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壺,由于場館少、價格高,一直被譽為冰雪競技體育的塔尖運動。同時,更因為其“全國僅幾家”的稀有,而被人們視為競技場上的“熊貓運動”。現如今,只要你想玩,在咱京郊懷柔區,就有亞洲面積最大、場地最多且全國最專業的冰壺館——北京中奧體冰壺運動中心。為普及冰壺運動,懷柔冰壺館放下“貴族架子”,面向中小學生開設公益“冰雪大課堂”,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接觸冰壺運動,發掘有天賦的孩子進行專業培養,為國家隊儲備人才,迎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
走進冰壺館內,映入眼簾的是六條潔白的平行冰壺賽道。這里的室溫常年維持在5℃左右。一名工作人員背著類似噴灑農藥的白色塑料水罐,手持一種像金屬扁噴頭的器具,邊走邊向冰面上噴灑著東西。這是干嘛?原來場館的制冰師正在噴灑冰珠。我們在電視里看到運動員拿著冰刷使勁擦,就是在擦這層冰珠,目的是減小冰壺與冰面的摩擦,加快速度。
作為亞洲面積最大、場地最多的冰壺館,冰壺館內設有6條冰道,面積總約3000平方米。即便如此,這里的最大游客接待量不超過百人。
“周長91.44厘米、高11.43厘米、重19.96公斤,材質花崗巖,這是冰壺。” 冰壺館教練茹霞介紹,別看冰壺個頭不大,造價卻很高。“每個冰壺是由云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巖制成,而且世界上所有的制造優質冰壺用的天然花崗巖均產自蘇格蘭近海的小島,也只有蘇格蘭人掌握著制作世界頂尖水平冰壺的技術。”
不僅冰壺本身取材困難,就連比賽用的專用冰道要求也很高,是一項非常精細的“工藝”,需要制冰師的高超技術。“對冰道的最低要求是用純凈水。”茹霞說。為保證冰面的光滑度,有時還會在冰道上摻牛奶和酒。冰壺鍛煉的是運動員對冰面摩擦力的掌握,一旦冰面出現問題,會對比賽結果造成很大影響。
與此同時,冰道的質量和室內溫度及冰點大小均勻與否都有著莫大關系,水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我們制冰用的是純凈水,這樣是為了保證冰面的光滑度。”冰壺館教練透露,為了增加冰面的韌性和透明度,制冰時還往水里添加牛奶和白酒。冰面如此嬌貴,場館內絕對不許不換鞋上去。
每條冰道上都擺放著一溜兒矮矮胖胖的冰壺,它才是這項運動的主角;夠重,足有20公斤呢;夠貴,它的用料不是哪兒都有的,這種不含云母的花崗巖,全世界只有蘇格蘭北部的一個小島上出產,物以稀為貴。這普通的冰壺每只價格約2萬多元。把冰壺翻過來一看,冰壺的底部實際接觸冰面的位置是一個圓環,其目的是減少冰壺石與冰面的摩擦,讓冰壺滑得更快、更穩。
之所以說它是“熊貓運動”,不僅因為造價高,還因為場館少。記者調查了解,目前北京、吉林分別有1家,上海、哈爾濱分別有2家,全國只有6家冰壺館。此外,北京中奧體冰壺運動中心每人每小時360元,聘教練每小時200元,租賃裝備100元。高標準的收費,讓普通百姓望而卻步。
“冰壺看似是貴族運動,可技術門檻其實非常低,很容易入門。它是唯一一項不用會滑冰就可以參加的冰上項目,在加拿大9~99歲的人都能玩,老少皆宜,只要身體素質好,你可以從任何時候學起。”教練茹霞介紹,它不存在風險,在玩的過程中少有身體接觸,不會有運動沖撞。另外,只要簡單地掌握技巧后,就可以打比賽了。一家老小,或者同事、朋友,湊夠4個或8個人,相互配合好,那一局精彩的比賽就可以開始。
