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碧湖、天鵝??瑞士琉森有著詩一般優美的意境和純凈。它是一個有湖光山色相互映襯的古城,被稱為“歐洲最浪漫溫柔的地方”,“瑞士中的瑞士”。法國作家雨果多次到過這個比明信片還美的地方,他住過的房子至今完好地保存在羅伊斯河北岸。他曾吟詠:“琉森幽雅、靜謐,碧水輕輕地拍著河岸,柔水在我的腳下流淌??”
走進古城,仿佛回到中世紀
如果去瑞士只能去一個城市,那就去“琉森”,這樣的忠告并非只是虛言。如果說蘇黎世是古典和現代的結合體,那琉森便是古典諸神的世外桃源。
琉森始建于公元840年,在中古時期是瑞士的首都。據說很久以前,琉森只是一個小漁村。有一天天使以一束光,指引第一批居住在此的人為過往船只修建了一座燈塔。因而小漁村得名琉森,在拉丁文中是“燈”的意思。
早上,晨霧還沒有散去,墻上的彩繪靜默著,古老的故事在清晨還有昏昏的睡意。信步而行,發現琉森古城內中世紀的建筑比比皆是。來到著名的獅子紀念碑前,看到雕刻在石壁上的雄獅,低伏著身軀,頭枕著前爪,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斷的長矛插在肩頭,旁邊有一個帶有瑞士國徽的盾牌。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中犧牲的瑞士雇傭兵而建的,旨在祈求世界和平,它是全球最有名的雕像之一。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來到琉森,將“瀕死的盧塞恩獅子”譽為“世界上最悲壯和最感人的雕像”。
天光漸亮,琉森早晨的陽光照在濕漉漉的街上。城內所有的景點都可以步行前往,游覽琉森的過程就變成了在畫中漫步。這里街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特色面具,市內古老狹窄的街道和廣場,到處是令人駐足的商店。
在琉森湖的北面,有座美麗尖頂的豪夫教堂,它是琉森最重要的教堂。公元735年開始建造,是羅馬式建筑,到14世紀改建為哥特式,17世紀的一場大火中受到了嚴重破壞,隨后又改建為文藝復興式。8世紀時,豪夫教堂還是一座本尼迪克特派修道院教堂內部莊嚴肅穆,禮拜席上有生動細膩的雕刻圖案。教堂的管風琴,1640年制造,共有4950根風琴管,至今仍在琉森的夏季音樂節上使用。
路旁建筑的外墻還保留了很多帶有美麗壁畫的歷史建筑和各種各樣的塑像、噴泉,行走其中,恍若置身中古世紀,藝術感十足。包圍古城的是穆塞格城墻,游客可以登上塔樓俯瞰全城。在塔樓上還有最古老的城市鐘,每到整點,這個鐘會比其他鐘提前一分鐘敲響。
當然,無論從哪里出發,漫步琉森,卡佩爾廊橋總是不可錯過的一站。跟隨著游人腳步,或者被流水聲吸引,不自覺就會看到羅伊斯河上這座古老的木橋,它是這個城市的象征,建于1333年。全長約200米,是全歐洲最古老的有頂木橋,但不是一座直橋,有兩個小的轉彎。卡貝爾廊橋——廊橋頂部每隔幾米就有一幅彩畫,共有110幅,開始繪制于17世紀,每幅畫的內容多為琉森的歷史風貌和歷史英雄人物的故事。
羅伊斯河穿過古城,最終匯入琉森湖中。走在卡佩爾廊橋上,一抬頭就看見遠處的皮拉圖斯山。琉森就在這湖光山色中,安然靜謐,把時光過得緩慢悠長。在河岸邊的露天咖啡廳歇歇腳,喝一杯濃香的咖啡,看河面上天鵝在優雅地游動。天鵝潔白的身影倒映在水中,目光追隨這游動的風景,如果可以化作一只琉森的天鵝,成日在山光水色間流連,也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夢幻般的琉森湖
琉森湖又稱四森林州湖,湖最寬有38公里,是瑞士的第四大湖。湖岸線蜿蜒曲折,將琉森城和周圍的群山連接起來。坐蒸汽游船可以方便到達湖畔的各個度假小鎮,可以乘船到瑞士國父威廉·泰爾的家鄉一游,也可以到湖畔的特里伯森,參觀著名作曲家瓦格納居住過的地方。
琉森湖的湖水平靜而深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光線的變化,湖面變幻出不同的色彩,璀璨的金黃、夢幻的銀白色、神秘的淡紫。太陽躲在云后時,淡淡的薄紗似的水氣浮上來,湖面煙波浩渺,岸邊建筑如被薄紗籠罩,隱約倒映湖面,如畫的風景亦幻亦真,無論是兀立湖邊的蔥蘢樹木,還是被淡淡水氣霧氣罩著的山間小屋,一樣令人迷醉。
每當晴空萬里時,遠山是明朗的綠色,湖水是透亮的碧青,目之所及,全是開闊風景。陽光下時而湛藍時而碧綠的琉森湖面上,停泊著彩色的游船,隨著風兒輕輕地搖曳。成群的天鵝自在暢游,整片天地都屬于這種優雅的鳥兒。兩岸盡是綠色的山坡,植被茂密而整齊,間或可以看見幾頭牛在湖畔悠閑地吃草。偶爾看到山坡上幾處別致的房子,和山水一樣安靜。
