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打造“時尚新寵” 村婦何永娣把土布搬進博物館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張亞斌 字號:【

  2016年5月,在上海舉行的“土布服飾設計大賽”,一下顛覆了人們對“土布”的傳統印象,觀賽者不由驚呼:原來它也能這么洋氣!模特穿在身上展示,結果一下就登上《時尚》雜志頭條。這些輝煌都離不開一個村婦——何永娣的努力,她15年如一日在鄉下收集“老布”,并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土布博物館,讓人仿佛置身于600年來男耕女織的時空隧道??

  村婦踏上土布收藏路

  何永娣1970年出生于上海崇明島。小時候,記憶最深的就是媽媽常常坐在院子里紡紗,她就目不轉睛地盯著,長長的緯紗就像一條流淌的小河,然后又變成一根根細長的紗線;到了晚上,媽媽會點一盞油燈,在屋里紡棉花,巨大的身影在墻壁上晃動,潔白的棉條在紡車聲中一點一點變成細紗,何永娣就躺在一旁的小床上看,然后在“咔嚓咔嚓”的聲音中睡去。

  8歲時,何永娣就開始學紡紗織布,她用兩只手爬上又高又寬的紡紗凳,然后模仿媽媽紡紗的樣子,到了13歲時,何永娣已經能夠到踏腳板,于是,她開始正式上布機。

  在崇明的農戶家里,尤其是有將要出嫁的女孩家里,哪怕再窮,也會藏著幾匹土布——這是女孩最好的嫁妝。何永娣說:“以前結婚,先不看媳婦的長相、個頭,而是看看家中柜子里布有多少,看看布織得怎么樣。”

  何永娣結婚時的嫁妝是28匹土布,是她和媽媽一起織的,有滿天星布、回紋布、胡椒眼布、細紋布??“梅花布寓意堅強獨立,井字提花布寓意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稱心布是媽媽織給我的,希望女兒稱心如意。最特別的是貓腳布,像貓爪,在方言里的含義為豬(賭)來窮,貓(熬)來富,意思是節儉生活。”

  這種織布手法最早源于明朝初年,據《崇明縣志》記載,明嘉靖年間的崇明知縣夫人來自廣西,她把自己嫻熟的織布技巧傳授給當地百姓,此后400多年,崇明一躍成為全國紡織大縣,產品遠銷海外。但是,到20世紀90年代后,崇明土布卻以人間蒸發一樣的速度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到何永娣兒子這一代,已經沒人織布了。

  2000年的一天,何永娣偶然看到有人把家里長輩嫁妝里的土布拿來做拖鞋,她心疼不已。于是,何永娣踏上了土布收藏之路。因為她不愿見到年輕人糟踐“寶貝”,“就像有些人喜歡奢侈品,有些人喜歡包包一樣。我的愛好,就是土布。”

  土布承載著女人一生的榮耀

  剛開始收的那幾年,何永娣就借一輛三輪車,拉著老公去鄉下轉悠,幾乎每天都能拉回來兩三車。起初,只要是地道的土布,她都會收入囊中,可僅僅一年的時間,家里就被堆滿了。丈夫就勸她說:“以后那些常見的布款就別收了。”何永娣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收布“標準”,比如,專門收那些帶獨特的“城墻”花紋,或者“千鳥格”花紋的,或者收那些做工精致,織法特別的。

  每年的黃梅季節,都是何永娣的“收布旺季”。崇明鄉下的婆婆奶奶們怕老布受潮發霉,一般都會在7月份把大樟木箱里的老土布搬出來,然后放在院子里敞亮的地方晾曬。一次,她如常跑到鄉下,有一匹布一下子吸引了她——上面除了錯落有序的“喜”字,還重復排列著“去北京”、“ 王大春”、“ 王美麗”等字樣,一看就是一匹有故事的布。

  這是一匹“十六葉棕”的土布,由于織法復雜,周期長,當年會這種織法的人就不多,現在已經失傳。“要同時駕馭16個腳踏板,手還得使飛梭,腦子還得想怎么配色、構圖??”何永娣越看越心動,就登門拜訪了那匹布的主人。

  她滿懷好奇地打聽起這布的過往,已經81歲的老人略帶羞澀地說道:“這有什么好說的,我怎么好意思給你講。”原來,它的主人叫王美麗,布是老人結婚前花了7個多月織的,講的是青春年少的她,在北京認識了一個叫王大春的男孩,也是崇明人,王美麗覺得很幸福,后來他們就訂婚了,婚期是10月1日。聽完故事,何永娣更想收了,然而王美麗說,你出多少錢我都不賣。

  半年多后,何永娣還是惦記著這匹布,就又找到她家。她說:“我從小就是穿著咱崇明土布長大的,是真喜歡這匹布,求求您賣給我吧,我一定好好保存!”可王美麗還是舍不得,她道,“你知道這匹布對我意義有多大嘛?反正我不想賣。”

  又過了一個月,何永娣第三次上門,她對王美麗說,既然您不賣,我就來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吧。然而回家后,何永娣每晚對著照片,心里更不踏實了。她第四次來到王美麗家,開始談價錢??就這樣又談了兩次,直到第六次,何永娣又加了兩千塊,王美麗考慮了很久很久,才終于松了口。

