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伊始,北京一帶持續超過8天的霧霾重污染給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心頭蒙上一層陰影。為此,市長蔡奇特意邀請媒體記者、市民代表走進市政府,聽取大家對于大氣污染治理的意見和建議。會上蔡市長坦誠地向與會者介紹了今年10項大氣治污措施,其中第一項就是推動農村“煤改清潔能源”,今年將對700個村實施改造,實現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和南部的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
鄉村無煤新生活
走進通州區崔家樓村村民張鐵生的家,小院很干凈,兩臺空氣源熱泵在院子的角落處。從外觀上看,空氣源熱泵的外掛設備類似于空調。張鐵生說,過去燒煤一年也要四五噸,院子里一大半的地方都堆著黑黢黢的煤,外面冒黑煙,家里到處是黑塵,擦也擦不干凈。過去老人出門溜溜還想著要不要添煤,現在不用擔心了,“冷了就把開關一開,不用半夜起來籠火,夜里睡覺踏實多了。電采暖后一個冬天也就多花一兩百元,但卻比以前舒服多了。” 可以說,“煤改清潔能源”是一項民心工程,極大地改善了北京郊區農村百姓的生活質量。
“煤改清潔能源”工程惠及的不僅僅是郊區農村的百姓,對于在北京生活的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大福音。長期肆虐北京的霧霾每到冬季就越發的猖狂,而霧霾中不僅僅有煙塵等可吸入顆粒物,更有砷、鎘等一級人類致癌物,長期暴露于這些物質對人體健康有明確不良影響。去年年底,知名國際環保組織與北京環境誘變劑學會潘小川教授合作發布發布的《北京采暖季大氣PM2.5中致癌重金屬組分差異研究報告》提到,過去三年北京市出臺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使北京大氣PM2.5中砷、鉛和鎘三種致癌重金屬元素質量比分別下降了85.9%、48.9%和40.7%,其中與煤炭燃燒密切相關的砷改善最為顯著。
頂層設計大戰略
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方針,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盡可能利用清潔能源,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張高麗副總理去年年初在北京座談會以及去年5月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會議上的兩次講話,都要求全面推進環保部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
為此,北京市政府兩次調整全年工作任務,最終確定2016年農村地區村莊煤改清潔能源要完成463個村莊的任務目標,確保不再使用燃煤;對未實施“煤改清潔能源”村莊,實施優質燃煤全覆蓋。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農村”煤改清潔能源”和”減煤換煤”工作,多次深入郊區農村調研,蔡奇市長來到北京就多次進村入戶調研“煤改清潔能源”情況。
北京十四個區認真落實主體責任,快速研究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補貼標準。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年初專門印發了《2016年北京市農村地區村莊“煤改清潔能源”和“減煤換煤”工作方案》。方案中分別就“煤改電”、“煤改氣”實施提出了從企業到村民的支持補貼政策。落實資金預算,抽調專人成立了“煤改清潔能源”專門機構。
在時間緊、任務重、覆蓋面大、困難多、強度高的情況下,采取超常規措施,全力推進工作,并不斷自我加碼。“煤改”任務從年初計劃的200個,到后來確定的463個,到最終實際完成的663個,其中574個村19.5萬戶完成“煤改電”,89個村2.9萬戶完成“煤改氣”,超額完成了2016年確定的任務。比國務院下達的463村莊任務多了200個,超額完成任務的43%。
協調推進攻堅戰
從2016年年初,“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就成為牽動北京上下各個部門、相關企業的重大任務。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國土委、市城管委、市住建委等相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集中研究項目規劃、簡化審批、扶持政策等問題;有效指導各區順利推進相關工作。
市電力公司為了配合“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專門建立了“日管控、周調度”的制度、在關鍵環節重點督導,各區供電公司全面正和施工力量,加快外電網工程建設。