那是一片典型的歐洲古典式樓房,只有五六層高,墻壁被漆成白、淡黃、藍、粉紅、棕色,屋頂卻一律是鮮紅色。小屋最早是為看風景而建,不知不覺,最后竟成了游人眼中的景色。
琉森湖區有20艘船,游湖路線富于變化,可以探尋湖邊的歷史小鎮,也可以盡情欣賞阿爾卑斯山的著名山峰。從琉森出發,乘著輪船漫游在琉森湖上。在照片里,看到過琉森湖煙波浩渺的時候,點點白帆隱匿在水汽之中,湖面和遠山都朦朧起來,像是中國的山水畫,幾筆寫意,多處留白,卻有廣闊的天地。也見過多云的時候,大朵大朵的云在天空變換著形狀,湖面也隨之變得一半明媚一半陰沉,云朵貼著湖面,好似風雨將至,讓人想起激昂的樂章。
琉森湖的溫柔,還在夜幕降臨時分。天空還沒黯淡,一抹紅霞還留在天邊。街燈還未亮起,整個世界只剩下西天最后一點光明。湖畔走著的人都變成小小的黑點,隱匿在日暮時分的安詳之中。琉森湖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于此,將所有喧囂沉淀成一刻的安寧,只覺天地開闊,世間所有的事情都不過如此,最好可以一直留在湖邊靜靜呆坐著。
湖水總是讓人覺得靜謐,湖面如鏡,木槳激起的漣漪層層漾開,悠緩地尋找岸邊。著名作曲家瓦格納曾經說過,“琉森的溫柔使我把音樂都忘了。”溫柔,恰恰是湖水的特性,包容所有的悲傷和快樂,化解你心中的波瀾。天光明明滅滅,從春天走到盛夏,從落葉飄飛走到世界純白。時光恰似湖水,倒映著行走的人生,把溫柔留存在記憶之中。
俄羅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也曾在此生活過一段時間,根據在琉森湖區的生活,他創作出了名篇《琉森》,并稱琉森為瑞士最浪漫的一個地方。還有尼采、瓦格納、司湯達、馬克·吐溫等人都相繼漫游琉森。瓦格納干脆在湖邊建了別墅,因為“琉森的溫柔使我把音樂都忘了。”音樂家也在此靈感激發,創作出不朽的名篇。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使人想起“猶如在瑞士琉森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蕩的船兒一樣”。
神奇的登山鐵道
皮拉圖斯山,一直以來,它都被認為是琉森的門戶,深受人們鐘愛。皮拉圖斯山以擁有世界最陡的齒軌登山列車成為世界級的景點。登山鐵道于1889年建成,花費了三年時間,最大傾角為48度,是世界上最陡的齒軌登山鐵道,堪稱工程學上的奇跡。紅色的攀巖火車,象征著山中的紅色巨龍,沿著海拔落差達1635米的鐵道傾斜著向山頂進發。
然而,正因為行駛在奇跡一般的鐵道上,這次冒險才顯得有趣許多。上山途中可以看見巖羊出沒,也不乏一些徒步愛好者的身影。隨著海拔漸漸爬升,峰巒在腳下匯聚,鋒利的線條忽然變得和緩,高聳入云的鋒芒化成沉穩。火車有時候在山路上行駛,一面緊貼著山體,一面只有陡峭的懸崖。紅色的列車只是穩穩地向上爬升,引得乘客倒吸一口涼氣,繼而又長長呼出。
到達山頂,壯闊的風景盡收眼底。阿爾卑斯山峰的雪頂漂浮在云端,仙氣飄飄;琉森湖和琉森老城盡收眼底;在群山之中,像是少女溫柔的眼波。向北,可以看見數個翠玉般的湖畔,然后是蘇黎世,巴塞爾目力將直達德國黑森林。登高而望遠,大地卻更加廣闊起來。原本以為登上山峰就是一種征服,最后卻發現會引發對高山的另一種贊嘆。遠處的地平線,是大自然的無限可能性,大地就是這樣平靜地鋪展成整個世界。
皮拉圖斯山山頂的設施十分先進。有一家三星酒店Hotel Bellevue和一家位于百年歷史建筑里的精品酒店,數家餐廳,多功能廳,“龍之論壇”會議室,紀念品店,室內觀景長廊,室外觀景大露臺。四季如春的玻璃觀景長廊,讓人可以在山頂盡情欣賞美景。還有些人不滿足于只是欣賞風景,去到纜車換乘站體驗瑞士最長的旱地雪橇道。乘雪橇從山上直沖而下,兩旁的草地飛一般閃過,15分鐘就能從纜車換乘站滑到山腳,十分刺激。
下山時,乘坐懸空的纜車,窗外的風景依然壯闊。植被漸漸變得茂盛,山峰開始恢復其雄偉的姿態。隨著海拔降低,心情也開始由驚奇轉為平靜。因為高山火車,我們曾經站在皮拉圖斯峰頂,見到令人心潮澎湃的風景,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原以為是自己征服了山峰,卻不如說是皮拉圖斯山征服了我的眼睛。
我們邁開腳步,在琉森的畫中漫走,將這些風景收集,留待與朋友分享。但是,湖光山色可以定格,時光卻無法留駐。這些浪漫的清晨,溫柔的日暮,都隨著太陽的起落留在過往的時光。
旅途總有終站,但人生不是,希望琉森悠緩的時光可以多停些日子,為浮華之中的自己在心中留一份溫柔。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