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黃果樹瀑布6公里處,有一個布依族世居的“石頭寨”,層層疊疊依山而建的石屋,被600多年滄桑風雨磨得如銅鏡般光滑明亮的石板路,以及用石頭打造成的寨墻拱橋、桌凳盆缽??村寨山水秀麗,竹林、果樹、飄香美食和成功申遺的民族樂器“勒尤”發出的天籟之音??石頭寨不僅繼承了夜郎古國風情,還是中國著名的蠟染之鄉,暢游其間,令人眼界大開??
“石頭世界”的夜郎風情
在著名的黃果樹瀑布附近,有一片叫作“扁擔山”的山脈,48個布依族寨子散布其間,其中最具特色的,當數南距黃果樹大瀑布6公里的“石頭寨”,這里不僅保留著古夜郎風情,當地布依人還用雙手創造出了一個美麗壯觀的“石頭王國”!
有著600多年歷史的石頭寨,位于貴州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黃果樹鎮。在布依語中,寨子名為“板波森”,意為“世代居住在石屋之中”。全寨的石屋依山修建,層層疊疊,鱗次櫛比,布局井然有序。房屋建筑均為木石結構,不用一磚一瓦,卻經久牢固,冬暖夏涼。不光是房屋,村寨中幾乎一切東西都是用石料制成,橋梁、街道、院墻、房頂,乃至布依族人家用的一桌一凳,一磨一缸,一盆一缽,也是石頭制成的。
走進石頭寨,踩在光滑的石板路上,目光所及均與石頭有關,仿佛進入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石頭世界”。
石頭寨共有200戶人家,1000多口人,村民以伍姓為主。傳說600多年前一戶姓伍的布依人家到此后,逐步繁衍而形成了今天的寨子。
寨中的男人都會石工活,一家蓋房子,全寨人都會去幫忙。在石頭寨地區蓋房子,一般都不對石頭進行特別精細的加工,不規則的長方形、菱形、三角形及多邊形的石塊,經過石匠們的巧手,總能有不同的壘砌組合。而在一些技術要求較高的環節上,則要請寨子里的老石匠出馬,比如在重要的位置用石頭雕刻出精美花紋。這些裝飾圖紋多以“竹”“牛”圖騰為主,這又與夜郎文化有關。
2000年前,石頭寨地屬夜郎古國——漢朝時西南夷中最大的一個方國部落。漢武帝因意圖攻打南越國,事先通夜郎以制南越。漢使唐蒙出使夜郎,見其首領多同,并厚賜財物,期間多同因有了“漢孰與我大”(漢朝與我相比誰更大一些)之問,而成為“夜郎自大”成語的典故。助漢滅南越后,夜郎才被武帝封為國。
該古國存在300多年,其文明發展在西南地區有較大影響,這里是中國稻作、鼓樓、巫儺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千百年前延續至今的“竹崇拜”“牛圖騰”與斗牛、斗狗等獨特民族風情,構成了內涵豐富、撲朔迷離的夜郎文化。
布依族是貴州的土著民族,他們的建筑、服飾、歌舞、婚喪嫁娶、生活禮儀等,無不保留著古夜郎遺風。
傳統蠟染技藝
走進石頭寨,不得不提令人叫絕的蠟染技藝。石頭寨的蠟染,有藍底白花和白底藍花兩大類型,清雅脫俗,素以古樸、典雅的風韻著稱。
蠟染,古稱蠟纈,與絞纈、夾纈同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大印染工藝,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蠟染因用蜂蠟作防染劑而得名,制作者用蠟刀蘸蠟液在白布上畫出紋飾,然后放入藍靛缸內染色,經過多次漂染,無蠟處變成藍色或青色,涂蠟處仍呈白色,最后加溫去蠟,經水沖洗即制成藍白分明,花紋如繪的蠟染!這種貌似平凡的黑白相間的民間藝術,構圖飽滿,形象生動,造型優美,線條粗獷,無不凝聚著布依族女人的智慧和理想。