市燃氣集團對管道輻射到的村莊逐村進行了調研、探勘,調動集團部門和分公司、專業機構和基層單位共同推進燃氣工程。
為有效推進郊區農村“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市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聘請了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環科院、中國節能等單位的22名專家組成了專家顧問組,去年7月林克慶副市長主持召開了部分專家座談會,對本市“煤改清潔能源”技術進行了科學論證。
區、鎮、村各級政府相互配合。海淀區建立了“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微信群,隨時通知會議、安排工作。于軍區長和高念東副區長都加入群里,高位協調,及時調度。區相關單位、各街鎮的領導和負責同志100余人加入此群。并開發建設了 “無煤化”信息平臺。平臺具有進度展示、數據統計、動態管理和情況跟蹤等多種功能。
通州區為了順利開展“煤改”工作,及時解決百姓的疑慮和困惑,進行了深入全面的媒體宣傳。
邀請北京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對“煤改電”工作進行集中采訪報道,在通州電視臺播出了“煤改電”專欄節目。
組織138個“煤改電”村的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電力工作者進行為期8天的專題培訓,重點學習“煤改電”政策、設備選型及安裝要點、工作流程、廉政風險防控等內容,并組織到2015年試點村現場參觀交流。
各村印制發放《致“煤改電”用戶的一封信》、《通州區2016年農村地區“煤改電”指導手冊》、《通州報刊專欄》等宣傳材料15萬份,有效促進了農村地區“煤改電”各項政策措施的宣傳推廣。
便民服務全過程
為落實好市政府印發的實施方案,市新農辦出臺了“1+3文件”,提出將農戶取暖作為一個系統進行“一戶一設計”。設備提供方根據房屋結構情況安排設計人員對每家每戶進行一對一專業設計,設計完畢的圖紙經過審批程序才可施工,嚴格保障采暖系統的質量。
作為熱源設備供應商之一的美的中央空調,為了配合“一戶一設計”的要求,更好地完成設備安裝工程,專門在通州建立了一個安裝培訓基地。該基地擁有一個可容納100多人的培訓教室,一個設備現場實地操作教室,還有十余臺煤改電專用設備,用于安裝隊伍的現場理論和實際操作的學習。每支安裝隊伍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經過考核獲得美的頒發的合格證,才可以投入到煤改電的實際安裝工作當中。
大興區青云店鎮先后實施了東辛屯、孝義營、一村、二村一、二村三、東大屯、北辛屯、泥營等8個村的“煤改電”工程試點,針對村民反映的電費高,后續使用費用高的問題,青云店鎮提出在2016-2017年度取暖季期間,本鎮農業戶籍家庭,以戶為單位,符合未使用燃煤且應用新能源取暖條件的農戶,每戶給予一次性獎勵500元。
針對農村居民普遍使用老式鑄鐵暖氣,供暖效果差的問題,房山區青龍湖鎮廟耳崗村集體出資42萬元,統一對本村居民進行暖氣末端改造,安裝新式暖氣片。除部分原有新式暖氣以及因裝修原因不愿改造的群眾外,全村共改造暖氣142戶,改善了群眾冬季供暖效果。
為了及時響應、及時解決用戶設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海淀區成立了“無煤化”運營中心,建立了400電話呼叫系統及網絡運營平臺相結合的售后運營體系。
400電話呼叫系統通過分層設計,住戶可直接呼叫接轉各廠家售后服務中心,保證及時、按時維修,同時400電話具有投訴功能,住戶可對廠家不維修、不及時維修、不響應等情況向“無煤化”運營中心投訴。另外,400電話系統和網絡運營管理運營平臺相結合,網絡運營平臺對報修、派單、監督、管理全售后系統進行全過程管理,形成售后運營的全過程閉環管理,切實保障百姓供暖,做暖心工程。同時海淀區每家施工的中標企業在各鄉鎮、村/社區設立售后維修服務網點,每村安排售后人員,全天候提供售后服務。
“無煤化”是北京農村地區推進“煤改清潔能源”工程過程中產生的一個熱詞。用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的燃煤取暖,實現百姓溫暖過冬的同時留住郊區的藍天白云,這不僅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守護百姓的民心工程。
“百姓冷暖系心頭,似鐵雄心衛藍天”。從2013年北京郊區農村地區開始實施“減煤換煤 清潔空氣”行動到今天的“煤改清潔能源”,工作推進力度一年勝于一年, 此項工作2016年全年市級財政補貼比前三年的總和還要多。
隨著清潔取暖的持續推進,京郊百姓必將在更多個藍天白云下,度過一個個暖意融融的冬季。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