場館負責人介紹,冰壺館工程1998年開始立項,2000年動工,2005年底竣工,2009年面對社會開放。這八年間,中體奧接待過13.9萬人次的冰壺體驗活動,從4?70多歲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此前,這里僅供國家專業冰壺隊的隊員訓練。2009年世錦賽冰壺球冠軍王冰玉便是從這個場館里走出去的。目前,通過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注冊的正式隊員累計114人次。
“王冰玉、周妍、柳蔭、岳清爽是當時代表中國參加的世界錦標賽。”茹霞回憶說,“最初練習時十分辛苦,他們每天都要在冰壺館里練8小時。”苦心人天不負,2009年女子冰壺世錦賽上,王冰玉帶領中國女子冰壺隊在決賽中戰勝經驗老到的瑞典隊奪得了冠軍,實現了中國在冰雪項目上的突破。同年又摘得大冬會冰壺冠軍。2010年,她帶領的隊伍獲得溫哥華冬奧會銅牌。
冰壺運動被稱為“冰上圍棋”,這個名字充滿了東方韻味。之所以將冰壺與棋類比較,是因為冰壺的比賽過程也是一場策略運用的博弈。而冰壺的真正魅力在于“是上到99歲老人,下到9歲兒童都可以玩的游戲。”冰壺教練茹霞介紹,因此冰壺運動雖然昂貴,但事實上推廣起來并非想象的那般困難。許多人都把冰壺項目描述成一種高雅的集體項目,像下棋一樣,就是把棋盤搬到了冰面上,而且愛好者還可以學會多方面的技巧。
“亞洲人的身體條件很適合打冰壺。”茹霞介紹表示,從中國人的身體條件看,冰壺運動十分適合我們發展,因為中國人的身體柔韌性比較好。由于歐美人在大部分競技項目中的先天優勢,智慧比拼占主導的項目通常都會在亞洲順利地開展。事實上,很早就有專家指出,東方人在玩一些智慧類運動中確實有一定優勢,比如圍棋、國際象棋,中國都是出類拔萃的。
純凈的冰面,紅色的“大本營”中心,奮力一蹬,如小燕飛翔。這是冰壺留給懷柔少年曹飛農的第一印象,“這個運動好帥。”
懷柔孩子曹飛農五年級時第一次接觸到冰壺運動,這得益于懷柔教委與冰壺場館間的合作,將冰壺作為懷柔孩子的特色體育項目。在這項合作的推動下,四年來,數百位懷柔少年免費獲得了學習冰壺的機會。
轉眼間,學習冰壺已經6個年頭,飛農也從稚嫩的小學生,成長為代表懷柔參加過全國比賽的老隊員。“我喜歡這個運動,既健身,又動腦,越學越有興趣。”幾年的學習下來,飛農對冰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次次蹬冰、擲石、擦冰??飛農認真地跟隨教練練習著技術動作。這次集訓,是為了備戰9月初在長春舉行的全國青年冰壺聯賽。多年來,懷柔的少年們作為北京唯一一支參賽隊伍出征全國大小賽事,屢創佳績。“作為一支業余隊伍,我們曾經戰勝過專業隊,獲得過全國第四的成績。”多年來教導孩子們的教練茹霞自豪地說。
2012年,冰壺運動納入懷柔中小學生課外項目,懷柔五中的韓雨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激動。冰雪運動一直是韓雨的愛好,他抓住機會選擇了冰壺項目。由于愛好踏上這條路的韓雨,在去年挪威冬青奧會上獲得冰壺混雙項目銀牌。跨國混雙賽共有32對選手參加,參賽組合由裁判隨機安排,每支隊伍由一男一女組成,而且要來自不同的國家。“我和搭檔在試場地時只磨合40分鐘就上場比賽了。”韓雨說。訓練場上,一個個年紀不大的冰壺少年顯得冷靜而認真。
目前,懷柔區已在全國率先將冰壺運動引進校園,如今12所區直屬學校360名隊員參加培訓,逐漸形成了小、初、高梯隊建設。就在這個訓練場上,曾經培養出獲得世界冠軍的中國女子冰壺選手。“那是2005年,國家隊的王冰玉等隊員,在這里訓練,我也是跟著他們學習了冰壺。”茹霞回憶。
如今,望著自己的弟子們,茹霞不知道,這里面會不會也出現幾個專業選手,甚至世界冠軍,但她覺得這個不重要。“冰壺運動在中國還是太小眾了,能讓這些孩子愛上冰壺,將來即便不做專業隊員,也可以帶著朋友來玩玩這項運動,這就是我的期望。”
“一片冰心在玉壺”。茹教練簡單的愿望,承載著冰壺運動在中國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