。一個套盒里包含一個都塔爾模型,一個艾捷克模型,一個熱瓦甫模型和一個彈撥爾模型。“一般的都塔爾,一把可以賣五六千元,特別好的可以賣到一萬元。從年初到現(xiàn)在,我制作了100多把樂器,目前,已經拿到手的純收入5萬多元。我這里的4個徒弟,都在我家免費吃住,學習手藝。他們學成后,現(xiàn)在每人每月我給他們開3000元的工資。”艾依提·依明說。
加依村制作的樂器以都塔爾、彈撥爾、沙塔爾、熱瓦普等最為有名,以其工藝精細、圖案美觀、風格古樸、音質優(yōu)美,贏得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及法國、德國、英國、港澳臺等海內外客商青睞。每年平均可銷售制作的樂器達6萬余件,平均每戶收入達8000元左右,多的達到10萬元。2013年,由國務院新聞辦組織拍攝反映中國鄉(xiāng)村文明、地域風情、特色風貌的十集紀錄片《美麗鄉(xiāng)村》,加依村的風情風貌占了其重要篇幅,全部拍攝制作完成后,作為“國禮”贈送給世界各國友人。2014年2月,在新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舉辦的“尋找新疆‘樂器王’”活動中,加依村收藏的樂器“沙塔爾”榮獲了“新疆樂器王”稱號。
加依村
一個見證了歷史的村莊
1845年,已在新疆“遍行三萬里”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實地勘察完南疆八個城,在奉召回京候補途中,曾在托克蘇托瑪回莊借宿,“托瑪回莊”就在今日的依其艾日克鄉(xiāng)加依村。當地村民得知來了個民族大英雄后,高興地穿上鮮艷的服裝,帶上自制的樂器,聚集在村里的空地上,為林則徐表演了《新和賽乃姆》,用熱情的歌舞向英雄表達敬意。村民點燃篝火,打著鼓唱起歌,彈著都塔爾跳著民間舞,看得林則徐捋著胡須連聲夸贊,當場揮毫灑墨題下了“城角高臺廣樂張,律諧夷則少宮商,葦茄八孔胡琴四,節(jié)拍都隨擊鼓鏜”的詩句。這一年十一月,朝廷重新起用了林則徐,調任陜甘總督。可以說,加依村見證了當時朝廷重臣林則徐的榮光。
加依村更是一個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村莊,在加依村長約1.5公里主街道兩側的124戶民居,保持了最古老的民族建筑風格,院墻和房屋外墻均采用黃土與麥草混合手工涂抹而成。在村里的中心部位,是一座集龜茲文化、漢唐文化、樂器文化于一體的龜茲文化樂器展示中心,陳列著新疆各民族在各個時代使用過的各式各樣樂器。展示廳兩側各擺放了一個黃色鍍金的樂器雕塑,體現(xiàn)樂器文化的魅力。走進展示廳,一幅大型意象畫映入眼簾,畫的中央一位老者騎在駝隊最前方的駱駝上,彈起了都塔爾,悠閑自得,再現(xiàn)了當時絲綢之路的繁華。畫面中還展示了極具新和特色的石窟、古城、遺址、烽燧等文化遺產。質樸典雅的古龜茲風格房屋街道、古色古香的樂器展示中心、自然靈動的小橋小溪,伴隨著悠揚清新的音樂和裊裊升起的炊煙,使整個加依村充滿了詩情畫意。
筆者了解到,師從艾依提·依明的50余名徒弟們,如今都有了自己的店面。靠著這門手藝,過去這些經濟情況困難的農民,如今都過上了好日子。而手工樂器制作也因此后繼有人,得以傳承和發(fā)展。現(xiàn)在的加依村正在成為集民間手工樂器制作、龜茲歷史文化與樂舞藝術展示、休閑度假、旅游購物于一體的古典與現(xiàn)代融合的新農村示范點及特色民俗旅游區(qū)。
前年,為挖掘民間文化遺產,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新疆文聯(lián)、新疆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在全疆開展尋找“新疆樂器王”活動。活動共征集到來自全疆各民族民間手工藝人制作的民族樂器157件,經過層層評選,最終由新和縣選送的“沙塔爾”獲此殊榮。
“天籟加依”讓游客流連忘返
“十步之內,必有工匠”,在加依村,無論推開誰家門扉,都會看到小院里擺滿了成品或半成品樂器。工匠們從采料到加工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且每個過程又獨具特色、自成體系。這在整個新疆的民間藝術發(fā)展史上是相當罕見和突出的。加依村各家工匠用地毯布置得富麗堂皇的樂器陳列室,擺著或吊在房梁上上百件色彩斑斕的精美樂器。在每個工匠的庭院內,除了可以親身體驗民族手工樂器制作的全過程,還可以欣賞到動聽的樂曲和民族歌舞,同時可以品嘗到拌面、抓飯、烤肉等特色民族小吃。“以前村里沒有幾個游客,我們制作好的樂器都要到外地去賣,現(xiàn)在不一樣了,游客越來越多,客戶直接到我們村里來買。我們的訂單也多了,生活越過越好。我做的樂器,最遠銷售到美國。”艾依提·依明的話語里透出幸福和滿足。
如今的加依村是新和縣旅游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一張名片,加依村的發(fā)展對新和縣旅游業(yè)的做大做強舉足輕重。作為加依村“駐村第一書記”的新和縣委書記杜海濤表示,要按照新理念去經營、規(guī)劃加依村,不但要拉長樂器制作、銷售產業(yè)鏈,而且要把加依村打造成旅游文化中心。杜書記說:“加依村是新和縣文化旅游產業(yè)的排頭兵,以它鮮明的民俗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整個龜茲文化旅游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可以帶動新和縣的旅游文化產業(yè)走出全疆,走向全國。”
自2013年6月加依村特色民俗旅游景區(qū)開放以來,因其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已成功接待游客10萬多人。加依村因此被國家農業(yè)部列入首批“美麗鄉(xiāng)村”試點村,被國家民委列入2014年度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fā)展項目支持村序列。
目前,新和縣加依村已注冊成立了“天籟加依”景區(qū)管理公司,實現(xiàn)景區(qū)市場化運營,力爭用三至五年時間創(chuàng)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將給村民帶來更多實惠,村民生活居住環(huán)境將得到更大改善。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