在石頭寨中,當布依男孩子開始接觸石工手藝時,女孩子也會從十歲開始學習織布、蠟染等手藝。到她們成年時,就能得到自己的紡車和蠟染工具。在當地,小伙子衡量一個姑娘聰明才智的標準是看她蠟染技藝的高低。
在石頭寨的院里門外,橋上河邊,隨處可見繪蠟、漂蠟的女子。白水河邊,常可見穿藍印花布衣服的布依女人,在河邊漂洗各種圖案的布匹。沒有浣紗溪邊西施沉魚的美麗傳說,也沒有易水河岸壯士不復還的悲壯,白水河幾百年來都這樣安靜、平淡著。
每年農歷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是布依族隆重的傳統節日,這時石頭寨的布依家庭會做一種特色節日食品——“五色花糯米飯”。其制作方法,是從山上采摘一些天然新鮮的楓香葉、蘇木、糯米花、觀音草等植物,放到鍋里煮沸后,用其五顏六色的水汁浸泡當地產的優質糯米,蒸熟后放在竹制簸箕中攪拌,就成了色澤鮮艷的五色花糯米飯。它不僅看上去很驚艷,吃起來更是芳香濃郁。
當地還有褡褳粑、血腸粑、特色狗肉等美食,配上色澤微黃的米酒,享用一頓石頭寨的布依族美餐,真叫人大飽口福!我們曾有幸到石頭寨布依人家做客,飯菜上桌后,女主人首先執杯唱起了動聽的酒歌:“貴客到我家,如鳳落荒坡,如龍游淺水,此情難言表,敬上酒一杯??”酒未喝,人已醉。
古老浪漫的“情人節”
布依族不僅多能工巧匠,還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石頭寨,男女老少都可以出口成歌。“一年一度查白節,八方賓朋來做客。情郎白妹生死戀,天上人間唱不謝”。
去年8月,石頭寨村口一片空曠的場地上,成了歌的世界,人的海洋。周邊一些布依族村寨的年輕人,都來此歡度查白歌節,唱布依情歌、品布依湯鍋、尋情妹情哥。這個布依族青年男女的“情人節”,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成功申遺的,還有布依人所特有的樂器“勒尤”。
查白歌節起源于一個美麗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獵戶的兒子查郎和一戶白姓人家的女兒白妹從小青梅竹馬,私訂終身。鄰村有個大財主看上了年輕貌美的白妹,他派人留話說,不管白妹從或不從,都要在七月二十八把她娶回家。為防意外,財主想了一條毒計:趁查郎和白妹下田時,派家丁用箭射傷查郎,把白妹搶回家。查郎得知后,便用計中計趁著自己和家丁打斗時,救出了白妹,可自己卻因受傷被財主殘忍地殺害。白妹得知消息后痛不欲生,趁著天黑返回財主家,在柴堆上放了一把火。眼看,整個莊院將要化成灰燼,白妹便縱身躍入火中,為查郎殉了情。為紀念這對布依族情侶,后來布依族人就把白妹殉情的日子——農歷六月二十一日這天定為“查白歌節”。
那幾天,石頭寨“村頭廣場”上萬頭攢動,布依族同胞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載歌載舞,緬懷先輩,朝圣愛情??從歌臺往外走,一路上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有用喇叭在“喊”生意,有直接用嘴巴吸引客人的。賣小吃的有花米飯、紅雞蛋、涼剪粉、炸洋芋、盒子粑、煮花生等;出售小商品的則有種類齊全的布依族服飾、特色草帽、五彩香囊、包頭紗巾、各種特色項鏈等。
當我們離開石頭寨的時候天色已晚,寨后山峰一片青黛,暮色漸濃卻掩不住懷古的幽思綿長。回首,暮色里質樸的古寨炊煙裊裊,燈火稀疏。隱約的一兩聲狗吠,將古寨的那份自然與純樸,淡泊與從容漂洗得紋理分明,正如布依女子手中的蠟染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