  愛布如癡的何永娣說,有時候一匹好布,很多人是不愿意轉讓的,只能靠一次次的登門,才有希望,收好布等上三年五載是常有的事。對于大多數人,土布或許僅僅是呈現出昔日上海周邊農村女人的那一絲絲精致與講究,可在何永娣眼中,土布卻承載著一個女人一生的幸福和榮耀。

  開土布博物館,再現“土布時尚”

  據初步估算,何永娣已經收集了476個品種,2800多匹崇明土布。自從她開始收崇明土布,就有很多人說她“傻”、“有病”、“不務正業”??可她根本不在乎,她最大的困擾是“收了15年崇明土布,現在我們家幾乎全被土布塞滿了。”

  有一天,兒子抱怨說她收的土布既占地又沒意義。于是,何永娣就從自己的收藏柜里抽出一匹老布給兒子看。布上有一個“小女孩”,還織著“早”、“東南西北”等字,何永娣說:“紙會壞,但布可以傳家,夏奶奶用這匹布記錄了自己的一生啊!”說完就給兒子講起了布上的故事,“小人畫”代表老奶奶自己,小時候她很幸福;“東西南北”四個字代表她十二三歲時跟做生意的父親去過很多地方;長大后她在崇明做了工人,就在布上織出了“早”字,結婚后,她生了個兒子??故事到這里戛然而止,何永娣說:“這匹布原本是10米,可剩下的那4米被夏家兒媳不知拿去做什么隨意剪掉了。你說我收布有沒有意義?”

  聽后,兒子也很感動,于是就在網上給媽媽申請了一個“豆瓣小站”,然后把家里的土布都拍成照片上傳到了網頁上,還給那些有“故事”的土布加了文字補充。

  沒想到,第3天就有人專程趕到她家看布。那是一位年輕的攝影師,他在何永娣家里待了整整5天,白天看布,拍照,晚上直接打地鋪睡在她家。攝影師回去后,又有一批人慕名前來看布,甚至還有一所上海高校要邀請何永娣去他們學校進行“土布講座”。

  可龐大的布機不可能隨身攜帶,要傳承土布織造技藝又不能紙上談兵,何永娣只能守在崇明家中,為每年夏天從各地高校前來求教的學生免費教學,從圖案、紋樣到織法、含義,一手一腳地講解,也包括那些布的故事??前來參觀土布的人越來越多,何永娣腦海里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開一個崇明土布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會說話”的土布。

  2013年6月,在我國第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崇明土布館”隆重開館,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親自題寫了“崇明土布館”的牌匾。該館占地2000多平方米,征集了大量的土布紡織工具和崇明地域的色織土布,介紹了600多年來為崇明土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再現了“一朵棉花做到頭”的全過程:滾地壟、棉田、臥室、布荘、裁縫店等實景再現,讓人感覺仿佛置身于600年來男耕女織的時空隧道。

  除此之外,土布館的負責人還邀請了設計師,用土布裁衣、制作各種紀念品,采用其他工藝點綴。從茶巾、杯墊,到布偶、包袋和帽子,手工的質感再加上樸素的紋理以及色彩相得益彰,這些土布藝品剛一推出就倍受歡迎。

  2015年10月,何永娣受邀參加了“北京國際設計周首屆民藝論壇”,她能感覺到有越來越多人關注并喜歡土布。當時,有位服裝設計師找到她,希望和她合作,這給了何永娣一個新啟發:讓土布與現代元素結合,再現“土布時尚”。于是,何永娣就把自己的想法寫在自己的“豆瓣小站”上。沒過多久,就有一家時尚品牌聯系她。這家品牌公司在她那購買了幾批樣布,然后讓設計師把這些土布做成西服,成品出來后再穿在旗下知名模特身上展示,結果一下就登上《時尚》雜志頭條。

  2016年5月,上海舉行了“土布服飾設計大賽”。T臺上,模特們身穿土布制成的衣服、披肩、裙子、挎包??這場“土布秀”一下就顛覆了人們對“土布”的傳統印象,既潮流又充滿了個性,不僅時尚還接地氣。

  如今,土布因其純棉手工制作、無化學品且透氣吸汗,再加上加工過程中豐富了色彩,一下成了都市人的搶手貨,淘寶、天貓等購物平臺上的土布制品更是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何永娣開心地表示:“以前崇明土布曾享有‘衣被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就盼望著哪天再創造個‘時尚天下’的輝煌。”

  2016年上海,“土布服飾設計大賽”的T臺上,模特們身穿土布制成的衣服、披肩、裙子、挎包??這場“土布秀”一下就顛覆了人們對“土布”的傳統印象:原來它也能這么洋氣!又因其純棉手工制作、吸汗、無化學品等特色,土布一下子成了都市人的搶手貨。讓土布再次走進大家的視線,一時間“飛上枝頭變鳳凰”的正是一個普通村婦何永娣,她15年如一日在鄉下收集“老布”,并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土布博物館,讓人仿佛置身于600年來男耕女織的時空隧道??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